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少实习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以2012年~2013年在本院实习的护生231人作为观察组,进行完善实习护生安全管理体系,严格选拔带教老师,优化教师队伍,组织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实习护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建立护生教学问题库,评选优秀护生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并以2011年~2012年在本院实习的护生197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生实习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生满意度及护生综合评价得分。结果实施措施后,与护生有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明显下降,实习护生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生临床实习管理,提高护生安全防范意识,对提高护生的安全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该科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该科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的变化,观察两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实施后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质量评估,分析该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作用,及对不安全因素的预防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2月实施前调查22名护理人员和100例患者,2015年1月~2016年6月手术室实施质量评估后再次对22名护理人员和100例新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该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前后护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中对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准备步骤错误、错收手术费、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延误手术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考核结果,护理人员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状况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质量评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室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护理风险意识在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小儿外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培训之前接收的80名临床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将本院小儿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加强护理风险意识培训之后接收的80名临床实习护生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临床实习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临床实习护生进行临床带教时,在传统带教的基础上加强对护生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带教效果,护生的安全风险意识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实习护生教学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姜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81-1384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管理小组,对该院急诊科2016年5月1日~12月31日急诊抢救不良事件统一患者收集、整理,通过QCC活动步骤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制定并实施解决策略,评价实施效果并给予改进。分析QCC活动开展前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比较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果QCC活动开展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开展前的5.81%下降至1.26%,同时上报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动开展前比较,QCC活动后护理质量总评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培养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SBAR)在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6月急诊科开展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选择实施前后各120例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安全事件、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同时比较实施SBAR前后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和护士体验感得分。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急诊科非外伤性腹痛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医护沟通能力、护士间沟通能力、护患沟通能力、临床沟通能力综合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士团队合作、职业价值感、安全文化感、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有助于增强急诊科护士职业归属感与沟通能力,防范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找出发生事件的主要原因,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2013年3~6月发生的6例(0.012%)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运用鱼骨图进行具体分析比较,找出主因制定对策。观察7~10月实施品管圈后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比实施前明显降低。结论:品管圈运用于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的管理中,解决了实际问题。合理、正确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极大帮助和指导临床的具体工作,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室的护理不良事件及处理对策,为提高介入手术室的诊疗安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介入手术室护理方面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并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分析介入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针对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于2015年1~12月实施相应的护理改进对策。观察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14年1~12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29起,2015年1~12月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改进对策后发生99起护理不良事件,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介入手术室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生在放疗科临床实习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其产生原因,制定安全防范护理对策,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实习护生42名,对其实习期间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9例进行总结,分析安全隐患产生原因,制定安全防范对策。[结果]护生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有:带教老师缺乏严格指导监督,护生专科知识缺乏、护理操作不规范、沟通技巧不够,护生缺乏自我保护和风险意识等。[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利于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法联合品管圈活动对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影响。方法 2016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通过追踪管理法(个案追踪及系统追踪)对产科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估,同时结合品管圈管理方法进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并随机抽取活动实施理前后我院产科接收的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干预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并对活动实施前后的护士各项护理质量综合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追踪管理联合品管圈管理后,护士的各项护理质量综合评分皆明显高于实施前,存在较大的差异,且P0.05;干预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干预前(25%),且护理满意率为98.33%,明显高于干预前(85%),差异经分析,P0.05。结论将追踪管理联合品管圈活动应州于产科护理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人为中心的SHEL模型在护理不良事件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发生的78例(17.031%)护理不良事件情况,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医院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用SHEL模型实施管理,从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医院规章制度、临床工作的场所、环境、患者个人及其他人等方面找出真正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结果:实施SHEL模型后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0例(2.125%),与实施前比较,从发生率、类别构成及发生的不同原因系统分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以人为中心的SHEL模型应用到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和控制实践中,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的效果。方法:开展以"提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根据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回顾2012年9月~2013年8月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状况,通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观察品管圈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高于活动前(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促进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23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1月根据心内科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并成立专项考核小组,对其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考评,并将其考评结果与绩效奖金、职称等福利制度挂钩。观察并比较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实施前与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绩效考核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分为2019年1~12月和2020年1~12月两个时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开始在病区实行"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肿瘤科护士综合能力和肿瘤科护理质量的变化,统计两个时期内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理论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运用"1+3"模式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减少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肿瘤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彭文山  赵宏 《当代护士》2016,(3):145-146
目的探讨程序化教学在儿科门诊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科2008年7月~2010年3月共接收护理大专临床实习生76人,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37名和对照组39名。观察组采取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程序化管理教学方法和带教老师对护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护生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评价的双向教学评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护理部统一岗前培训后护生下到临床科室,采取跟班不跟人或始终跟一位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带教,班次固定,教学内容按实习大纲及科室计划随机完成。出科前考核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教学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习生采用程序化管理教学方法和双向教学评价,不但能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生的满意度,同时还能提高其护理综合能力及护理教学质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规范的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提高护生的护理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6年1-12月对护理组长实施目标管理考核,比较实施前一年护理组长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护理组长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考核成绩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优质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等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护理组长目标管理考核,充分发挥了护理组长主观能动性,提升护理组长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在药物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12月采用个案追踪法追踪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升护士安全意识、进行流程改进、细化核对流程管理等,比较实施前(2013年1~12月)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个案追踪法实施后全院不良事件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将个案追踪法用于药物不良事件的管理,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前后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ICU护理人员39名纳入实施前组(未实施层级护理管理),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ICU护理人员42名纳入实施后组(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医师、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后组护士的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护理工作落实合格率及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实施前组(P0.05),护理不良事故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层级护理管理后医师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ICU护理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精神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与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降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13年1~12月55例患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了解其发生原因、分类、损伤结局、发生时间及地点等。结果: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前3位依次为跌倒致伤(包括坠床)9例、患者冲动(包括工作人员粗暴对待患者)6例、外走5例;38例(69.09%)不良事件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损伤,排前3位不良事件中跌倒导致患者轻中度损伤发生率最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两个时间段分别为7∶00~10∶00时与17∶00~18∶00时;护理不当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初级职称护士及护龄在10年以下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结论:应加强病房安全管理,规范护理管理流程,合理配置与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重视提高低职称、低学历护理人员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及规范化培训,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冰山能力素质模型管理在ICU过渡期患者护理安全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护理安全小组,采用冰山能力素质模型分析2018年1~12月导致ICU过渡期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方面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管理对策,实施1年的模型管理。比较管理实施前后ICU过渡期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家属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