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青蒿琥酯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检测肝脏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GOT)、肝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评价青蒿琥酯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GOT、MDA水平显著升高,GSH和SOD水平显著下降(P 0.05),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和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组ALT、GOT及MDA水平显著下降,GSH和SOD水平显著上升(P 0.05);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和肝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 0.05),并有效减轻肝细胞的坏死程度。结论青蒿琥酯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减少炎症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及滑膜细胞原代培养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80只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第6天选出右后足和两前足关节炎指数之和≥6分的6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阳性药物对照组(简称甲氨蝶呤组)和青蒿琥酯大剂量[20mg/(kg.d)]、中剂量[10mg/(kg.d)]、小剂量组[2.5mg/(kg.d)]并灌胃给药。给药免疫后第8天处死大鼠,抽取静脉血,取血清。同时无菌操作取各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行原代培养后培养48h,离心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及滑膜细胞原代培养上清液MCP-1、RANTES及TNF-α浓度变化。结果青蒿琥酯大、中、小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及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大、中剂量组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青蒿琥酯小剂量组与青蒿琥酯大、中剂量组及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及上清液中炎性趋化因子MCP-l和RANTES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甲氨蝶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琥酯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及趋化因子MCP-1、RANTES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与硼替佐米的抗HBV作用。方法:以HBV-Tg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细胞模型,给予含青蒿琥酯分别为0、0.4、2、10、50、250μmol/L及其联合1μmol/L硼替佐米,培养24h,MTT法检测对细胞生长影响。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HBsA g的变化,比较不同浓度药物对HBsA g抑制率。体内实验采用HBV-Tg小鼠分4组,对照组:0.5ml 5%葡萄糖/d;青蒿琥酯组:青蒿琥酯30mg/(kg·d);硼替佐米组:硼替佐米0.5mg/kg,每周2次;硼替佐米青蒿琥酯联合组:青蒿琥酯30mg/(kg·d),并硼替佐米0.5mg/kg,每周2次。每15天采血1次,测HBsA g。30天后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固定,HE染色和HBcA g免疫组化检测,计数HBcA g阳性细胞数。结果:50μmol/L以下青蒿琥酯及其联合1μmol/L硼替佐米对原代肝细胞均无毒性。10和50μmol/L的青蒿琥酯对HBsA g有显著抑制作用,联合硼替佐米后对HBsA g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在体内实验中,30mg/kg青蒿琥酯连续给药30天后可以明显抑制HBV-Tg小鼠的HBsA g和HBcA g表达,0.5mg/kg硼替佐米连续给药对HBV-Tg小鼠的HBsA g却有刺激作用。结论:体内外实验证明,青蒿琥酯能显著抑制HBV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和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50只Wistar大鼠造模,成模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青蒿琥酯组、甲氨喋呤(MTX)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排水法测定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足爪容积,HE染色、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并计算病理积分,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VEGF、bFGF水平,RT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滑膜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结果给药后,青蒿琥酯组与MTX组均能降低大鼠的足爪肿胀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组、MTX组光镜下踝关节病理改变,包括炎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软骨破坏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青蒿琥酯组、MTX组的滑膜病理积分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而青蒿琥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VEGF、bFGF、IL-1β、TNF-α水平和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用药后血清VEGF、bFGF、IL-1β、TNF-α水平和滑膜组织VEGF、bFGF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青蒿琥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bFGF、IL-1β、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青蒿琥酯对H22小鼠肿瘤VE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H22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肿瘤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取H22肝癌细胞接种于小鼠右腋皮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ontrol)、环磷酰胺组(CTX)组及青蒿琥酯15mg/kg组、30mg/kg组、45mg/kg组、60mg/kg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两周后,剖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VEGF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青蒿琥酯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生长(P〈0.01),其中青蒿琥酯45mg/kg组抑瘤率为65.26%,效果与CTX相当,优于青蒿琥酯其它各剂量组(P〈0.01);各治疗组能降低肿瘤组织VEGF表达,其中ATS 45mg/kg组与CTX组降低作用明显(P〈0.05)。结论:青蒿琥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抑瘤机理与抑制肿瘤组织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463-1465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皮肤癌细胞核形态变化影响及Ag NOR颗粒形态影响。方法:购买人表皮鳞癌细胞株A431细胞株,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培养后,200μmol/L的青蒿琥酯溶液(经10%胎牛血清稀释)1 m L;对照组加入等量的10%胎牛血清,培养48 h后制作切片;采用HE染色和银染色处理切片。通过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察两组细胞核形态、细胞结构、Ag NOR颗粒形态以及Ag NOR颗粒分型。