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VPQ)技术在评价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共130处颈动脉斑块,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面积狭窄率、标化壁指数(NWI)及斑块回声强度,根据局部面积狭窄率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CTA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对照。结果实时三维超声VPQ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检验为Kappa=0.765;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者间NWI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三维超声VPQ分析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并可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能谱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运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9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能谱CT血管成像检查后,分别获取常规混合能量图像及最佳单能量图像,评估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最佳单能量图像质量得分及CT值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伴有颈动脉粥样软斑块73例患者按照临床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2例)和非脑梗死组(41例),对其颈动脉粥样软斑块行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检查,按统一标准测量并记录各斑块体积及斑块内新生血管指数(VI),作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软斑块的血管指数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23),而两组患者斑块体积、最大厚度及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可对颈动脉粥样软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行定量检测,为研究斑块内的微血管灌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U)与CT血管造影(CTA)检测颈动脉斑块体积,评价RT-3DU在颈动脉斑块体积测定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患者的32个颈动脉斑块分别进行RT-3DU和CTA检查.RT-3DU采用Qlab软件3DQ插件进行斑块半自动体积测定;CTA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和血管分析软件进行斑块体积测定.结果 RT-3DU测得斑块体积为(583.09±215.66)mm~3;CTA测定斑块体积为(602.84±182.45)mm~3.两组间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1);随斑块体积增大,两组测定值间差异逐渐减小(r=-0.35,P<0.01);RT-3DU和CTA两种技术测定斑块体积时,观测者间重复性高,分别为2.6%和3.0%.结论 RT-3DU可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体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患者脑卒中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34例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检查,并获取斑块定量参数;根据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将6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归为脑卒中组,将仅存在颈动脉斑块而未发生脑卒中的71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分析颈动脉斑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评估脑卒中风险的价值。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斑块体积、斑块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3.02、2.83,P均<0.05),脑卒中组患者灰阶中位数(GS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23,P<0.05)。年龄、吸烟史、斑块性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体积、斑块厚度、GSM值是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OR分别=1.08、1.05、1.21、1.26、2.92、1.27、0.98,P均<0.05);斑块体积、斑块厚度、GSM预测颈动脉斑块脑卒中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67、0.80,GSM值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 三维超声斑块定量参数GSM值与颈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检测技术与CTA血管成像技术分别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评价三维超声VPQ技术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02例患者的颈动脉分别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及CTA检查,评估共130个颈动脉斑块所致局部血管狭窄的程度。应用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脱机分析测定面积狭窄率、内中膜厚度、最窄处斑块厚度、NWI(标化壁指数)及斑块回声强度等数值。同期应用CTA测定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与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的狭窄程度对比。 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相比较,诊断准确性高,可很好显示颈动脉斑块的位置、管壁结构并测得相关参数。实时三维超声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78处,重度狭窄37处;CTA测得颈动脉局部管腔轻度狭窄11处,中度狭窄71处,重度狭窄48处。实时三维超声与CTA对颈动脉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程度的检测具有高度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测得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NW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VPQ技术能够准确测定颈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程度,操作简便易行,可获得较二维超声更详细的参数,并对相关指标可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易损斑块对预防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拟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患者,术前采用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率、斑块处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对斑块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记录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B/A)。术后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根据的斑块回声分成三组:脂质型斑块组(A组)、混合型斑块组(B组)、均质型斑块组(C组)。三组斑块间颈动脉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率、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斑块间的弹性评分、B/A比值、脂质核心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斑块的B/A比值与脂质核心大小建立一元直线回归方程,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B/A<7.6,检测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72.2%。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有望成为临床早期发现易损斑块的可靠方法,这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维超声技术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的实用性及可重复性。方法 2名医师独立运用二维及三维超声技术检查5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观察斑块的形态、测量斑块的面积及联合运用VOCAL技术测量斑块体积,并用Bland-Altman分析、配对t检验分析2名医师测量的结果。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均可以显示斑块的位置、形态及大小,二维超声只能显示斑块某一切面,三维超声可显示斑块的立体形态;同时Bland-Altman分析得出,2名医师测量斑块面积及体积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是:(-0.09,0.10)cm2、(-0.11,0.09)cm3,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2名医师测量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统计分析得出2名医师测量斑块面积及体积的一致性较高。结论与二维超声相比,三维超声具有显示斑块立体形态、更准确测量斑块大小的优势,为斑块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表现,临床应用超声技术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并可依此判断出斑块的性质、稳定性及对动脉管腔的堵塞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在评估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经确诊的、初发的脑梗死病人共43例。于疾病平稳后5 d内,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并结合患者/家属意愿,采用超声(对照组)或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观察组)评估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同时,临床医生对每一患者进行了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的评分。结果成功筛选并纳入对照组的患者有20例,观察组患者有23例。两组患者的ESSEN卒中风险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91.3%(其中UE评分≥5分例数占90.5%),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是60.0%,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UE评分≥5分患者的ESSEN风险评分显著高于UE评分5分以下患者。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有效地评估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可以作为临床预测脑梗死病人再梗风险的辅助手段,具有积极肯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60例脑卒中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超声检测,了解有无斑块形成,进行斑块性质的判定。结果脑卒中患者有58例发现颈动脉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正常对照组有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卒中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血管病变的发病密切相关,及早检出颈动脉斑块并判断斑块稳定性,对脑梗死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在B型超声的基础上,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判断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是一种新的判断斑块稳定性的手段,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组利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的软硬度做出判断,进而判断斑块性质,评估斑块的危险性,对预测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来我院老年科住院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纳入研究,于患者入院前后一周内分别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CT成像检查.采用X2检验比较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数字减影CT成像在诊断颈动脉斑块特征的差别.结果:120例缺血...  相似文献   

14.
