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维药鹰嘴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鹰嘴豆Cicerarieti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鹰嘴豆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大豆精醇A(soyasapoginolA,Ⅰ)、β-香树脂醇(Ⅱ)、β-谷甾醇(Ⅲ)和大豆皂苷Bb(soyasaponinBb,Ⅳ)。结论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鹰嘴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参叶中的微量皂苷类化合物.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和反相硅胶制备色谱技术,分离人参叶中的微量成分,并运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人参叶中分离得到5个微量成分,分别鉴定为:人参皂苷Rk1(Ⅰ)、Rk3(Ⅱ)、Rh4(Ⅲ)、RgS(Ⅳ)和Rg6(Ⅴ).结论 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人参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从板蓝根中分离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95%乙醇提取物经硅胶吸附,不同溶剂洗脱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氯仿及正丁醇部位分离得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1,2,3—三羟基丙基)—2,6—二甲氧基苯—1—O—β—D—葡萄糖苷(Ⅰ)、香草醛(Ⅱ)、甘露醇(Ⅲ)、琥珀酸(Ⅳ)、苯甲酸(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光果甘草中分离得四种新黄酮化合物,其中 glabridin(Ⅰ)和 glabrene(Ⅳ)为异黄烷,glabrol(Ⅱ)为二氢黄酮,glabrone(Ⅲ)为异黄酮。(Ⅰ)和(Ⅱ)的分离:干燥研碎的甘草根  相似文献   

5.
中药地枫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地枫皮(Illicium difengpi K.I.B.et K.I.M.)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地枫皮素(Ⅰ),厚朴酚(Ⅱ)和β-谷甾醇(Ⅲ)。化合物Ⅰ为一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4-allyl-2,6-dirnethoxyphenyol cinnamate,命名为地枫皮素(difengpin)。化合物Ⅱ为首次从八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瘤果紫玉盘(Uvaria kweichowensis)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活性成分,开发其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瘤果紫玉盘叶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Ⅰ)、山奈酚(Ⅱ)、大豆苷元(Ⅲ)、黄芩苷(Ⅳ)、山奈酚3O芸香糖苷(Ⅴ)、芦丁(Ⅵ)、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紫玉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狭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雌花序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从其雌花序中分离出十个化合物,其中七个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香草酸(Ⅰ)、反式对羟基肉桂酸Ⅱ、原儿茶酸(Ⅲ)、甘油单香豆酸酯(Ⅳ)、琥珀酸(Ⅴ)、对羟基苯甲醛(Ⅷ)和D-甘露醇(X)。化合物(Ⅰ)、(Ⅱ)、 (Ⅲ)、(Ⅳ)和(Ⅹ)为首次从香蒲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和(Ⅷ)为首次从狭香蒲中分离得到。抑菌实验表明:化合物(Ⅰ)、(Ⅱ)、(Ⅲ)、(Ⅴ)和(Ⅷ)均具有明显抑菌活性,为狭香蒲雌花序中的主要抗茵活性成分。化合物(Ⅲ)通过初步实验表明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蓝玉簪龙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离鉴定藏药材蓝玉簪龙胆Gentiana veitchior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乌索酸(Ⅰ)、2а-羟基-乌索酸(Ⅱ)、胡萝卜苷(Ⅲ)、polygalacerebroside(IV)、异牡荆苷(Ⅴ)、异金雀花素(Ⅵ)和异荭草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蓝玉簪龙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Ⅳ是首次从龙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醇提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东东  李祥  陈建伟  何立巍 《中国药房》2007,18(30):2325-2326
目的:从板蓝根中分离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95%乙醇提取物经硅胶吸附,不同溶剂洗脱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氯仿部位分得5个化合物,从正丁醇部位分得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醇(Ⅰ)、靛蓝(Ⅱ)、靛玉红(Ⅲ)、对羟基苯甲醛(Ⅳ)、水杨酸(Ⅴ)、落叶松脂素-4,4′-2-O-β-D-二葡萄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Ⅳ为首次从板蓝根药材中分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产山茶(Camellia sinensis)种子中皂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制备HPLC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中国产山茶种子中分离得到了7个茶皂苷类化合物,即茶叶皂苷Ⅰ(foliarheasaponin Ⅰ,1)、阿萨姆皂苷A(assamsaponin A,2)、阿萨姆皂苷B(assamsaponin B,3)、阿萨姆皂苷C(assamsaponin C,4)、阿萨姆皂苷D(assam-saponin D,5)、阿萨姆皂苷F(assamsaponin F,6)、阿萨姆皂苷Ⅰ(assamsaponin Ⅰ,7).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从茶种子中分离得到.对中国产山茶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石竹科蚤缀属植物团状雪灵芝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的5个化合物分别为22,23-二氢波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Ⅰ)、β-谷甾醇(Ⅱ)、β-胡萝卜苷(Ⅲ)、22,23-二氢波甾醇(Ⅳ)和22,23-二氢波甾酮(Ⅴ).