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经骨髓输液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探讨急诊抢救输液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268例,随机分为经骨髓输液和经静脉输液两组。静脉穿刺困难的立即行经骨髓穿刺输液,对照组经静脉常规穿刺置管输液。结果两组输液后在血压回升的时间和输液的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建立输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上,经骨髓输液组较静脉输液组明显缩短。结论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经骨髓输液是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替代方法,不但安全、迅速、有效,而且便于在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危重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治疗,观察组开展骨髓腔输液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输液速度、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脱管率、血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通道建立时间、血压正常时间、管道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输液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成人患者急救中开展骨髓腔输液能有效缩短穿刺时间,促进患者血压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提升抢救成功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输液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急诊科收治的96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行骨髓腔输液和常规静脉输液,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建立有效通道的时间、首次给药时间及输液速度等。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观察组患者建立有效通道所花的时间、首次给药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输液速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输液相比,骨髓腔输液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穿刺所用的时间,实现快速给药,且输液速度未见明显降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快速输液通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为休克病人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新方法,从而为抢救休克病人赢得时间.[方法]将入选的34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76例,对照组170例,实验组按照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而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常规穿刺方法建立静脉通道.[结果]两组之间性别、年龄、休克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新方法穿刺组穿刺成功率为96.59%(170例);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为88.7%(150例).经过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静脉穿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为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5.
张青芳  宋敏 《家庭护士》2008,6(5):1317-1319
[目的]探讨为休克病人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新方法,从而为抢救休克病人赢得时间.[方法]将入选的346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76例,对照组170例,实验组按照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而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常规穿刺方法建立静脉通道.[结果]两组之间性别、年龄、休克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新方法穿刺组穿刺成功率为96.59%(170例);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为88.7%(150例).经过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的静脉穿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从而为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虹吸法在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虹吸法组71例和传统法组65例,虹吸法组采用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而传统法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2组患者在抢救时均选择手背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见回血判定为穿刺成功。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虹吸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4.79%,而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2.31%,2组比较,X^2=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虹吸法可明显地提高休克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骨髓输液在有吸毒史急诊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输液在有吸毒史急诊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3例有吸毒史急诊休克患者行骨髓穿刺输液,并统计操作所用时间及常压、加压39.9 kPa情况下的输液速率,与周围静脉输液全国所用平均时间及相同情况下静脉输液平均速率对比.结果:本组操作平均用时(2.87±0.82)min,比周围静脉输液全国平均用时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压骨髓输液平均速率(13.66±1.58) ml/min,加压骨髓输液平均速率(41.43±3.22)ml/min,与周围静脉输液全国平均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输液具有快速、高效、易操作的特点,是吸毒患者合并休克在急诊抢救早期的首选液体复苏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虹吸法在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6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虹吸法组71例和传统法组65例,虹吸法组采用虹吸负压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而传统法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2组患者在抢救时均选择手背静脉作为穿刺部位,以第1次穿刺即见回血判定为穿刺成功.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 虹吸法组穿刺成功率为64.79%,而传统法组穿刺成功率为32.31%,2组比较,x2=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虹吸法可明显地提高休克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抢救休克患者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开拓了一种新途径,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骨髓腔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在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输液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n=50,常规静脉输液)和观察组(n=50,骨髓腔输液),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输液通道建立耗时显著短于常规组,输液量、输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穿刺后液体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输液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休克终点与复苏2 h,观察组的乳酸(LAC)、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中性粒细胞(PMN)、血红蛋白(HGB)及碱剩余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休克终点与复苏2 h,观察组的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及髓内压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静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穿刺在超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5例超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溶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留置时间、液体外渗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堵管发生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运用于超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溶栓药物及时输入,是紧急状态下建立静脉通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骨髓穿刺输液术用于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效果,为提高急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病情危重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周静脉穿刺方法给予输液用药进行救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骨髓穿刺输液技术给予输液和用药救治。患者自入院抢救开始至输液通道建成时间,从开始抢救及从急救输液通道用药至血压回升时间;观察抢救4h内疗效:症状无改善,血压不升或〈90/60mmhg,无尿或尿量〈17ml/h,SaO:〈0.75为无效;反之为有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建立通道时间、血压回升时间2项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回升的数值和每小时的尿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较,观察组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t=12.88,均P〈0.0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骨髓穿刺输液术是抢救不同原因所致危重患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骨髓通路在院内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68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输液通路应用情况,以不同输液通路进行分组,分析静脉通路组与骨髓通路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输液通路应用效果。结果首次穿刺成功率骨髓通路组高于静脉通路组,通路相关并发症骨髓通路组低于静脉通路组,通道建立时间及通路开始建立血压回升时间骨髓通路组低于静脉通路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骨髓通路能有效缩短输液通路建立的平均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且相关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观察两组病人在输液效果和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输液效果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骨髓腔输液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3月来我院急诊的15例危重患者,在90s内未成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时,进行了骨髓腔穿刺并输液,做好全程护理。结果 15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骨髓腔输液快速便捷,操作简单易行,能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输液通道建立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长导管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68例,进行静脉输液治疗。A组采用中长导管,B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C组采用留置针。观察比较3组患者有效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出院问卷调查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有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长导管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置入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较好的静脉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静脉治疗的444例有效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实施闭环管理的时间分组,其中2015年3月—2015年9月的214名患者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2015年9月—2016年3月的230名患者为实验组,实施闭环管理模式。统计2组治疗有效率、输液钢针使用率、关节穿刺率、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敷贴固定规范率、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漏报病例率。结果常规组患者静脉治疗有效率166例(77.8%),实验组197例(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输液钢针使用率和关节穿刺率低于常规组,导管维护金标准践行率和敷贴固定规范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输液相关并发症率、用药错误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漏报病历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管理对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效果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反馈机制能增强信息流通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急诊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并发症情况、医疗差错、医疗纠纷情况、预后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医疗差错、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恢复良好者显著多于对照组,而致残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9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0%(P0.05)。结论对急诊休克患者实施细节护理,不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减少医疗差错、致残及死亡患者,还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有效抢救时间,改善护理满意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运用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的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6月—2020年5月12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临床常规创伤休克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在抢救患者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院内抢救介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66%,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损伤控制理论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可以加强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增加救治成功率,效果明显,对临床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传统组各25例。传统组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对两组急救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后,实验组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液体复苏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抢救成功率、痊愈率与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链式抢救流程管理能有效提升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STVDN)、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植入式输液港(PORT)3种不同的输液工具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1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其中静脉植入式输液港(PORT)组48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6例,采用外周留置针(STVDN)组46例,比较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5%,PORT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9%,STVDN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8.5%,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VDN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6.5%,PICC组及PORT组为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2.2%,PORT组为0,STVDN组为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堵管发生率为6.5%,PORT组为2.1%,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血栓发生率为8.7%,PORT组为2.1%,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局部感染发生率为4.3%,PORT组为2.1%,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2.2%,PORT组为0,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ICC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ORT组(P0.05)。结论三种不同输液工具的选择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应用各有利弊,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药物外渗发生率,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导管并发症方面,PORT并发症较PICC少,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PORT作为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的输液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