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中的蛋白酶抑制剂telaprevir(TVR)和boceprevir(BOC)相继在欧洲、美国获得批准上市。随之,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更新了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指南,还有一些专家自发组成的小组发表应用的指南。英国也在近期发布了相应的《英国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蛋白酶抑制治疗共识指南》[1](以下简称该共识指南),目的在于简明扼要地汇总TVR和BOC的证据,对如何在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中加以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专家制定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第1版),并于2010年第1次修订[2]。自201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因此,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再次组织专家对《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修订,并于2015年发布[3](以下简称2015版指南)。本文就2015年版指南更新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欧洲肝病学会在JHepatol上发表了《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肾综合征诊疗指南》[1](以下简称欧洲指南),内容涵盖非复杂性腹水、难治性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低钠血症和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的推荐意见。与2009年美国《肝硬化腹水治疗指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肝病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于2011年8月对《慢性丙型肝炎诊断、处理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部分更新,并于10月正式发表。按照AASLD的惯例,一旦有新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就对指南进行更新。由于自2009年发表上一版指南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1年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颁布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管理指南以来[1],10年的临床和研究发展,迫切需要进行更新,以适应目前临床实践。2011年底,EASL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联合颁布《HCC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遵循了最新循证医学证据,采用高级别临床试验结果。目的是指导欧洲和全世界的医生、患者、保健人员和政策制定者,遵循循证医学证据、从多种可行的治疗方法中选择实施治疗,使HCC患者临床治疗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7月,由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ATPⅢ)指南编写委员会主席Scott M.Grundy教授任主席的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汇集了全球不同地区的15位专家共同制定并颁布了《IAS立场报告:全球血脂异常诊治建议》[1](以下简称"建议"),实际上是对世界范围内血脂异常管理指南的更新与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欧洲肝病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EASL)在《肝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了《欧洲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1](以下简称欧洲指南)。该版指南是在2009年版的基础上修订的,指南部分的内容涉及治疗前的病情评估、治疗目标、治疗终点、治疗应答的定义、治疗的适应证、目前治疗的结果、治疗应答的预测、治疗策略:如何治疗、治疗失败、如何监测治疗和停药、严重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特殊人群的治疗等1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2月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PASL)发布了备受关注的更新版2012年《亚太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处理指南》[1](以下简称2012新版指南)。2012新版指南提出17条推荐意见,涉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治疗前的病情评估、治疗时机、用药选择、疗程决策、病情监测、特殊情况的处理等,并增加了关于肝癌合并HBV感染者的处理推荐意见。与2008年的指南[2]相比,2012新版指南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更新的重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我国近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1]和《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都强调了肝癌患者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4版)》也注意到抗病毒治疗可延缓HCC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肝癌抗病毒治疗的具体实施和评价尚无统一认识。有鉴于此,中华医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5月15日,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公布。这是由我国近百位专家在2005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各国最新指南集体讨论和改写,经过2年的磨砺与雕琢,终于完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引导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以用MTX-CF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以腔内超声引导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液氨甲喋呤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超声引导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液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宫外孕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应用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和治疗组(30例,进行腹腔镜外科手术),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可取得显著性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王庭槐教学团队从上世纪80 年代初就开始对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通过不断更新观念,持续实践,逐步将验证性、封闭式和较单一的生理实验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索性、开放式及多学科综合的实验生理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优化,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09 年“实验生理科学”成为国家精品课程。本文对王庭槐教学团队实验生理教学改革历程进行简要地回顾和解析,以供同行借鉴和指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标准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可提高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我国医学学位教育的一次战略性举措,对于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临床科研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相关体系进行构建,是当前口腔医学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科研选题、课程设置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在新的模式下,培养出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优质的高级应用型口腔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