结果:1实验后实验组细胞细胞核的面积(P)、周长(At)、最大直径(D),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后实验组细胞细胞核体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平均体积(V)、平均表面积(S)以及三维形状因子(Rsv),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低(P0.05),实验组核数密度(N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后实验组Ag NOR颗粒的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g NOR颗粒的截面数、面积以及其余和面积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4实验后实验组单一型、核仁内型Ag NOR颗粒所占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而聚集型、弥散型Ag NOR颗粒所占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够使皮肤癌细胞核形态及Ag NOR颗粒形态趋于规则,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片不同剂量对狼疮样小鼠部分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对8~10周龄的狼疮样小鼠进行干预治疗8 d,观察其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CD8、CD54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片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4、CD8的表达有升高的作用,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54的高表达有抑制作用,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青蒿琥酯片可调节狼疮样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狼疮样小鼠的过度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片不同剂量对狼疮样小鼠可能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片对狼疮样小鼠进行干预治疗8d,观察其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片不同剂量有抑制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54高表达的作用,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青蒿琥酯片调节狼疮样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与抑制狼疮样小鼠的过度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青蒿琥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观察青蒿琥酯对HSC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SC在细胞周期中DNA含量的改变,测定不同浓度青蒿琥酯作用于HSC后上清液中Hpy、LDH的含量。结果:1.5~100μg/m l青蒿琥酯在0~72h范围内对HSC增殖有抑制作用,并有药物浓度时间依赖关系。各青蒿琥酯处理组中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与正常组相比由56.2±1.3%升至72.6±2.3%左右;S期比例逐渐降低,由27.1±2.6%降至13.8±4.1%左右,而对G2/M期无影响。青蒿琥酯(12.5μg/m l~100μg/m l)组上清液Hyp值逐渐减小,呈剂量依赖关系,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青蒿琥酯组上清液LDH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青蒿琥酯能阻止HSC从G0/G1期进入S期,体外能明显抑制HSC的增殖,减少胶原的分泌,且在实验观察剂量范围内对HSC没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对人胃癌HGC2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HGC27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20 mg·L-1青蒿琥酯组、80 mg·L-1青蒿琥酯组、160 mg·L-1青蒿琥酯组,采用CCK8分别检测青蒿琥酯作用24、48和72 h后对HGC2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青蒿琥酯对HGC2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青蒿琥酯对HGC27细胞中β-catenin、GSK-3β、c-Myc以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能抑制HGC27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琥酯各浓度组的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且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青蒿琥酯能诱导HGC27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青蒿琥酯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青蒿琥酯能显著上调GSK-3β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P0.05),抑制β-catenin和c-Myc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青蒿琥酯能明显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青蒿琥酯对肝纤维化小鼠肝脏星状细胞凋亡和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冬娣  刘金元 《河南中医》2009,29(5):447-449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对肝星状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基因进行检测。结果:青蒿琥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P〈0.01),确能促进凋亡基因的表达(P〈0.01)。结论:青蒿琥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通过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凋亡基因的表达,进而减轻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恢复了凋亡和增殖的平衡态,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抗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及动物血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MDA水平。结果:青蒿琥酯组能减轻假小叶形成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升高,并能使GPT下降。结论:青蒿琥酯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扶正化瘀319方(下称319方)对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型后分为模型对照组与319方治疗组,用药4周;获取血清与肝组织,作病理组织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组化、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及肝功能观测。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外周胞浆很薄,有许多小窗孔,内皮下未见基底膜。模型组大鼠肝窦扭曲、狭窄,内皮细胞胞浆窗孔减少或消失,有明显的基底膜出现;肝组织可见出血性坏死,门脉区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纤维间隔向小叶内伸展,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高;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增强,且范围较广。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19方治疗组肝窦扭曲、狭窄程度及内皮窗孔减少和消失程度轻,基底膜较薄或不连续,部分肝窦结构接近正常;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轻,肝组织内纤维间隔明显减少,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窦壁第Ⅷ因子相关抗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LM及Ⅳ型胶原阳性染色均显著减弱,分布面积图像分析结果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扶正化瘀319方可显著促进肝纤维化、肝硬化常见病理变化肝窦毛细血管化的逆转。  相似文献   

14.
