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C-IBS大鼠模型,为IBS的研究提供新的条件. 方法出生后4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冰水灌胃组、常温水灌胃组及正常对照组.前两组每日分别给予冰水及常温水灌胃14天,观察灌胃期间三组大鼠灌胃后3h内和3-24h间的大便粒数及含水量变化,停止灌胃后继续观察14天对应时间段的大便粒数及含水量变化以评价其便秘.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5-羟色胺能神经通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冰水灌胃方法建立了大鼠新概念便秘型IBS模型 ,研究该模型结肠、脊髓背角与边缘系统 5 羟色胺 (5 hydroxytryptamine ,5 HT)、c fos的表达 ,进一步阐明IBS大鼠模型可能的 5 HT能神经传导通路异常。方法 出生后 4周Wistar大鼠 5 0只随机分为 3组 :冰水灌胃组 (A组 )、温水灌胃组 (B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自灌胃当日起至第 14天 ,分别记录 3组大鼠每天灌胃后 3小时内及 3~ 2 4小时期间大便粒数及含水量变化用于评价模型的排便异常。停止灌胃后继续观察 14天对应时间段的大便粒数及含水量变化以评价其便秘。 2 8天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替加色罗 (Tegaserod)对肠易激综合征 (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疗效。方法  1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的建立 :出生后 8~ 14天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接受动脉成形术 (PTCA)球囊扩张二次 ,每次扩张压力 30mmHg ,每次持续 1分钟 ,二次扩张间隔 30分钟 ,15~ 2 1天 ,球囊压力增至 6 0mmHg ,余条件不变。对照组大鼠不做上述刺激 ,仅每天温柔抓起 ,抚摸其会阴部。五周后进行直肠球囊扩张 (CRD) ,实验组大鼠对CRD的初始感觉、疼痛、最大耐受压力阈值均比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 2 取上述实验组大鼠分为三组 :治疗…  相似文献   

4.
《微循环学杂志》2019,(4):20-25
目的:探讨黄连素(BBR)对大鼠结肠敏感性和动力学异常引起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IBS组和BBR干预组(BBR组),各15只。IBS组和BBR组应用直结肠扩张术(CRD)建立IBS模型,造模成功后,BBR组大鼠按3ml/次/天BBR灌胃,1个疗程/7天,连续2个疗程。灌胃开始至4周后第2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体质、排便、结直肠敏感性和动力异常的主要指标变化;酶解法分离三组大鼠单个结肠平滑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结肠平滑肌细胞膜上I_(Ca-L)的电流峰值及其电流-电压曲线。结果:与IBS组比较,BBR组大鼠体质好转,排便次数减少,体重增加更明显,2h内排出粪粒数及其含水量均显著减少,引起IBS发生率亦降低(P0.01),基本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CRD实验结果显示,与IBS组比较,BBR组大鼠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所需注水量增加,结肠运动指数及其变化率减小(P0.01);全血胞膜片钳技术结果显示,与IBS组比较,BBR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I_(Ca-L)幅度较小,且随着钳制电压增大I_(Ca-L)减小幅度更明显。当钳制电位为+10mv时,BBR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I_(Ca-L)明显小于IBS组(P0.01)。BBR组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I_(Ca-L)的I-V曲线较IBS组明显上抬,接近对照组。结论:BBR能明显改善IBS的临床症状及结肠的高敏感性和动力异常,且作用持久不易复发。其机制可能与BBR抑制了IBS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I_(Ca-L),改良结肠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电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在直肠球囊扩张下的皮层诱发电位的检测方法 ,并通过与正常大鼠的比较 ,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发病机制。方法  1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的建立 :出生后 8~ 14天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接受动脉成形术 (PTCA)球囊扩张二次 ,每次扩张压力 30mmHg ,每次持续 1分钟 ,二次扩张间隔 30分钟 ,15~ 2 1天 ,球囊压力增至 6 0mmHg ,余条件不变。对照组大鼠不做上述刺激 ,仅每天温柔抓起 ,抚摸其会阴部。五周后进行直肠球囊扩张 (CRD) ,实验组大鼠对CRD的初始感觉、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在直肠球囊扩张下的皮层诱发电位的检测方法,并通过与正常大鼠的比较,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发病机制. 方法1.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的建立:出生后8~14天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接受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扩张二次,每次扩张压力30mmHg,每次持续1分钟,二次扩张间隔30分钟,15~21天,球囊压力增至60 mmHg,余条件不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加色罗(Tegaserod)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疗效. 方法1.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模型的建立:出生后8~14天雄性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接受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扩张二次,每次扩张压力30mmHg,每次持续1分钟,二次扩张间隔30分钟,15~21天,球囊压力增至60mmHg,余条件不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通过新生期给予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IBS大鼠模型,检测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的放电幅值来评估大鼠是否出现内脏痛觉敏化。观察鞘内注射SB203580后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鞘内注射SB203580后大鼠脊髓胸腰段和腰骶段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大鼠相比,新生期伤害性刺激可致成年IBS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显著增高(P0.05);IBS大鼠腹外斜肌对40与60 mm Hg结直肠扩张压力的放电反应在鞘内注射10μg SB203580后较注药前显著降低(P0.05);然而正常对照大鼠鞘内注射等量SB203580前后在相同压力下腹外斜肌放电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与溶媒组相比,鞘内注射10μg SB203580后IBS大鼠脊髓胸腰段及腰骶段BDNF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可以缓解IBS大鼠的内脏痛觉敏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胸腰段及腰骶段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比较饮冰水前后IB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感觉阈值、排便阈值及症状的差异 ,旨在探讨IBS患者内脏敏感性的变化 ,力图进一步解释许多IBS患者进冷食冷饮后出现症状加重这一临床现象的生理机制。方法 根据罗马Ⅱ诊断标准 ,随机选取 6 0例IBS患者 ,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 便秘交替型三个亚组 ,另设健康对照 13例。受试者先排空直肠 ,取左侧卧位 ,直肠内插入测压导管及球囊 ,向球囊内注入空气 ,测出各组IB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阈值 ,随后 ,受试者饮 4℃冰水2 2 0mL ,观察受试者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的出…  相似文献   

10.
