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76例(良性34例,恶性42例)。结果: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轻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削尖状狭窄,肝外胆管壁呈弥漫环形增厚,对良性梗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肝外胆管中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伴或不伴肿块的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肝外胆管壁局限不规则增厚,高度揭示恶性梗阻。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特征性CT表现,通过分析胆管形态和临床资料基本能判断梗阻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1. 5 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64排CT(CT)对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01—2018-06间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的88例肝外胆管疾病患者,术前分别行MRCP和64排CT检查,各44例。以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MRCP和CT的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率。结果 88例患者中,术中所见及病理学结果为肝外胆管结石43例。恶性病变45例,其中胆总管癌18例、壶腹癌21例、胰头癌6例。术前MRCP诊断结石的准确率为90. 91%(40/44)、诊断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88. 64%(39/44)、总诊断率为89. 77%(79/88),分别高于CT的86. 36%(38/44)、75. 00%(33/44)和80. 68%(7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RCP用于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CT高;但CT检查无需禁饮食,较MRCP更加快捷。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在胆管内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将肝实质期图像采用1.25 mm薄层重建,将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先对胆总管行MPR重建,获得胆总管走行最佳图像,然后在MPR图像的基础上行CPR重建,把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胆总管显示在同一个平面上,对梗阻部位及性质进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5例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例,胆管癌4例,胰头癌4例,胆总管结石5例,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MPR、CPR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3%,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CT MPR和CPR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对胆管内良恶性梗阻病变的定位、定性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诊断胆囊实性病变:与常规超声、增强CT/MRI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CEUS鉴别胆囊实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并与常规超声(US)、增强CT/MRI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胆囊实性病变患者的CEUS、US、增强CT/MRI资料,对比不同检查方法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49例中,胆囊癌32例,胆囊腺瘤局灶恶变2例,胆囊恶性黑色素瘤1例,胆泥3例,胆囊息肉8例,胆囊腺肌症1例,胆囊炎2例;恶性病变共35例,良性病变共14例。US、CEUS与增强CT/MRI诊断胆囊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71.43%、87.75%、89.80%。US与CEUS间(P=0.039)、US与增强CT/MRI间(P=0.020)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US与增强CT/MRI间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不同检查方法间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EUS对良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优于US,与增强CT/MRI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肺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03-2019-09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和分期的120例SPN患者。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前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形态特征显示率,以及两种方法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120例SPN患者中,良性结节34例,恶性结节86例(肺腺癌80例、肺鳞癌3例、肺小细胞癌3例)。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等恶性肿瘤征象的诊断率均高于64层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数据三维重建对SPN准确率为86.23%,灵敏度为91.86%,特异度为82.35%,阳性预测值为92.94%,阴性预测值为80.00%,均明显高于64层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形态特征显示率优于64层CT增强扫描,能提高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单次激发厚层投射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 SSFSE)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2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 (肝外胆管结石 8例 ,恶性胆管梗阻 2 4例 )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全部 32例 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 ,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 0 % ,结合常规 MR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90 .6 %。结论 :SSFSE检查成功率高 ,操作简单快速 ,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常规 MRI扫描 ,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韩宁  黄强 《肝胆外科杂志》2007,15(6):449-451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各种良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95例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结果95例患者中92例插管成功,成功率96.84%(92/95)。针对良性胆管梗阻行ERBD 28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针对恶性胆管梗阻行ERBD 44例,行EMBE 20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经内镜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操作安全而有效,特别是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梗阻起了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彩超检查是肝胆管结石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适用于结石的筛查。CT平扫可诊断高密度结石,难以发现等密度结石。CT增强扫描结合CT平扫可发现多数肝胆管结石,并且可显示结石引起的肝内并发症,如肝脓肿和肝内胆管细胞癌。MRI平扫可显示肝内胆管结石,也可显示结石远端的肝内胆管扩张,有助于发现肝脏内的异常信号病变,MRI增强的价值在于发现肝脓肿、胆管细胞癌等肝内病变,对于胆管炎症和肿瘤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的价值在于显示胆管树,显示梗阻的部位,MRCP诊断肝总管及胆总管病变应结合CT或MRI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MRCP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技术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的MRCP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的不同MRCP表现。结果52例中,MRCP均能够准确测定胆管扩张程度和梗阻的水平,其中良性梗阻27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肝外胆管较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肝内胆管呈“枯树枝状”;恶性梗阻25例,MRCP主要表现为胆管截断,胆胰管扩张,出现“双管征”,肝内外胆管扩张一致。恶性梗阻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扩张程度明显大于良性梗阻者。结论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10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B超,CT,MRI,ERCP检查资料.结果: B超和ERCP检查无特征性表现,CT与MRI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率.结论: 通过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学的深入研究,可望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胰胆道疾病MRCP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CP在胰胆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胰胆道疾病的患者行MRCP检查,其中良性疾病80例,恶性疾病24例。结果良、恶性病变的胆管扩张程度、扩张形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良性病变胆管扩张程度轻,多呈树枝状;恶性病变胆管扩张程度重,多呈软藤状。MRCP的定位准确率为81.7%(85/104),定性准确率为86.5(90/104),其中对良性病变的定位、定性准确率分别为77.5%和88.7%,恶性病变分别为95.8%和79.2%。结论MRCP对胰胆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准确、直观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3.0T磁共振联合序列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乳腺MRI检查的59例乳腺病变患者的67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特点(Fischer评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观扩散系数(ADC)及三者的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67个病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恶性49个,良性18个。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形态学特点(包括边缘、形态、边界及信号均匀度)、TIC分型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scher评分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9.8%(44/49),特异度为61.1%(11/18);TIC分型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83.7%(41/49),特异度为77.8%(14/18);ADC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界点为1.012×10–3 mm2/s,此时灵敏度为91.8%(45/49),特异度为83.3%(15/18);Fischer评分联合TIC分型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5.9%(47/49),特异度为72.2%(13/18);Fischer评分、TIC分型和ADC值三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8.0%(48/49),特异度为83.3%(15/18)。结论 3.0T磁共振扫描的Fischer评分、TIC分型和ADC值三者联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比单一检查方法较高。  相似文献   

13.
