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评估构建肠内营养执行流程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7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基于营养风险评估构建肠内营养执行流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入院第7、14天营养学指标和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评估构建肠内营养执行流程能有效改善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胃肠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的胃肠道、机械性、感染性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ICU肠内营养患者的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节约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个体化肠内营养护理对口腔癌术后合并高血糖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40例口腔癌合并高血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实施个体化肠内营养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转铁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前臂肌围等指标水平,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糖、转铁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前臂肌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试验组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甲级伤口愈合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5.0%和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稳定血糖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48 h内开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内营养观察及处理,观察组采用自行制定的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方案对患者进行观察及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期间不耐受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治疗1,2周后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患者目标营养量达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目标营养量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肠内营养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除肠内营养治疗1,2周后CD8~+外)及免疫球蛋白水平(除肠内营养治疗2周后Ig G,Ig M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多器官功能衰竭、胰腺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肠内营养耐受性定时评估管理能使医护人员准确评价耐受性,采取规范化处置方案,有利于降低不耐受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对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集束化管理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寻求有效方法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ICU 96例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取集束化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肠内营养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胃潴留的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在代谢性并发症、机械性并发症、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及疾病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可降低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2d后营养状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营养状况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前白蛋白(178.74±52.27)mg/L、血红蛋白(118.31±19.89)g/L、血清总蛋白(62.95±6.37)g/L,高于对照组的(133.26±42.62)mg/L、(94.63±18.11)g/L、(56.12±4.9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5%VS 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ICU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ICU病房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护理行为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0例,比较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腹泻、误吸、堵管、糖代谢异常、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长与机械通气时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包括腹泻(12.50% VS 35.00%)、误吸(2.50% VS 15.00%)、堵管(10.00% VS 15.00%)、糖代谢异常(5.00% VS 27.50%)、反流(0.00% VS 2.50%)上消化道出血(0.00% VS 2.50%)等,便秘发生率一致(5.00% VS 5.00%),其中腹泻、误吸、糖代谢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3.913、7.439,皆P0.05);且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长(14.01±3.28)d、机械通气时长(11.62±4.96)d均较对照组短(18.37±4.22)d、(15.32±5.0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不仅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并发症具有显著预防效果,能减少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该类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夏秋燕  廖燕  金颖 《全科护理》2020,18(24):3156-3158
[目的]研究数码手环监测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道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给予数码手环监测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前白蛋白(P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码手环监测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胃肠道术后病人效果显著,可改善其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ICU重症患者营养耐受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8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持续24 h泵入的输注方式,观察组采用间断24 h泵入的输注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营养耐受情况。结果:喂养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值较喂养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喂养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喂养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鼻胃管管饲肠内营养采用间断24 h泵入输注和持续24 h泵入输注均可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间断24 h泵入输注患者营养耐受状况优于持续24 h泵入输注,可将其作为肠内营养的首选输注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ICU高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ICU高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观察组)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糖、血清白蛋白、肝功能、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电解质紊乱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血清白蛋白、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排空功能恢复时间、电解质紊乱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生化指标,较快恢复患者胃肠功能,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有利于患者电解质平衡,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结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肠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排气恢复与排便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可缓解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加快患者胃肠道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及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7 d后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代谢紊乱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7 d血甘油三酯、胆固醇、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 CD4/CD8、Ig A及Ig 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代谢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通气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显著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营养支持中,采用肠内营养可以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更好地维持和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代谢紊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人本位护理模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120例ICU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本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清营养学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营养学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人本位护理模式可提升ICU外科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血清营养学指标、肝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有营养风险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肝昏迷等并发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血清营养学指标,延缓肝功能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计划在降低喉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喉癌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试验组实施个体化鼻饲饮食护理计划。术后3d和10d测评两组患者人体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d和10d,两组患者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鼻饲饮食护理计划,在保证喉癌术后患者营养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进而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结合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观察2组患者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7 d营养指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支持方式有利于食管癌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12月350例接受肠内营养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将2016年1~12月360例接受肠内营养的ICU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及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入院7 d肠内营养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ICU患者肠内营养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本院ICU病房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的启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缩短ICU患者早日胃肠内营养的启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肠外科老年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空肠输注肠内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胃肠手术的108例老年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态、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肛门排便及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TFN、ALB、PA、24h U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为率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科老年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升机体营养状态,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对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影响,以寻求肠内营养患者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有效输注方法。方法将入住ICU的65例肠内营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采用改良输注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持续输注方法(不间断),分别观察两组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率及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腹泻发生率、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失禁相关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可以降低腹泻的发生率,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