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曹宇  曹学琳  田旺  杨文博  白钢 《中草药》2004,35(10):1109-1112
目的 制备甘草蛋白免疫磁性微球,并建立快速、精确的免疫磁性捕获ELISA法检测甘草蛋白。方法 采用种子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以兔抗甘草蛋白IgG抗体致敏,制备特异性捕获甘草特征蛋白的免疫磁性微球。以生物素标记抗体为示踪抗体,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标亲和素建立ELISA检测系统,用于甘草药材和含甘草中成药中甘草蛋白的分析。结果 利用该方法对甘草药材和中成药中甘草蛋白抗原检测,检测灵敏度达到10ng/mL。结论 免疫磁性捕获ELISA检测技术方便、快速、准确,为生药的品种鉴定及中成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药小分子化合物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宁毅  张婷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740-1743
免疫学分析技术突破了常规的仪器分析方法在检测中药小分子化合物中的局限,近年来已被逐渐应用于中药的质量评价研究中。制备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人工抗原是建立免疫学分析方法用于中药活性成分定性定量检测的首要前提和关键所在。该文主要介绍了中药小分子半抗原的设计思路;载体蛋白的选择;不同结构类型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半抗原和载体蛋白偶联的方法及原理;并阐述了半抗原和载体蛋白偶联物的鉴定及偶联率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比较特殊而显著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免疫学分析技术常应用于天然药物生物碱的研究,而制备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人工抗原并对其进行鉴定,是建立免疫学分析方法用于生物碱研究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主要总结了天然药物中生物碱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的设计思路及其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涵  童芯锌  王芳  王艺璇  彭成  国锦琳 《中草药》2018,49(20):4864-4869
目的克隆获取冬虫夏草指标蛋白氰酸酶(IP4)的c DNA全长及对其抗原表位预测。方法结合课题组前期采用蛋白组学法筛选得到的冬虫夏草指标性蛋白IP4和冬虫夏草转录组数据,挖掘IP4 m RNA序列,并克隆IP4 c DNA全长,通过NCBI结构分析服务系统对IP4进行保守区和功能区分析,利用DNAMAN 6.0和DNAStar软件分别进行序列比对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从转录组数据中挖掘到IP4的2个可变剪接体,属于内含子保留的可变剪接。RT-PCR结果显示,IP4 c DNA全长465 bp,编码154 aa(氨基酸)。IP4蛋白的保守区和主要催化活性位点位于87~154 aa,该区域为氰酸酶家族保守核心区域和二聚体结合区域,DNAMAN 6.0分析结果表明1~39 aa和55~81 aa区具有较高种属特异性,DNAStar预测IP4蛋白的抗原表位区主要分布于25~90 aa。结论最终确定IP4的25~39 aa和55~81 aa为最佳抗原特异区,为后续规模化制备IP4蛋白特异抗原区及免疫法鉴定冬虫夏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野甘草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利用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野甘草茎髓部存在针晶,茎、叶表皮细胞均有非腺毛存在,而且叶表皮存在6~8个细胞组成的腺鳞;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及黄酮类,生物碱主要分布在根部,黄酮类主要分布在地上部分。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为野甘草的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草是汉方方剂中配伍最多的生药,具有镇咳袪痰、抗炎、抗过敏作用,用于胃溃疡,慢性肝炎的治疗。作者开发出能够检测出一组抗原簇之新原理的免疫测定法,并对生药提取物的定量进行了研究。此次,作者开发出甘草提取物的酶免疫测定法,并使用该法测定了三种甘草提取物的含量。 以粉碎的新疆甘草对家兔免疫,得抗新疆血清。用热水分别提取东北甘草、新疆甘草、西北甘草后,冷冻干噪制成二种甘草的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野甘草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利用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 :野甘草茎髓部存在针晶,茎、叶表皮细胞均有非腺毛存在,而且叶表皮存在6~8个细胞组成的腺鳞;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及黄酮类,生物碱主要分布在根部,黄酮类主要分布在地上部分。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为野甘草的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草中甘草苷的测定及与附子配伍前后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甘草中甘草苷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探讨甘草与附子配伍前后甘草苷含量的变化。方法:以甘草苷为对照品,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中、甘草单煎、及甘草与附子舍煎液中甘草苷的含量。结果:甘草苷在1.4~14μg/mL(r=0.9993)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与附子配伍后舍煎比甘草单煎甘草苷的含量降低。结论:本实验中建立的方法操作方便、准确,为甘草生药及含甘草制荆中甘草苷含量测定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甘草与附子配伍,通过组分和舍降低附子的毒性,甘草苷等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分析方法和药物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国外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分析方法和药物动力学研究状况。方法:查阅了近期国外有关文献20余篇。结果与结论:目前用于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生物检定、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及免疫学方法正在被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该类药物在体内分布、失活和消除及种属特异性方面有其特点,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应引起广泛地注意  相似文献   

10.
