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冠心病占死亡总数的50%左右,随着心脏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介入术后不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失眠症状,严重影响了舒适度和康复。因此,有必要对失眠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解除失眠。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6月,对43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失眠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俞春花 《护理与康复》2010,9(4):326-327
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主要原因与治疗前后使用抗凝剂、患者介入治疗后频繁改变体位、介入治疗操作不当、拔鞘管后压迫时间少、疾病因素等有关。护理对策为介入治疗前做好相关准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介入治疗后加强病情观察,以减少和及时发现假性动脉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冠心病占死亡总数的50%左右,随着心脏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介入术后不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失眠症状,严重影响了舒适度和康复。因此,有必要对失眠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解除失眠。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6月,对43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失眠的患者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总结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评估162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并发症分别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低血压、心包填塞、皮下淤血、短阵室速、窦性心动过速、局部出血和血肿、血管内感染等.经相应的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全部并发症好转或治愈.结论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正确的护理理可有效地防止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蔡秀华  田芳  陈丽星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2):2056-205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心室颤动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方法1268例冠心病患者,在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室颤动9例,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正常血压及水电解质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结果9例患者经及时积极抢救均获成功。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治疗。结论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心电监护,及时观察衙脉压力的变化,有预见性地完成部分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心室颤动,采取及时、积极及正确的抢救措施,可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祁末红 《全科护理》2014,(14):1287-1288
2011年9月—2012年9月完成的349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中有71例发生桡动脉痉挛,通过术前对病人的评估与准备,术中病情观察与紧密配合,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及对病人的康复指导,有效减少了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确保了手术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吕佳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1):1209-12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4例PCI的患者行术前、术中、术后优质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84例患者均未发生急性血栓、皮下血肿及感染.结论完善、优质的护理工作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张力性水泡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通过掌握术后扎伤口的力度和包扎技巧,及时松解绷带,避免对伤口周围皮肤牵拉过紧;对照组常规包扎伤口,松解绷带。结果实验组水泡发生率为1%,对照组水泡发生率为9%。结论及早发现和及时有效地护理能防止和有效地降低水泡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解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方法对78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38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法.结果循证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组术后焦虑评分(65.3±3.6),对照组(52.2±2.4),经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找出冠状动脉治疗术后最佳实证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学习和改进护理措施,并发症明显减少,保证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4月,我们对207例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冠心病患者207例,男107例,女100例,年龄46~67岁。均在局麻下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腔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规范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方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由护士长为组长、高年资护士为组员的改进小组,制定具体改进计划,明确分工,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拟定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历经20年1673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改进过程中及时修正《心脏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常规》.结果 手术依从性(%):改进前(88.5±2.4)改进后(95.5±1.0);住院时间(d):改进前(8.4±1.5)改进后(5.2±0.4);治疗耗时(h):改选前(112.0±12.0)改进后(53.0±14.3).并发症发生情况(%):肺内感染改进前(17.6±2 5)改进后(2.4±1.1);造影剂反应改进前(17.5±10.6)改进后(3.1±0.1);血管迷走反射改进前(12.3±2.5)改进后(3.9±1.0);出血或血肿改进前(29.1±3.1)改进后(4.3±1.1);局部皮肤破损改进前(2.2±0.6)改进后(0.9±0.3);肺栓塞改进前5例改进后3例.结论 《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常规》符合临床具体操作,是人性化、经验丰富的护理流程,其中包括13个单病种的介入治疗护理常规,可在实践中指导护士进行护理工作,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PCI围术期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护理的优缺点。方法行急诊PCI治疗103例AMT,其中经桡动脉(TRI)介入组53例,经股动脉介入(TFI)49例。对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护理量,术后患者心理躯体舒适度等进行统计学数据与分析。结果 2组病例基本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股动脉组,分别为3.8%和8.2%(P<0.05),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护理人员工作量也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患者的心理躯体舒适度评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与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患者恢复快,减轻护理工作量,节约护理资源,不但有益于患者,亦有益于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5步式叙事护理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戒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PCI治疗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5步式叙事护理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吸烟有利决策评分和尼古丁依赖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吸烟有弊评分和戒烟成功率(近期与中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5步式叙事护理干预对PCI术后病人实施戒烟护理,能促使其做出戒烟决策,降低尼古丁依赖程度,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158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52例经皮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术后止血方法分成动脉压迫止血器组(n=158)和人工压迫止血器组(n=94),对比两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及卧床不适发生情况。结果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明显缩短,与人工压迫止血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及卧床不适明显减少,与人工压迫止血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并且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再狭窄的相关护理指标,为PCI治疗制定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复查造影的282例冠心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入院时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生活行为方式问卷调查及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析PCI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护理指标。[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对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再狭窄与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成正相关,其比值比(OR)分别为2.423、2.175、1.792;与术后运动、服药依从性佳成负相关,其比值比分别为0.820和0.918。[结论]冠状动脉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较为复杂,为预防再狭窄,护理人员应提高病人的血脂、血糖控制达标率,定期随访,加强对病人服药及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从行为改变的角度进一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治疗依从性、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单次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减轻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监护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高龄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经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纠正,心源性休克1例,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均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15个月,死亡2例。[结论]加强高龄冠心病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监护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总结经验体会。方法对本院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80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造影术患者300例,成功率98%,支架植入术患者80例,成功率95%,除个别患者伤口局部血肿,少量皮下出血,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203例冠心病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查找国内相关文献,寻找有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最佳护理方案,并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实践中.结果 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改善了并发症的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合理的护理对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或防止并发症加重及改善并发症预后起到重要作用.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满足了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杨彦萍  关丽丽  屈沛沛  杨路芳 《全科护理》2020,18(13):1590-1592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10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在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中,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叙事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SAS、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将叙事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减轻了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益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