背景: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管腔丢失等问题制约了支架置入治疗的进一步发展,血管内膜增殖和凋亡在再狭窄中的作用及干预方法尚在积极探索中。目的:采用Medtronic球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球囊损伤大鼠颈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损伤组和治疗组。均采用Medtronic球囊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并取球囊损伤组大鼠的右侧颈总动脉(未行球囊损伤)作为正常对照。治疗组于球囊损伤前3d始连续给予瑞舒伐他汀5mg/(kg·d)灌胃,球囊损伤组给予9g/L氯化钠溶液灌胃。术后7,14d取颈总动脉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M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采用TUNEL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球囊损伤组比较,治疗组造模后14d,损伤血管新生内膜面积、新生内膜/中膜面积比值明显减少(P0.05),管腔面积增加26%;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率降低,凋亡阳性细胞率增高(P0.05)。提示支架置入球囊损伤前给予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及新生内膜细胞的增殖,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减少动脉新生内膜形成,抑制再狭窄。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机械刺激对大鼠内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结直肠机械刺激对大鼠内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 ,在日龄 8~ 2 1天时每天进行结肠直肠扩张 (CRD组 ) ,应用血管成形术气囊经直肠插至降结肠 ,注入 0 3mL水扩张气囊 (压力约 6 0mmHg) ,1分钟后抽出并撤出气囊。 30分钟后重复一次。对照组仅用导管在肛门周围轻微接触。对 8~ 10周龄的大鼠用自制气囊扩张降结肠和直肠 ,在囊内注气压力 2 0 ,4 0 ,6 0 ,80mmHg时分别观察动物的腹壁回撤反射 (AbdominalWithdrawalReflex ,AWR)。结果 大鼠结直肠气囊扩张在不同压力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大鼠行为反射 ,随着压力的增大 ,A…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致大鼠内脏高敏感与肥大细胞功能的关联. 方法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使大鼠内脏致敏,分别在给药3天及2周后用特殊染色法观察结肠肥大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用腹部撤离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估致敏大鼠对直肠扩张刺激的内脏感觉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的慢性便秘患者在肛管直肠运动、扩张时的直肠感觉上有无异同。方法 根据RomeⅡ诊断标准选择 16例功能性便秘 (FC)和 2 2例IBS便秘型 (IBS C) ,均了解患者便秘的相关症状 ,运用液体灌注测压系统测量直肠、肛管静息压 ,肛管松弛率等指标 ,利用电子恒压器检测直肠敏感性及顺应性。直肠感觉用压力表示 ,采取时相性增压上升扩张的方式 (充气速率 38mL s)检测。同时以 1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两组中直肠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直肠顺应性FC组明显低于IBS C (P <0 0 5 )及对照组 (P <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足三里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及肠微循环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IBS的部分机制。方法:将Wistar幼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每组6只。天枢组和足三里组从实验第6周开始电针介入,隔日1次,共7次。模型组只束缚不针刺,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结束第二天采用XW-B-3冷光源微循环显微仪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不同时点管径和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1)内脏敏感性评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部抬起、背部拱起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天枢、足三里组大鼠腹部抬起、背部拱起值明显升高(P<0.01)。(2)肠系膜微循环检测:①血管直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明显收缩(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天枢组、足三里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明显扩张(P<0.05或P<0.01);②血流状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P<0.01)。结论:针刺天枢、足三里可明显提高IBS大鼠内脏敏感性阈值,降低IBS大鼠内脏敏感性;明显改善肠系膜微循环血流状态和血管痉挛,从而缓解肠黏膜缺血、缺氧,缓解腹部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结直肠机械刺激对大鼠内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清洁级SD大鼠,在日龄8~21天时每天进行结肠直肠扩张(CRD组),应用血管成形术气囊经直肠插至降结肠,注入0.3mL水扩张气囊(压力约60mmHg),1分钟后抽出并撤出气囊.30分钟后重复一次.对照组仅用导管在肛门周围轻微接触.对8~10周龄的大鼠用自制气囊扩张降结肠和直肠,在囊内注气压力20,40,60,80mmHg时分别观察动物的腹壁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因素(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与醋酸直肠刺激及番泻叶灌胃)复合诱导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模型结肠组织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寻找IBS-D诊断和治疗的潜在作用环节和靶点。