清香散对湿热证大鼠的抗氧化和肝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萌  高云飞  吴仕九 《中药材》2001,24(6):420-421
目的:观察湿热证大鼠模型的氧化损伤和肝细胞凋亡情况,以及清香散对湿热证大鼠的抗氧化和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湿热证模型组、清香散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和电镜检测肝细胞凋亡改变,同时测定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120)水平。结果:湿热证模型大鼠肝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形态改变,凋亡率明显增加,血清SOD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肝脏IPO含量明显上升。清香散治疗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血清SOD活性上升,MDA含量下降,肝脏120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清香散具有抑制湿热证大鼠模型氧化过程和抗细胞凋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青蒿琥纳米脂质体的干预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HepG2中的表达,为肝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制成3×105/mL单细胞悬液,接种于35 cm2培养皿中培养24 h后给药,分别设生理盐水对照组、青蒿琥酯原料药组、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浓度均为μmol·L-1),药物作用24 h。采用RT-PCR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 mRNA及VEGFR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处理组HepG2细胞中VEGF及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及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2±0.02,0.09±0.02;对照组为0.55±0.03,0.53±0.02;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VEGF,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33±0.06,0.25±0.06,对照组为0.95±0.03,0.78±0.03,(P<0.05)。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组与原料药组的VEGF及VEGFR2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纳米脂质体组表达量低于原料药组。 结论: 青蒿琥酯纳米脂质体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达到抗肿瘤作用,且作用强于青蒿琥酯原料药,有应用于肝癌治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壮肝逐瘀煎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14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24只大鼠采用CCL4复合因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方法[3]进行肝纤维化造模,于第4周末随机处死正常对照组及造模大鼠各4只,做病理检测证实造模组肝纤维化形成与否。其余造模大鼠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壮肝逐瘀煎治疗组,每组10只。病理模型组、壮肝逐瘀煎治疗组于造模结束后即分别给药,每组给药6周。用药后处死所有大鼠,获取肝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I3K、Akt表达。结果:光镜观察,正常对照组肝小叶完整,结构清晰,细胞以静脉为中心呈条索状向四周放射状排列。病理模型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水肿明显,较多脂肪变性,部分有坏死,纤维隔内炎性细胞浸润,较多粗大胶原纤维分割、包绕肝小叶。壮肝逐瘀煎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比较肝小叶结构较清楚,肝细胞水肿及变性不明显,炎细胞浸润较少,胶原纤维增生较少,纤维疏松变窄。肝组织PI3K、Akt以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或团块判断为阳性细胞。病理模型组、壮肝逐瘀煎治疗组PI3K、Akt的表达值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壮肝逐瘀煎治疗组肝组织PI3K、Akt的表达值较病理模型组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肝逐瘀煎能调控HSC中凋亡因子PI3K、Akt蛋白的表达,明显改善HF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抗HF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造模方法。方法:将大鼠分为3个造模组和1个正常组,造模组分别用3种纤维化造模方法造成不同类型的肝纤维化,对比各组大鼠死亡数、体重、肝脏重量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猪血清组无死亡,但形成肝纤维化较缓慢。四氯化碳组与酒精组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死亡率逐渐上升(P0.05),但形成肝纤维化较明显。结论:用猪血清造模比较稳定、损伤性较小,但形成肝纤维化较慢,是长期造模的较好方法、四氯化碳与酒精造模肝纤维化形成较快、但损伤较大,是短期造模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姚玉梅  耿晓霞  吴亚云  程明亮 《中医杂志》2005,46(10):780-782,79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丹芍化纤胶囊对体内外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方法:(1)体内实验:雄性Wistar大鼠57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CCl4、饮酒、高脂低蛋白饮食等复合病因刺激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8周,然后治疗组给予丹芍化纤胶囊(1g/kg体重)灌胃治疗8周.实验结束时部分大鼠用于测定肝功能及肝脏纤维化程度;部分用于分离H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百分比.(2)体外实验:制备丹芍化纤胶囊大鼠药物血清;分离培养大鼠HSCs,并分为小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分别加入5%、10%、20%以上3种血清干预培养的HSCs,MTT比色法测定原代HSCs增殖情况.结果:(1)体内实验:治疗组较模型组肝功能、肝脏纤维化程度及HSCs增殖明显减轻.(2)体外实验:丹芍化纤药物血清组较同浓度小牛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组明显抑制HSCs增殖,且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芍化纤胶囊能显著抑制体内外HSCs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脾方药对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EDTA—Pronase酶法消化大鼠壁细胞,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胃泌素受体,双波长荧光法测定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结合位点数显著降低(P〈0.05),经补脾方药治疗后有所升高;同时模型组大鼠壁细胞内静息[Ca^2+]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胃泌素刺激后壁细胞内[Ca^2+]i有所升高,且模型组与党参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此状态有所恢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脾虚证可能与胃泌素受体低表达相关,且壁细胞内钙离子处于低代谢状态,但对于胃泌素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进而可能导致酸分泌敏感性相对增高,胃黏膜易损性增强,而补脾方药对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复肝宁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预防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造成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复肝宁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含量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大鼠在应用复肝宁后,血清HA,LN,CIV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肝细胞坏死明显减轻,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肝宁能有效地防止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HA,LN,CIV含量的升高,减轻肝组织病理损害,可抑制肝纤维化形成,促进胶原降解,从而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