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经方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其代表著作《伤寒杂病论》上承《神农本草经》与《汤液经法》。经方的辨证论治是于患病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临证中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是其具体实施步骤。六经来自八纲,辨六经的依据主要是六经病的提纲证,六经统摄,方证相应,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相似文献   

2.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及冯世纶教授提出:《伤寒论》体系不同于《黄帝内经》,《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六经的太阳、少阴分别为在表的阳证、阴证,阳明、太阴为在里的阳证、阴证,少阳、厥阴为在半表半里的阳证、阴证。经方是从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临床中提倡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应用半夏厚朴汤,首先应在六经八纲理论指导下,辨六经为外邪里饮的太阳太阴合病,结合因痰气郁滞所致咳逆、胸满闷、腹胀、纳差、胃神经症等,即可辨为半夏厚朴汤方证。临证应注重经方联用及随证增加药物,多可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3.
欧阳卫权教授从《伤寒论》经方中探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医六经辨证理论,认为临床中应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方证须对应,勿忘整体的治疗思路。只有彻底践行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的治疗理念,活学活用伤寒论方,方可造福一方。  相似文献   

4.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无论急性还是慢性头痛都不出六经辨治之范畴。伤寒六经为万病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畴。正是《黄帝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明训,执简驭繁,万病一理。临床上用六经经方辨治头痛,"有是证,用是方",只要认准经方的方证,方证相对,治疗各种头痛方能应用自如。  相似文献   

5.
方证是经方、《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构成,辨方正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是辨证的尖端,中医之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在于方证辨证是否准确。将方证理论运用到临床,并指导实践,往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6.
冯世纶教授得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之真传,临证以六经辨治、方证相对而著称.对经方治疗男科疾病之规律颇有研究,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男科疾病从六经辨治《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不仅为外感病而设,同样可用于治疗各种杂病,故柯韵伯在《伤寒论翼》的序言中说:“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制节.”  相似文献   

7.
胡希恕先生积多年学验,提出"先辨六经,后辨方证""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的经方运用思路与原则。宗其用方思路,以半夏泻心汤治痞满、大柴胡汤治食管瘅、《外台》茯苓饮治泄泻案为例,详细分析辨识方证过程与用方施药细节,借此揭示辨识方证运用经方的临证思路在脾胃疾病辨治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方治疗肿瘤疾病不是辨病论治,也不是某一经验方,而是依据症状反应进行"六经—方证辨证",即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肿瘤患者体质差异变化较大,呈现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发病机制,临证需辨清方证,辨明六经,结合病因、病机合方治疗,从而达到"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罗燕文 《新中医》2021,53(11):5-11
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是著名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首先提出的。现将《伤寒论》中有"汗出"这一病理性反应并且提供了相应治疗方的条文整理出来,以六经-八纲-方证经方辨证施治理论进行分析,以方为纲,条文为目,条分缕析,总结出《伤寒论》中这些汗证治疗方的六经归属以及方证辨证要点。认为除厥阴病条文中未涉及汗出的方证外,《伤寒论》记载了23个汗证的治疗方,其汗出症状可有部位、数量、性质、气味以及伴随症状的不同,但证候仍不外六经病或者六经病之间的并(合)病。  相似文献   