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ormal)组与模型(model)组,以母婴分离联合束缚应激与直肠醋酸刺激及番泻叶灌胃诱导IBS-D大鼠模型。对大鼠进行一般行为学观察、粪便Bristol评分、粪便含水量测定及腹部回缩反射(AWR)评分压力阈值并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测定大鼠肠组织内源性代谢物的表达,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MetaboAnalyst 5.0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行为学评分与AWR评分压力阈值显著降低(P<0.05),粪便Bristol评分及粪便含水量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上皮细胞未见脱落,无炎症细胞浸润,无水肿,肌纤维结构紧密,杯状细胞大小整齐,隐窝和绒毛无消融现象。在大鼠结肠组织中鉴定出76...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替加色罗对大鼠内脏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SD大鼠 ,在日龄 8~ 2 1天时每天进行结肠直肠扩张 (CRD组 ) ,应用血管成形术气囊经直肠插至降结肠 ,注入 0 3mL水扩张气囊 (压力约 6 0mmHg) ,1分钟后抽出并撤出气囊。 30分钟后重复一次。对照组仅用导管在肛门周围轻微接触。选取 8~ 10周龄的雄性大鼠 ,CRD组 8只 ,对照组 9只 ,另设溶媒对照组 12只 ,用自制气囊扩张降结肠和直肠 ,在囊内注气压力 2 0 ,4 0 ,6 0 ,80mmHg时分别观察动物基础状态下的腹壁回撤反射 (AbdominalWithdrawalReflex ,AWR)。 1小时后 ,CRD组和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1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30)、吡拉西坦治疗组(阳性对照组,n=30)和丁苯酞治疗组(丁苯酞组,n=30)。后三组大鼠参考Feeney法复制颅脑损伤模型。成模后24h,阳性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溶液(3.6g/kg/天)灌胃,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溶液(160mg/kg/天)灌胃,其余两组平行灌胃等量纯化水,均每天一次,连续10天。比较各组大鼠治疗期间死亡率;于药物干预第3天和第10天分批心脏取血及处死大鼠取脑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100B和NSE蛋白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果:治疗过程中丁苯酞组大鼠死亡率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3、第10天,各组血清S100B、NSE蛋白浓度和脑组织含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清S100B、NSE蛋白浓度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P<0.01);阳性对照组及丁苯酞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阳性对照组与丁苯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和丁苯酞组血清S100B、NSE蛋白浓度和脑组织含水量在治疗后第10天较第3天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丁苯酞能改善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水肿,降低血清S100B和NSE蛋白含量,疗效与吡拉西坦相当,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胃排空及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总数、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用。方法 冰水灌胃法制作IBS-C模型大鼠(n=7),设对照组;采用酚红排空定量法测定胃排空率;取远端胃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标本,采用抗神经核抗体(anti-Hu)标记神经元总数, Hu/ChAT、Hu/NOS抗体行免疫组织荧光双染色,观察、计算特异性阳性神经元占神经元总数百分比。结果 冰水灌胃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S-C模型大鼠ChAT阳性神经元显著高于对照组(79.0% ± 2.4%比68.3 % ± 1.0%,P<0.05),NOS阳性神经元显著低于对照组(18.9% ± 5.0%比33.1% ± 4.5%,P<0.01)。结论 冰水灌胃法制作的IBS-C模型大鼠胃排空及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均存在改变,表明肠神经系统的变化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评价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和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的变化探讨肠神经系统在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冰水灌胃法制作IBS-C模型大鼠(n=7),设对照组;采用酚红排空定量法测定胃排空率;取远端胃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标本,采用抗神经核抗体(anti-Hu)标记神经元总数,Hu/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Hu/一氧化氮合酶(NOS)抗体行免疫组织荧光双染色,观察、计算特异性阳性神经元占神经元总数百分比。结果冰水灌胃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S-C模型大鼠ChAT阳性神经元显著高于对照组(79.0%±2.4%vs 68.3%±1.0%,P<0.05),NOS阳性神经元显著低于对照组(18.9%±5.0%vs 33.1%±4.5%,P<0.01)。结论冰水灌胃法制作的IBS-C模型大鼠胃排空及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均存在改变,表明肠神经系统的变化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