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ojta诱导法对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ojta法对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的疗效。方法  1 8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儿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 45例给予物理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药物等综合康复治疗 ,观察组 1 35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加用Vojta法进行治疗。对Vojta 7项姿势反射治疗前后进行测评 ,对比二组有效率及疗程长短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6个疗程治疗有效率高于 3个疗程 (P <0 .0 5)。结论 Vojta法可增加高危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  49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 1 9例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观察组 30例 ,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运用Vojta法治疗 ,并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治疗 3个月 ,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6 .67%和63 .1 6 %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 =7.2 7,P <0 .0 1 )。结论 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的方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影响.方法 对300例12月内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压氧、药物及水疗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及脑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高压氧、药物、水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脑瘫发生率,提高治愈率,促进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4.
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 :6 8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2例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 ,观察组 36例 ,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运用Vojta法治疗 ,并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治疗 3个月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10 0 %和 96. 87% ,经统计学处理P >0 . 0 5 ,但显效率观察组为91. 6 % ,对照组为 78 1% ,P <0. 0 5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51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运用针刺配合Vojta法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Vojta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9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98,P>0.05),而正常化率分别为75.0%和47.8%,正常化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3.94,P<0.05)。结论:针刺配合Vojta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达到早期干预较好提高正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枢性协调障碍早期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窦月玲 《医学综述》2006,12(15):927-929
中枢性协调障碍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害小儿健康,神经发育学脑的可塑性理论,为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奠定了神经解剖学基础,采取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水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可明显抑制异常姿势和异常肌张力的发展,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形成和发育,明显提高正常化率,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故有效的早期干预是中枢性协调障碍正常化的关键,也是预防脑性瘫痪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理学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0~9个月的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158例分成治疗组85例,对照组73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脑瘫的理学疗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的90.4%(P<0.05);治疗组治愈率84.7%比对照组的52.2%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理学疗法,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53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运用运动疗法和针炙、按摩、药物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针炙、按摩和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7%和52.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12.67,P<0.005).结论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0年9月~2004年9月共收治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200余例,采用了运动疗法、高压氧、应用护脑药等综合康复治疗,其中超早期治疗者达82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年龄为0~3个月,其中男59例,女2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均衡性。1·2方法:除常规应用护脑药、行高压氧治疗外,另行Bobath手技的运动疗法(活动关节、关键点控制、俯卧位肘支撑等),10天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0天(运动疗法不间断);对照组常规应用护脑药、行高压氧治疗,10天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10天。1·3统计…  相似文献   

10.
11.
李德亮 《医学争鸣》2009,30(7):651-651
1临床资料 2005-01/2007-01本院康复门诊共收治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150(男106,女44)例.0~6mo龄110例,7~12mo龄40例.轻度104例,中度32例,重度14例.早产儿40例,产时窒息32例,高胆红素血症2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颅内出血8例,胎儿宫内窘迫8例,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例,孕期阴道流血4例,其他4例.早期诊断标准:存在导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有脑损伤的早期症状;有Vojta姿势反射异常,肌张力改变,运动发育落后及姿势异常.  相似文献   

12.
张志强  陈绒  杨桂凤 《广西医学》2006,28(12):1889-1890
目的 探讨医学干预措施对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86例CCD患儿进行抚触、智力训练、功能训练、经络导平及脑活素、高压氧治疗等医学干预.结果 治愈61例(72.09%),好转22例(22.58%),无变化2例(2.32%),转为脑瘫1例(1.16%),总有效率96.51%.CCD患儿治疗后与正常健康儿的智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CD患儿进行早期医学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残障率.  相似文献   

13.
早期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康复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coordinationdisturbace,CCD)是指具有姿势反应性异常的脑瘫高危儿或脑损伤高危儿,作为早期诊断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CP)的代名词 [1],由德国Vojta博士首先提出,现已得到广泛认同。CCD如未得到有效治疗势必导致姿势反应异常、姿势异常及运动障碍,即导致CP。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医学干预和脑康复治疗,对减少脑损伤的危害、降低或预防CP发生有积极意义。1 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多数学者把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高胆红素脑病、颅内出血等作为CCD的高危因素。胎儿和新生儿在缺氧…  相似文献   

14.
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指出生前及出生后28d内的各种原因导致脑损伤,引起患儿运动功能及发育落后的一类病症。这类患儿若未经早期干预治疗,可导致脑瘫。  相似文献   

15.
林斌 《海南医学》2007,18(8):109-109,105
目的 探讨上田法与Bobath法应用于早期干预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中枢性协调障碍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上田法加Vojta法,对照组采用Bobath法加Vojta法治疗(两组年龄相同,不存在差异),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病人在降低肌张力,解除踝阵挛和运动功能的建立及产生效果的时间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上田法和Bobath法在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均有效,但前者在以上几方面的疗效临床观察更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早期康复训练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有ZKS倾向的0~12个月患儿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应用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观察组患儿应用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加感统训练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前用米拉尼运动发育评价(Milani-Compareti)及Vojta姿势反射进行评估。间隔6个月后第2次评估,与训练前进行对比,观察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加感统训练对12个月龄内的ZKS幼儿早期康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枢性协调障碍(CCD)患儿的眼底改变,分析CCD与眼底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13例CCD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轻度65例,中度104例,重度44例.复方托吡卡胺散瞳,使用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检查,并分别在康复治疗的第1、第2疗程后复查眼底.结果 213例CCD患儿眼底有改变62例(29.11%),主要表现为视乳头色淡、苍白,视乳头小长椭圆形,视网膜色素紊乱、色淡,视网膜血管改变、出血.眼底异常与CCD分度有关(P<0.05),眼底改变与CCD的高危因素有关.结论 对CCD患儿进行早期眼底检查可以反映患儿病变的严重程度,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枢性协调障碍68例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zentrale coordination sstorung,ZKS)发病高危因素,减少ZKS的发生率.方法 对68例ZKS患儿进行运动、反射、肌张力及Vojta姿势反射检查,结合母亲妊娠期及患儿新生儿期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主要高危因素前五位为早产儿、脐带绕颈、母亲孕早期感冒、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产时窒息.结论 对ZKS患儿应引起足够重视,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Vojita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爬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3例中枢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21例,治疗组采用Vojita疗法中的反射性俯爬(R-K)法配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仅用Bobath疗法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儿获得爬行能力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Vojita疗法中R-K法结合Bobath疗法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爬行能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超早期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8例(0岁~1岁)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其中36例(0个月~4个月)患儿为超早期治疗组,32例(4个月~1岁)患儿为对照组130例不愿接受或拒绝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接收药物治疗为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均做治疗前后做Gesell评估并做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超早期治疗组及对照组1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异常姿势纠正和控制,各项发育正常化。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患儿各项发育进展缓慢,超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单一疗法组。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干预和中枢性协调障碍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使患儿各项发育趋向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