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医学研究》2017,(17)
目的探究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鲁山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研究组35例。研究组接受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双介入栓塞术治疗。随访1 a,统计两组复发率及病死率,并对比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及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白蛋白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时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合用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台州市立医院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7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38例。对A组患者联合运用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治疗,同时对B组患者实施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白细胞的计数、血小板的计数、红细胞的计数、总红胆素的水平、白蛋白的水平、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并比较2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A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8.14±1.99)×109/L,血小板计数为(308.19±23.06)×109/L;B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为(6.54±2.02)×109/L,血小板计数为(143.42±12.11)×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白蛋白为(24.01±3.95)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79.36±8.05)%;B组患者的白蛋白为(28.61±3.22)g/L,凝血酶原活动度为(69.25±8.9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A组手术后复发率为7.89%,低于相应B组的2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5)。A、B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26%和10.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门脉断流术与脾脏切除术合用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方面具有很好的实效性,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与血细胞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与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分析12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住院患者,其中64例行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手术组),58例行双介入栓塞术(介入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12月与治疗前血细胞及肝功能变化;两种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随访观察1年期间患者死亡率与再出血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得以改善,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介入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手术组;术后随访观察1年期间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介入组再出血率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且远期疗效优于双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4.
1986年10月至1989年5月,我院收治门脉高压症手术治疗3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断流术或联合断流术。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断流术组23例;联合断流术组15例。全组38例中男32例,女6例,年龄21~58岁。断流术组平均年龄37.68±8.56,联合断流术组平均年龄35.26±9.36。联合断流术组中除1例为胆汁性肝硬化外,其余病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术前Child分级:断流术组A级3例,B级12例,C级8例;联合断流术组A级2例、B级8例,C级5例。术前食管钡餐检查静脉曲张程度:断流组检查18例,其中重度4例,中度9例,轻度5例;联合断流组检查11例,重度2例,中度8例,轻度1例。出血史: 相似文献
5.
李济生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6,10(2):69-70
<正>我院自1990~1994年共收治门脉高压症大出血34例,35人次行门奇断流术,疗效较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男29例,女5例。年龄25~70岁,平均48岁。肝炎后肝硬化21例,血吸虫肝硬化5例,原因不明8例。肝功能分级(按武汉会议标准及Chlid分级)Ⅰ级19例,Ⅱ级12例,Ⅲ级3例。34例均为行断流术。其中首次断流31例,第二次断流4例(2例分别于10年前和2年前行脾切除术,1 相似文献
6.
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分流手术和断流手术)。由于分流手术易引起肝性脑病,且要求条件较高,目前已较少采用,而在基层医院断流术的使用已占绝对优势。断流术中以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疗效较好。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严重并发症。我科近6年来对38例采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自1985~2000年,共行门脉高压症断流术178例,经1~10年随访,再出血18例,发生率10.1%。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讨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胸段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00~2005年间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贲门周围断流术术后随访74例,5年再出血率6.8%(5/74),术后近期(术后2周内)病死率2.4%(2/83)。行断流术的患者,术前有胸段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与仅有腹段食管静脉曲张者的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段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门奇断流术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关键是做到彻底的断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56例门脉高压症病人行脾切除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的术前后护理体会。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观察和预防出血。术后做好膈下感染、出血、肝昏迷、门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做好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前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择期断流术治疗32例门静脉高压症,32例中25例有明显的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其中术前有呕血史14例。术后近期疗效满意;远期随访再出血率为16%,1年绝对生存率91.7%,5年绝对生存率77.8%,10年绝对生存率50%。结果表明,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均经各种辅助检查明确了出血原因及出血部位,其中,5例仍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部分有新的门奇静脉侧支循环形成,9例诊断为门脉高压性胃病,1例诊断为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断流不彻底、门奇静脉侧支循环再形成、肝功能恶化或失代偿及门静脉血栓形成是再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和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12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介入组,每组各63例,手术组采用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进行治疗,介入组采用双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及1年的血细胞分析和肝功能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死亡率及再出血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手术组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介入组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再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率差异不明显。结论门脉断流术联合脾脏切除术相对于双介入栓塞术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较低的再出血发生率。但两种治疗方法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18例门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后再出血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和分析门奇断流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年10月-2011年10月间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行门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行经胸吻合器联合断流加大网膜包肺术9例,单纯经胸吻合器联合断流术3例,经胸腹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术2例,全胃切除术1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1例经胸腹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8d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其他1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结论:对于断流术后再出血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选肠腔分流术、分流加断流或者联合断流术,在断流术应首选经胸断流术。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采用改良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30例,术后跟踪随访,近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门脉高压症的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论,我们联合应用断流术和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