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离断(Uncut)Roux-en-Y吻合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接受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49)。对照组行Roux-en-Y吻合术,观察组行Uncut Roux-en-Y吻合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和并发症,术后3个月Roux-en-Y滞留综合征(RSS)、残胃炎和胆汁反流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消化道重建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RSS、残胃炎和胆汁反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ncut Roux-en-Y吻合术能够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降低术后RSS、残胃炎和胆汁反流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59-62+67
目的研究Uncut Roux-en-Y与经典Roux-en-Y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差异性,旨在为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普外科接受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手术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Uncut Roux-en-Y组与经典Roux-en-Y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肿瘤分化及淋巴转移情况)、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短期营养情况及术后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Uncut Roux-en-Y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经典Roux-en-Y组(P0.05)。两组术后短期总蛋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Uncut Roux-en-Y组术后白蛋白明显高于经典Roux-en-Y组(P0.05);Uncut Roux-en-Y组术后胆固醇明显高于经典Roux-en-Y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ncut Roux-en-Y组术后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经典Roux-en-Y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术下行Uncut Roux-en-Y重建方式,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营养指标恢复,明显降低术后Roux潴留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改良Roux-en-Y吻合、Orr式Roux-en-Y吻合和Uncut式Roux-en-Y吻合3种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4例行Orr式Roux-en-Y吻合(Orr组),48例行Uncut式Roux-en-Y吻合(Uncut组),43例行改良Roux-en-Y吻合(改良组)。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近远期并发症,以及术后1、3、6个月下降的体重和营养状况。结果 3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rr组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Uncut组和改良组,改良组消化道重建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Orr组和Uncu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ncut组和改良组近期并...  相似文献   

4.
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永祥 《吉林医学》2010,31(28):4893-4893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各33例,A组行Orr式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术,B组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结果:术后3个月倾倒综合征A组发生8例,发生率24.2%,B组发生3例,发生率9.1%,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营养状态比较,B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P型空肠袢Roux-en-Y术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可选择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5.
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行胃癌全胃切除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消化道的重建方式行胃癌全胃切除术的效果。方法72例胃癌患者分两组分别行P型Roux-en-Y及Lahey+Braun吻合术,并对各组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和营养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型Roux-en-Y组术后体重、总蛋白(TP)和血红蛋白(Hb)下降数值低于Lahey+Braun组(P〈0.05)。P型Roux-en-Y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结论P型Roux-en-Y是全胃切除后较为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胃肠吻合方式在胃癌患者全3D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苏无锡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行全3D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R组(76例,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术)和B组(66例,行Billroth Ⅱ式吻合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1年的营养指标及生活质量(采用Visick分级进行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与B组相比,R组的消化道重建时间更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时,R组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明显高于B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B组(Visick分级Ⅰ级占比更高,Ⅳ级占比更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R组术后胆汁反流、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Billroth Ⅱ式吻合相比,胃癌患者行...  相似文献   

7.
周俊峰  何庆良  王家兴  石铮  李良庆 《广东医学》2012,33(24):3722-372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前后空腹血糖及体重的变化情况。其中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后毕Ⅰ式吻合31例(A组),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吻合27例(B组),全胃切除术后行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者29例(C组)。结果 A组手术前后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1个月起空腹血糖水平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与B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术后1个月起空腹血糖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6个月时,B组有16例(59.2%)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用胰岛素,7例(25.9%)患者减少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用量,总有效率85.1%;C组有17例(58.6%)患者停用药物或胰岛素,8例(27.5%)患者减少药物或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总有效率86.1%;A组病例无药物及胰岛素剂量调整。3组手术前后体重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之间两两比较术后1个月起体重水平与术前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吻合重建及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对胃癌患者合并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治疗作用,而且术后1个月即显效,并与体重下降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道重建方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对54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BillrothⅠ式组(A组,18例)、BillrothⅡ式组(B组,21例)和Roux-en-Y组(C组,15例),对比各组术前及术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胆汁酸变化,同时检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多肽YY(PYY),术后胃黏膜组织胆汁酸G蛋白耦联受体(TGR5)蛋白表达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B组和C组术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而A组则无明显改善(P>0.05);C组较A、B组术后6、12个月血清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B组较A组血清胆汁酸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患者血清PYY及TGR5蛋白变化与血清胆汁酸变化趋势相似。结论:采用胃肠旁路术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可有效控制并明显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其中Roux-en-Y术式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血清胆汁酸激活TGR5并导致胃肠道激素PYY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胃癌全胃切除术后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疗效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依据消化道重建吻合方式不同将70例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I组(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组)33例,Ⅱ组(Moynihan吻合术治疗组)37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Ⅱ组的消化道重建时间略少于Ⅰ组,且Ⅱ组患者术后血清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组患者术后腹痛腹泻、呕吐、反流性食管炎与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术后随访1~3年,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ynihan吻合术与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疗效比较发现,前者操作稍简单,血清指标优于后者,但后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前者,Moynihan吻合术在临床上是全胃切除术后值得推广应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Roux-en-Y与BillrothⅠ吻合术在早期胃癌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对照组采用BillrothⅠ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水平、血清营养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B)]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Hb、PAB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uxen-Y吻合术应用于早期胃癌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患者可提高T细胞亚群指标和血清营养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BillrothⅠ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高玉明 《安徽医学》2014,(11):1527-1529