10.
赵厚睿 《吉林中医药》2009,29(3):231-232
《伤寒杂病论》精神实质即方证辨证,或称为汤方辨证、方剂辨证等,其具体辨证方法早已为人所熟知,即“有是证,用是方”,或简称“辨方证”。如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云:“方证辨证虽是辨证的尖端”,但从思辨的步骤上来看,最好还是遵循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的原则,从此角度来运用经方,则会发现“方证辨证”便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便捷性。笔者现将临床中运用方证辨证的几则验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经方即古代的经典方、经验方,经方的辨证论治,不仅要辨六经,更重要的是辨方证。方证是用方的证据。证据的构成,一是病名,二是体质,即方证是病与人的结合体[1]。笔者在临证中,喜用经方,崇尚方证辨证,方证对应的辨证方法能执简驭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胡希恕语)",只要方证对应,自然药到病除。现择取临证经方验案3则,以飨读者。1腰背痠痛案患某,男性,41岁,初诊:2009年11月2日。诉右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首创方证辨证,有很好的客观性和通用性。在《伤寒论》,教学实践中围绕“方-方证-辨方证”展开方证教学,以方证为中心,认真讲解经方的组方理论、药物配伍规律,使学生全面掌握各个方证内在的应用指征,深入理解仲景方证的“辨证心法”、“辨证思路”实质,深刻掌握仲景的“六经方证体系”精髓,融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辨证方法,突出方证“辨”的特色,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13.
杨伟伟  马家驹 《光明中医》2022,(12):2231-2234
咳嗽是呼吸科疾患常见症状,经方是中医学的经典,临床采用六经辨证体系。六经病皆可引起咳嗽。咳嗽病位不一定在表,可在里,或半表半里,或表里合病。经方辨治咳嗽,重在临床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方证相应,方可取得良好疗效。《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思想为指导,采用经方治疗咳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通过文献分析及临证体会,并举例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伤寒论》历来常被称作仲景治外感病、寒病专著,但愚以为伤寒之"寒"为病机之总括,统涉六经,六经有寒热偏性,每经亦复有寒热,古今不乏医家熟用伤寒方于各类内伤、寒热杂病,效如桴鼓。《金匮要略》中单列"胸痹心痛短气"专篇论述心血管病症状,但《伤寒论》六经各篇亦多处提及心血管症状,今将条文按症状归纳分析,方证对应,旨在令医师诊治心血管疾病之际,不效法西医见病治病,应辨经辨证施治,熟用经方瑰宝,为心血管病的证治提供一些思维  相似文献   

15.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从六经辨治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独特辨证方法,六经辨治规律即为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审证求方,方证对应。临床应用六经辨治失眠,不可忽略合病、并病而杂以脏腑辨证。  相似文献   

16.
遵仲景、胡希恕经方学说,经方辨证应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辨方证是经方辨证精髓;辨抑郁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茯苓丸、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辨证用药,瘀血未排加王不留行、夏枯草;耳鸣口渴加葛根;头痛加蔓荆子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刘靖华  郑义宏  姜丽丽 《新中医》2023,55(16):31-36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复杂,除了风邪侵袭肌表、(火) 热邪蕴于气血,多涉及脏腑功能失调。病 位包含表、里、半表半里及表里合病。郑义宏主任遵循六经辨证、方证对应的辨证论治方法,强调辨方证重于 辨六经,在辨方证的基础上使用经方灵活化裁治疗慢性荨麻疹,常获佳效。附上5 则医案以阐明郑主任辨方 证、用经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符强  顾皓雯  周璇 《国医论坛》2019,34(6):17-19
柯韵伯所著《伤寒附翼》对经方的研究颇为深入,通过梳理分析,总结出其具有五大特色,即制方大法,参合经气理论;方剂分类,俱以六经为纲;方剂功用,强调相互比较;方药解析,注重形色气味;方剂应用,重视方证相应。挖掘其经方研究特色,对《伤寒论》及经方的应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马民凯  韩福谦  陈娜  马伟凤 《中国中医急症》2023,(8):1474-1478+1495
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方学家,率先提出了“六经源自辨证”“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等重要学术思想,指出经方主要依据症状反应进行六经方证辨证,即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治愈病。笔者基于胡希恕六经-八纲-方证学术思想探析外感发热的经方治疗,分别从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方面论述外感发热的六经八纲方证治疗,总结外感发热常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的治疗外感发热方证要点,并举例说明,以期精准辨证,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和法"是八法中最具特色,却又备受争议的治法,和法乃法外之法,其内涵与外延至今尚无定论。而《伤寒论》之"和法"基于表里、阴阳、水火、虚实,其立义之高,使汗、吐、下等治疗大法难以与之相提并论。《伤寒论》涉猎之经方,对号入座绝非张仲景本义,因其味少功专,更重要在于医圣昭示其中之证治法度,用伤寒经方理法架构临床疾病各个层面,以达到里病出表、阴病转阳之目的。而且,伤寒六经来源于"八纲",临床研究《伤寒论》不能仅局限于方证对应,更高的境界则是以法统方,以方测证。文章汲取《伤寒论》六经病蕴含的经方和法法度,契合临床屡试不爽之本源经方,旨在探究肿瘤之经方论治思路,冀予能够抛砖引玉,进一步推进经方论治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