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假地枫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假地枫皮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色谱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假地枫皮的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苷(querc itrin,Ⅰ)、槲皮素(quercetin,Ⅱ)、未知化合物(Ⅲ)。结论Ⅰ、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对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乙醇 (w =0 75 )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得的 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 3,5 ,3′ 三甲氧基槲皮素 ( 3,5 ,3′ trimethoxyquercetin ,Ⅰ )、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半乳糖苷 (kaempferol 3 O β D galactopyranoside ,Ⅱ )、香草酸 (vanillicacid ,Ⅲ )、异香草酸 (isovanillicacid ,Ⅳ )及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Ⅴ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Ⅲ、Ⅳ为首次从黄独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板蓝根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提取、分离板蓝根水溶性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水提取液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分经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板蓝根水提取液中暂时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苷(Ⅰ)、吲哚—3—乙腈—6—O—β—D—葡萄糖苷(Ⅱ)、(+)—异落叶松树脂醇(Ⅲ)。结论化合物Ⅰ、Ⅱ系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  相似文献   

15.
景新 《国外药讯》2005,(3):34-34
这项发明描述了分离的Fagopyritol(Ⅰ)A1、分离的(Ⅰ)A3及分离的(Ⅰ)B3。也公开了(Ⅰ)A1、(Ⅰ)A2、(Ⅰ)A3、(Ⅰ)B1、(Ⅰ)B2、(Ⅰ)B3及右一手性肌醇(Dchiro—inositol)中的二种或多种的各种组成。这些组成中必须有一种是分离的(Ⅰ)A1、分离的(Ⅰ)A3或分离的(Ⅰ)B3。从荞麦中制造纯的(Ⅰ)A1、(Ⅰ)A3、(Ⅰ)B3或以它们制成的混合物的方法也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白羊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禾本科植物白羊草 (Bothriochloaischaemum(L .)Keng)干燥全草的乙醚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通过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 β 谷甾醇 (Ⅰ )、丁二酸 (Ⅱ )、棕榈酸(Ⅲ )、苜蓿素 (Ⅳ ) .化合物 (Ⅰ~Ⅳ )均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猴腿蹄盖蕨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猴腿蹄盖蕨根茎的化学成分,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NMR等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猴腿蹄盖蕨根茎分离得到1个已知成分,鉴定为三棕榈酸甘油酯(Ⅰ)。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肿节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中药肿节风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抗肿瘤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酰胺、Sephadex LH-20,Lipophilic 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IR,UV,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肿节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迷迭香酸甲酯(Ⅰ),迷迭香酸(Ⅱ),丹参素甲甲酯(Ⅲ),咖啡酸(Ⅳ),3,4-二羟基苯甲酸(Ⅴ),异秦皮啶(Ⅵ),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Ⅶ)。结论化合物Ⅰ、Ⅱ、Ⅲ、Ⅳ、Ⅶ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美洲凌霄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手段对美洲凌霄花70%乙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美洲凌霄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十九烷酸(Ⅱ)、β-谷甾醇(Ⅲ)、鼠李柠檬素(Ⅳ)、芹菜素(Ⅴ)、柯伊利素(Ⅵ)、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Ⅶ)、咖啡酸(Ⅷ)、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Ⅸ)、原儿茶酸(Ⅹ)、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Ⅺ均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Ⅳ、Ⅵ~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鲜卑花酯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Rehd.)Hand.-Mazz.为蔷薇科植物,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灌丛中或砂石滩上。甘肃民间用其枝叶治疗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称之为柳茶。我们从其枝叶中已分离鉴定了六个三萜类化合物。本文继续报道从窄叶鲜卑花枝叶中分离鉴定的两个化合物,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鲜卑花酯(sibirate,Ⅰ)另一个是阿魏酸(ferulic acid,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