目的探讨袢式空肠代胃改良术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全胃切除患者54例,袢式空肠代胃改良吻合术(A组)28例,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B组)26例。比较2组吻合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较,A组消化道重建时间耗时较短、吻合中出血量也较少(P<0.05),术后各项营养指标明显提升(P<0.05)。结论袢式空肠代胃改良术在食物储存量、术后患者营养改善和控制反流等方面较为满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胡志勇 《当代医学》2021,27(8):77-80
目的探讨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90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实验组术中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对照组行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用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7.92±28.75)min、(4.28±1.89)d、(12.49±4.0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红细胞(RBC)、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腹胀、倾倒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4.44%、2.2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行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可缩短手术用时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王建锋  孙培春  吴刚  王耿泽 《重庆医学》2018,(16):2229-2231
目的 探讨三角吻合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的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患者采用三角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Billroth-Ⅰ式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半年,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半年时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4.94±0.58)vs.(12.45±1.36)cm]、术后排气时间[(2.92±0.81) vs.(3.61±0.95)d]、下地活动时间[(3.91±1.17) vs.(6.62±1.48)d]及住院时间[(10.18±2.07) vs.(12.59±2.6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血清TP、Alb、Hb及BMI降值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行三角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置空肠重建手术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行置空肠重建术,对照组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术,比较两组术后营养指标[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GB)及体重]与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ALB、TP、HGB及体重等指标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置空肠重建手术能明显改善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有助于患者消化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分为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组(观察组)和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含量以及预后营养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P"形空肠间置代胃术的方式重建消化道对于改善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改良Roux-en-Y吻合术在胃肠手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该院自2014年1月以后引入改良Roux-en-Y吻合术。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6例胃肠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完全腹腔镜下标准Roux-en-Y吻合术;另前瞻性选择了2014年1月以后的26例状况一致的胃肠道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接受了完全腹腔镜下改良Roux-en-Y吻合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长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相关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倾倒综合征、Roux潴留综合征和碱性反流性胃炎4种并发症的概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体质量和血清白蛋白(ALB)下降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数更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4项营养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Roux-en-Y吻合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单纯Roux-en-Y吻合和P式Roux-en-Y吻合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48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分别行单纯Roux-en-Y吻合(24例)和P式Roux-en-Y吻合法(24例)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后Roux潴留综合症( RSS)、碱性返流性食管炎、营养状况指标的差异。结果: P式Roux-en-Y吻合组和单纯Roux-en-Y吻合组在患者碱性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式Roux-en-Y吻合组患者术后的Roux潴留综合征(RSS)发生率、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患者营养指标营养状况指标较单纯Roux-en-Y吻合组好(P<0.05)。结论:相对于全胃切除术后的单纯Roux-en-Y吻合术,P式Roux-en-Y吻合术具有较好的贮袋代胃作用,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是全胃切除术后一种较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运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分别予以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及P型空肠袢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行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消化道重建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体质量下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倾倒综合征、腹泻、呕吐)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良空肠间置代胃术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三角吻合术在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解放军478医院就诊的98例远端胃癌患者,患者均进行了远端胃切除术,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6例患者于腹腔镜下使用三角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对照组52例患者于腹腔镜下行Billroth-Ⅰ式吻合(毕Ⅰ式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生化指标及术后随访半年并发症发生率等计量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BMI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3.0%和1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狭小、肿瘤复发和死亡情况.结论 与全腹腔镜行毕Ⅰ式吻合比较,三角吻合术更具有微创性优势,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时间缩短,效果更佳,恢复更快,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与管型吻合器在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手术患者34例,根据手术单双号随机分成A组、B组,各17例,A组在手术中使用直线型切割吻合器,B组在手术中使用管型吻合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方面优于A组(P<0.05),2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率方面显著低于A组(P<0.05),2组在发烧率、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局部转移率、远处转移率、1年复发率、1年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应用管型吻合器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中出血量,并且可以显著提高生存健康以及降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