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技术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收治的42例胆管梗阻患者的MRCP检查临床资料.分析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在MRCF,上的不同表现。结果MRCP检查在30例良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管壁均匀增厚.断端可呈“鸟嘴样”,其在良性梗阻中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30/30)和97%(29130);12例恶性梗阻患者中主要表现为胆管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其在恶性梗阻中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12/12)和92%(11/12)。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性显示胰胆管管腔形态学改变的影像学方法,在评价肝外胆管梗阻中具有较好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陈希纲  陈翰高 《腹部外科》1993,6(1):9-11,F003
对47例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检查,并与肝外胆管结石的PTC影像进行对比。发现从狭窄段的形态学上不能区分胆管癌、胰头癌与壶腹部癌,但与结石的鉴别很有价值。梗阻近端胆管或狭窄段的移位、胆管扩张的形态在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上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MRI在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鉴别效果,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本院接诊的5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良性椎体压缩骨折为良性组,27例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恶性组,比较所有患者CT、MRI与临床诊断的良恶性鉴别结果,分析CT、MRI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CT检查中,共检出46例良性、8例恶性,MRI检查中共检出良性28例、恶性26例;CT、MRI检查对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良恶性鉴别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点中,两组患者椎体受累、后缘膨隆、后缘角状突起、椎间盘、椎旁附件受累椎体数量、软组织肿块椎体数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且患者在影像学特点中均具有特异性,临床上可根据不同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6.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鉴别恶性梗阻黄疸中的作用,作者对23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其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CT,ERCP或PTC均能准确判定胆道梗阻的部位,但对恶性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欠满意。尤其是对于肝细胞癌破入胆管,肝内胆管细胞癌侵犯胆管及转移性肿瘤压迫肝门胆管与肝门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甚为困难。提高胆道恶性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性有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EUS以及增强CT检查,且均行穿刺活检或病理检查,对肝脏病灶良恶性进行最终确诊。分析增强CT以及CEUS的肝脏病灶的影像特点,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率、敏感度及特异性,同时分析研究超声造影下肝脏良恶性病灶的相关参数指标情况。结果 100例病患者中,共有115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71个,良性病灶44个。CEUS对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P0.05);CEUS检查肝脏恶性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减退时间均明显小于良性病灶,但峰值强度大于良性病灶(P0.05)。结论 CEUS对肝脏肿瘤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形态学表现、早期增强率和时间-密度曲线的特点,探讨砬用螺旋CT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排探测器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病变形态学特点、增强率和时间-密度曲线,与病理学结果对照,探讨各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结果:患者38例,共43个病灶,乳腺癌28个,良性病变15个。11个病灶表现为片状影,32个表现为肿块影,21个恶性肿块中有毛刺和分叶征象的各12个,11个良性肿块中有毛刺和分叶征象的分别为1个和2个。20个乳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类型为哦型,11个良性病变为王型曲线,Ⅱ型曲线中良、恶性病变有较多重叠。增强率反映了病变区的血供情况,以E1min、E3min作为鉴别良、恶性的标准较Esmin为佳。结论:乳腺恶性肿瘤毛刺、分叶征象比良性病变多见;早期增强率和时间一密度曲线类型对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三者综合分析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螺旋CT从多个角度对乳腺病变进行分析,提供了更多的鉴别诊断信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灌注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者69例,分为良性组(58例,包括甲状腺腺瘤亚组36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亚组22例)及恶性组(11例,均为甲状腺癌);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4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采用灌注分析软件处理图像,获得时间-密度曲线(TDC)及血流量(BF)、峰值增强程度(PEI)、达峰时间(TTP)和血容量(BV),比较各组间TDC形态及灌注参数差异。绘制各灌注参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计算各指标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对照组TDC以速升速降为主,恶性组TDC以缓升缓降为主,良性组TDC表现为多种类型。恶性组BF和PEI低于对照组和良性组(P均0.05)、BV低于良性组(P均0.05),TTP大于对照组及甲状腺腺瘤亚组(P均0.05)。以0.89ml/(min·g)为界值,BF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79.1%,AUC=0.877。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可通过测量灌注参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01—2019-05间在濮阳市中医院接受手术的59例胆管癌患者,术前均行MRCP检查。以术中胆道镜所见、刷片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CP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术前MRCP拟诊为胆管癌的59例患者中,经术中胆道镜所见、刷片及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49例,其余10例分别为6例肝外胆管结石和4例良性胆道狭窄。MRCP诊断胆道恶性疾病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59%、90.00%、94.92%、4.08%、10.00%。结论 MRCP是一种非侵袭性水成像技术,不仅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胆道的形态,既可获得胆道系统的二维图像和完整直观的三维图像,又可依据胆管梗阻近端形态和是否有"肝门空虚症"症状评估病变性质。其主要不足是不能提供胆道系统以外的图像信息,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故应联合MRI、CT、超声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检测,以提高胆管癌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