王锐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784-1787
目的 探究血管内超声弹性成像(IVUSE)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与IVUSE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对不同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采取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造影做颈动脉斑块检查的10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评估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108例患者中共检测出108块颈动脉斑块,包括硬斑43例、软斑26例和混合斑39例,斑块部位包括颈内动脉12块、颈动脉窦部74块和颈总动脉22块;MRI检查发现,软斑脂质坏死核体积明显高于其他斑块(P<0. 05),软斑和混合斑中斑块内出血体积明显高于硬斑(P<0. 05);超声检查发现,混合斑与软斑最大增强密度显著高于硬斑(P<0. 05)。结论超声造影观察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时,能明确区分硬斑,但区分软斑和混合斑具有较大难度,MRI检查结果可与临床结合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特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10月132例行CT颈部血管造影患者的影像资料。对颈动脉斑块特征进行评价,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结果 132例患者中,80例检出颈动脉斑块,最常出现钙化斑块的部位为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右侧海绵窦段52例(65.0%)、左侧海绵窦段49例(61.3%),右床突上段37例(46.3%)、左侧床突上段30例(37.5%)。最常出现软斑块的部位为双侧颈总动脉,均为12例(15.0%)。最常出现混合斑块的部位为颈总动脉,右侧颈总动脉9例(11.3%)、左侧颈总动脉12例(15.0%)。颈动脉最容易轻度狭窄294处(294/1 440,20.4%),中、重度狭窄少见,分别为8处(8/1 440,0.5%)和6处(6/1 440,0.4%)。颈部动脉血管斑块最易出现钙化,总计249处(249/1 440,17.3%),其次是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均为39处(39/1 440,2.7%)。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评价颈动脉斑块特征。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 60例脑卒中患者及 5 0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了解有无斑块形成 ,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 脑卒中患者有 5 7例发现颈动脉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正常对照组 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卒中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皆确定有颈动脉斑块。对患者病理学检查前进行颈部血管CTA检查,对比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性。结果:颈动脉CTA诊断结果中,易损斑块数、稳定斑块数皆与病理学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在CTA诊断结果中,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纤维组织与脂核面积、钙化及出血、溃疡等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血管成像在诊断结果上与病理学检查具有一致性,这说明颈部CT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准确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低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定量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61例存在颈动脉低回声斑块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组27例,34例无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低回声斑块行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并对三维图像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处理,计算并记录斑块的体积和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条数,计算血管指数,所有参数进行两组间的对比分析. 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低回声斑块的血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斑块体积、最大厚度、横截面积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三维成像不仅能显示颈动脉低回声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的空间立体分布,还可以通过血管指数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定量评价,这为进一步研究斑块内微血管灌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的斑块引发脑血管病的危险性不同。通过彩色多普乐双功能超声,根据斑块回声特征,鉴别不同性质的斑块、追踪,观察三年不均质回声、低回声斑块软斑表面的纤维帽破裂后易形成附壁血栓,是造成症状性颈动脉狭窄、TIA、脑栓塞的主要因素,而彩超显示的强回声斑块,尽管动脉管腔呈70%以上的重度狭窄则相对稳定,临床上引发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明显低于上述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