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APD技术在肠炎沙门氏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2004年广州市3起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分离的20株菌株和来源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分子特征,为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和疫情控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RAPD)对38株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3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聚类群,分属3个不同的克隆。结论 RAPD技术可用于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我县近10年来(2001-2010)38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寻找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控制因素.方法 对引起38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及其来源、主要污染食物、发生季节进行分析.结果 38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中有28起检出病原菌,18起由致病性弧菌引起,占64.29%,食物中检出的88株病原菌有84株是从熟食间样品中检出,占95.45%,夏秋季节的发病率占全年的89.47%.结论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危害因素是致病性弧菌,其次为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冷菜是引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物;操作间卫生管理、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培训;夏秋季节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安晓伟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1):113-115
目的 分析天津市红桥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了解该地区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天津市红桥区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的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245例患者信息,对采集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5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8—2019年共有监测病例28例,从整体上来看,6—10月份是腹泻发病的主要月份,也是致病性微生物检出阳性较高的月份;致病菌阳性标本总检出率为11.43%,其中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2.04%、5.71%、4.82%,未检出志贺氏菌.诺如病毒检出率为6.10%,结论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检出致病菌主要为沙门氏菌,而且沙门氏菌血清分型出现不常见型别,应继续加强主动监测与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汉中市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方法按照GB 4789.4-2010和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检验。比较不同监测点、不同种类和不同来源样品在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2015-2016年汉中市5个监测点共检测7类样品285份,检出28株沙门氏菌,检出率为9.8%;宁强县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21.1%),各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3,P>0.05)。7类样品中生禽肉、动物性海水水产品、动物性淡水水产品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9%、30.0%、20.0%;生畜肉、熟肉制品和地方特色食品中也有检出,检出率分别为6.7%、3.3%、0.9%;流动早餐中未检出沙门氏菌,不同样品间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3,P<0.05)。不同样品来源间沙门氏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结论生禽肉、动物性海水水产品、动物性淡水水产品中是沙门氏菌污染的主要食品,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是食物中毒的隐患,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中采集的样本进行致病菌检验,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菌株分子流行病学检测以确定引起暴发事件病原菌间的关联性。方法依据GB 4789方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K-B法),应用PFGE检测技术对检出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通过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份病人肛拭子标本、1份剩余三明治和1份操作台擦拭物中均分离出肠炎沙门氏菌,经酶切后PFGE电泳聚类图谱相似性100%。结论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确认这是一起由食用了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食源性疾病。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一起学生食源性疾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某校发生的一起部分学生胃肠道不适原因。方法对141例报告病例进行排查.确诊80例病人,潜伏期为6.5-47h不等,平均为15.5h。临床表现为发热、继以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等特征。结果检验样本不同程度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结论调查结果表明这是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污染肉松包等糕点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西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及主要致病因素,为食源性疾病暴发处置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暴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广西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2起,发病2 347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1.4%.致病微生物性是春季和夏季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系统2011-2013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海南省2011-2013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73起,累计发病病人数1 022人,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呈季节性分布,第三季度发病率最高,各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主要集中在学校、工地等集体食堂和宾馆饭店等场所,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因素主要以微生物致病菌为主,其次是以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较为常见.结论 根据海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是海南省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且暴发具有季节性和场所性的特点,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2017-2018年开封市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在哨点医院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并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收集病例427例,男283例(66.28%)、女144例(33.72%),采集粪便样本427份,不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连市就诊腹泻病人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以有效控制大连市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方法对2012年夏季在中心医院腹泻门诊就诊的腹泻病人采用个案调查方式和采集病人粪便进行细菌和病毒检测,并对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集的425份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等三种致病菌的检出率是:29.65%;轮状病毒的检出率是:6.12%;诺如病毒未检出.结论大连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知识宣传教育,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河北省急性胃肠炎社区人群调查和哨点医院监测数据,了解河北省急性胃肠炎发病及食源性疾病负担情况。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邯郸4个试点市开展为期12个月的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社区人群入户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 832人,急性胃肠炎患病率为2.3%,病例就诊率为46.2%,就诊病例中标本采集率为30.0%,推算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的疾病负担是825 117人/年。肉与肉制品、果蔬类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食品,家庭和街头餐点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点场所。结论食源性疾病是河北省重要的疾病负担,应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强化食源性疾病负担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方法按照原卫生部制订的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GB/T 4789-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WS/T 81-1996《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9-1996《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50-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标本检测。结果经调查检索,本次事件确诊病例47例,临床症状符合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4名病例的粪便标本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结论本次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按照卫生部制定食源性疾病调查登记表和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方法》进行.结果 受检样品有米饭1份,包子1份,热干面原料1份,呕吐物2份.其中有1份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是1起由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原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明确传染源。方法参照GB 4789. 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采集食源性疾病病人粪便和剩余食物进行致病菌检测,对分离出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10份来自病人的粪便样本和4份盐水虾样本均检出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阳性、trh阴性。PFGE分型显示,所有菌株高度相似,相似度为100%。结论该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被O4∶K8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盐水虾所致。PFGE可有效应用于食源性疾病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郑州市城市居民食源性疾病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合理开展食源性疾病宣教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8—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心城区2个调查点居民,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食源性疾病知识和来源、行为态度的掌握情况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有效调查545人,食源性疾病总知晓率为40.9%。其中19~≤40岁年龄组知晓率最高(59.6%);文化程度越高食源性疾病知晓率越高;年家庭人均收入水平5 000元以下居民食源性疾病的知晓率较低;职业以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1.4%和70.8%。24.7%的居民非常关注食源性疾病的相关安全问题;66.8%的居民错误认为“食源性疾病”就是食物中毒;35.9%的居民认为“夏季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会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生;58.3%的居民错误认为“控制食品污染”不能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结论 郑州市城市居民对食源性疾病认识不够,知识掌握程度不足,今后要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薄弱环节的食源性疾病知识培训,有效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内江市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和重要致病因子感染情况,为内江市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江市2015-2019年共监测病例12 724例,检验标本来自2 675例病例,致病因子检出率为9.79%,各年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沙门氏菌中毒的途径和原因,为制定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4789-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结果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证实该起中毒为沙门氏菌所致.结论 需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和宣传,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能会引发食源性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会引发巨大的而经济损失,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因此,对食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进行非常必要的.本文对常见的几种沙门氏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主要有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显色培养基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农村群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为此类事件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版)》,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按照GB 4789. 10-2016和WS/T80-1996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对检出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与8月30日中午农村群宴有关,患病29例;潜伏期短、起病急,临床症状以呕吐、腹痛等为主;可疑食品为烤鸭和香辣螃蟹;从26份标本中检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4株进行肠毒素检测均检出A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未检出其它肠道致病菌。结论加强农村群宴的监督管理,避免该类事件再次发生,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辖区内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认知度和态度、行为的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辖区内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332名医务人员,普遍缺乏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合格率为34.33%,而诊疗态度及诊疗行为合格率达到88.88%和98.19%.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在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得分[(6.49±2.18)分]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7.04±2.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诊疗态度及诊疗行为方面的得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宣贯有助于医务人员改善对食源性疾病警觉态度,进而有助于改善监测漏报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