生药的显微鉴定是鉴别生药的真伪、优劣,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构造以及细胞后含物的一种方法。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常用的薄荷叶、藿香叶、益母草、曼陀罗、桑叶、艾叶、菘蓝叶、番泻叶、茜草、青兰叶、茵陈、甘草、黄柏、生姜、当归、陈皮、贝母、桔梗、大黄、关木通等药材及食药同源品种,利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组织,其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用于各种药材的显微鉴定。现将常见的显微特征制片方法和观察技巧与鉴别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灯台树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灯台树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和储藏时间,为大量人工繁殖灯台树苗木提供借鉴。方法 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时间,不同光质及不同储藏时间,测量灯台树种子的萌发率。结果 灯台树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40℃,适宜的光照时间为8h,适宜的光质为黄光和日光,储藏时间为5个月以内最好。结论 灯台树种子是高温萌发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黄多糖体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以大鼠BMSCs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志,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当第3代细胞爬片达到80%以上汇合时,分为对照组、化学方法诱导组(5 mmol·L -1,β-mercap toethanol)、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10 μg·L-1,BDNF)组和地黄多糖组(200 mg·L-1)进行诱导,6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实验组神经元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RT-PCR检测nestin,NSE,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GFA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分离鉴定培养5代以内大鼠BMSCs增殖旺盛、具有较好的细胞活力;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表达神经细胞标志物,各诱导组诱导后有特异性神经细胞标志物表达.其中地黄多糖组Nestin,NSE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56.74±1.36)%,(73.37±1.27)%,高于化学诱导组(28.21±2.43)%,(2.31±2.72)%和神经生长因子组(31.3±1.61)%,(28.87±1.65)%,(P<0.05);GFAP阳性细胞率(20.17±1.27)%低于化学诱导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诱导组Nestin,NSE和GFAP阳性细胞率与生长因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黄多糖具有诱导B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主要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诱导.  相似文献   

13.
地黄多糖是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甘露糖等单糖组成。地黄多糖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且影响了地黄多糖的得率。纯化是获取地黄多糖不可或缺的步骤,经过除蛋白、色素等操作,可以保证地黄多糖的纯度,使其后续研究更加准确。地黄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免疫调节、神经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治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功能,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综述了地黄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药理活性和载体新剂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地黄多糖及其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合成中药活性成分芦丁的完全抗原并进行鉴定及免疫原性研究,同时建立快速检测芦丁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碘酸钠法制备芦丁完全抗原,用紫外扫描和SDS-PAGE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以此抗原免疫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结果:紫外分析表明合成的完全抗原偶联比为13∶1,SDS-PAGE显示完全抗原与牛血清蛋白或卵清蛋白相比后移了.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得到特异针对芦丁的抗血清,芦丁抗体的效价为1∶4 000.经方法学考察,灵敏度IC50为5.37 mg ·L-1,最低检测限为1 mg·L-1,平均添加回收率为102%,批内和批间RSD均小于10%,抗体与其他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结论:成功的合成了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的芦丁完全抗原,并成功的建立了快速检测芦丁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体内整合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小帅  沙美  欧阳强  潘金火  林萍 《中草药》2010,41(2):255-259
目的建立黄蜀葵花提取物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HPLC测定方法,考察4种成分在大鼠体内各自的和整合的药动学特性,并分别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ig和iv给予黄蜀葵花提取物浸膏后,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4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棉皮素-8-葡萄糖醛酸、槲皮素-3′-葡萄糖苷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2.0药动学程序计算各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利用各成分曲线下面积(AUC0-∞)百分率作为自定义权重系数,计算黄蜀葵花提取物大鼠体内综合血药浓度,并建立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进一步估算整合药动学参数。根据药时曲线的AUC面积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4种黄酮类成分的线性范围为0.1~8μg/mL(r0.99),定量限为0.1μg/mL,回收率在70%以上,日内、日间RSD均低于15%。ig或iv给药后4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差异很大,4种成分及整合后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是:12.9%、10.8%、2.2%、10.2%、5.9%。结论该法简便、灵敏、准确,为黄蜀葵花的生物利用度研究以及建立临床合理的给药方案奠定了基础。黄蜀葵花中4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分布并消除,两种给药途径的体内药动学过程不同,基于4种成分的AUC0-∞自定义权重系数的整合药动学研究模型符合经典药动学模型特征,所获参数能够最大程度上表征中药的整体处置规律,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多组分整合药动学新方法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6.
熟地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熟地多糖 (RGP)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连续给药 7天 ,取全血比色法检测血清溶血素水平 ;小鼠连续给药 10天 ,分别用DNCB致敏、攻击 ,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溶液 ,取蓝染皮肤检测迟发性超敏反应 ;小鼠连续给药 8天 ,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后 ,立即取血读取OD值。结果 :熟地多糖 1 73g/ (kg·d) ,3 4 6 g/ (kg·d)灌服小鼠 ,可促进小鼠血清循环抗体溶血素的生成 (P <0 0 5 ) ,明显增强小鼠DNCB诱导的DTH反应 (P <0 0 5 ) ,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 (P <0 0 5 ,P <0 0 1) ,而对于吞噬系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熟地多糖具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亲水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ILIC-ESI-TOF/MS)联用技术用于海洋中药海龙多种化学成分快速鉴定及其特征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方法 以海龙水提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ASE)对海龙样品进行提取制备,采用HILIC法对海龙水提物进行快速分离,ESI-TOF/MS法对海龙水提物中多种化合物进行鉴别,在对已知活性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的基础上,建立海龙的HILIC特征指纹图谱.结果 应用HILIC-ESI-TOF/MS鉴定出海龙水提物中的10种成分,对其中7种核苷类成分进行了定量测定;在对多批次海龙药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其HILIC特征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实现了海龙的质量评价及其与不同海洋药物的正确区分.结论 本研究为海龙真伪鉴别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evelop a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major ginsenosides in red ginseng (RG, the steamed and dried root of the cultivar of Panax ginseng C. A. Mey). Methods: A feasible method was developed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chromatographic properties of eight ginsenosides. Their contents could be unveiled with conventional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or as an alternative, using ginsenoside Rg1 as the single reference standard by means of seven conversion factors. Those parameters had been validated on different chromatographic columns and instruments. Results: Twenty-one batches of RG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In addition, the chromatograms of RG and confusing species, including Panax ginseng,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Panax notoginseng, were apparently different. Conclusions: The method was proved to be efficient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