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在危重患者病情分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0例急诊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分诊;观察组采用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分诊。评价比较两组危重患者过检率、危重患者漏检率、危重患者分诊时间及危重患者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过检率、漏检率、分诊时间及分诊时间与期望分诊时间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提高了危重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和效率,符合危重患者的分诊时间期望,提高急诊分诊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信息化二次分诊流程在儿科急诊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3月就诊的4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分诊流程;2018年5~7月就诊的40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实施信息化二次分诊流程就诊(设二次分诊岗及巡诊岗、建立信息智能化二次分诊系统和信息化二次分诊流程)。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急诊患儿候诊时间及患儿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观察组患儿候诊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及急诊患儿候诊时间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信息化二次分诊流程能有效保证危急重症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儿科急诊患儿在候诊期间病情变化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缩短候诊等候时间,提高候诊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冯春 《护理学杂志》2013,(11):28-30
目的 为提高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效率,缩短患儿候诊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方法 对儿科急诊室进行环境、预检工具和仪器配置,并对预检分诊流程进行改良.结果 每例患儿的预检时间由过去的5 min缩短至3 min.改良前(2009年)统计有6例患儿在候诊中发生病情恶化,改良后2010年发生3例、2011年2例、2012年1例.结论 改良后的预检分诊流程有助于患儿合理分流,可缩短患儿候诊时间,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及其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预检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预检分诊效率。方法对儿科门诊的3 396例患儿实施规范化的预检分诊管理,即成立预检分诊小组,制订预检分诊流程图,建立预检分诊工具;由预检分诊护士对患儿应用快速评估工具、4级预检分诊标准进行评估、分诊,准确、快速分诊患儿至相应就诊区,候诊期间分诊护士定时巡视候诊区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果分诊为1级、2级、3级、4级的患儿分别为7例(0.21%)、232例(6.83%)、761例(22.41%)、2 396例(70.55%);急诊患儿均在就诊2min内分诊至相应的诊室。患儿入院率、入PICU/NICU率及医疗资源使用情况与分诊级别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对三级综合医院儿科急诊预检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够准确识别出患儿病情的轻重缓急,而且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规范分诊,提高预检分诊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Australian Triage Scale,ATS)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组织专业人员对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进行翻译,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将178例批量创伤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AIS-ISS评分检伤分诊,观察组应用ATS系统评估分诊。比较两组在检伤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评估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能快速评估伤情,指导急诊抢救治疗工作,减少分诊盲目性、增强准确性,为急诊创伤患者及时救治、合理分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用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及2016年1~2月急诊预检分诊各1 000例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预检分诊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法国预检分诊指南研发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诊准确率由91.6%上升为98.7%,平均分诊时间由(145.34±68.15)s缩短为(99.58±28.73)s,患者对病情分级、等待分诊时间、等待看诊时间满意率提高(均P0.01)。结论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临床信息共享,提高了急诊分诊准确率,缩短了分诊时间,有利于改善急诊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防范儿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 将儿科住院治疗患儿家属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工作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预期管理,比较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预期值与感知值的差异、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预期值和感知值均较高(>4分),可靠性维度感知值显著高于预期值,其他维度的预期值仍高于感知值(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通过护理预期管理能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感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甲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岗位的改进方法,为急诊预检分诊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分析预检分诊岗位的临床现状以及存在的管理问题,从设立合理岗位及班次,完善预检分诊岗位说明书,对预检分诊岗位护士进行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预检分诊岗位管理的实践。比较预检分诊岗位改进与管理实施前后急诊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护士二次评估及提前评估的执行情况。结果进行预检分诊岗位管理的实践后,二次评估率、提前评估率、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工作量分布特点改进急诊科预检分诊护士岗位管理,可有效保证预检分诊岗位职责落实,保障急诊患者安全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ming Score,MEWS)在胸痛患者急诊预检分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采取MEWS系统预检分诊937例急性胸痛患者(治疗组),并比较采取MEWS系统前(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857例胸痛患者(对照组)急诊预检分诊状况。结果采取MEWS系统进行预检分诊后,治疗组患者候诊时问为(12.3±2.1)分钟,低于对照组的(18.6±2.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分诊准确率为87.9%(824/937),高于对照组的78.1%(669/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MEWS系统对胸痛患者进行急诊分诊,可缩短就诊等待时间,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有利于患者及时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设立急诊抢救缓冲区对急诊科拥挤现象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6月的二级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6月的二级抢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急诊室施行传统急救,观察组在急诊公共区域开辟抢救缓冲区,采用医护联合分诊,即时检验,再造抢救流程等方法。对两组的候诊时间、滞留时间、120担架滞留时间,以及对患者满意度、医生及护士满意度调查进行统计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候诊时间平均缩短2.28min,患者滞留时间平均缩短4.86h,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抢救缓冲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了二级患者的候诊及治疗时间,加速了科室和院内分流,提高了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升;缓解了急诊拥堵现象,维持了抢救室良好的秩序,医生及护士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慧羚  李莹  柯键  江敏 《护理学杂志》2024,39(4):37-40+56
目的 探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急诊科就诊的疑似暴发性心肌炎患者8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观察组按照科室构建的暴发性心肌炎标准化急救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结果 对照组31例、观察组40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确诊患者急诊候诊时间及实施前后急诊科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后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的安全氛围、管理感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早期筛查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缩短急诊候诊时间及停留时间,可提高患者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检流程改进对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调整门诊诊室,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眼科五大诊区,在门诊大厅及五大诊室门前设立预检分诊点,选择临床科室高年资护士担任预检分诊护士,邀请临床各专科资深医疗专家对预检分诊护士进行岗前专科知识培训与考核。结果流程改进后门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患者及医生满意率显著高于流程改进前(P0.05,P0.01);就诊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流程改进前(P0.01)。结论门诊预检分诊流程改进能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患儿疼痛管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尿道下裂手术患儿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按常规诊疗程序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疼痛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4 h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患儿家属满意度和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患儿术后4 h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尿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管理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尿道下裂患儿术后镇痛效果,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16例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依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2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肠道准备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前灌肠天数和平均灌肠时间、术中肠道清洁度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术前灌肠天数和平均灌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肠道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家庭参与式护理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准备中,能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术前肠道准备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急性胸痛患者分诊安全性,规范胸痛分诊流程。方法选择2016年3~5月44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胸痛分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分诊方法。2017年7~9月422例(STEMI患者31例)胸痛患者为观察组,开发分诊信息系统,并制定应用急性胸痛分诊流程进行分诊。结果观察组平均分诊耗时(159.9±133.6)s,显著短于对照组(275.7±245.6)s,观察组STEMI患者门-球时间(88.8±4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28.2±69.9)min,其质量达标率(30.0%)显著高于对照组(67.7%)(P0.05,P0.01)。结论应用基于信息系统的胸痛分诊流程有利于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诊疗服务,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马甲式半约束带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0例1~3岁在儿科住院接受输液治疗的肺炎恢复期且正常活动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宣教告知患儿家属正确看护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输液部位应用小儿马甲式半约束带进行人性化的约束,使输液患儿上臂处于自然位的半自由状态。结果观察组患儿牵拉输液管路或输液针头导致液体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行拔针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属对马甲式半约束带约束方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科输液过程中应用小儿马甲式半约束带降低患儿牵拉导致液体外渗及自行拔针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马甲式半约束带在儿科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0例1~3岁在儿科住院接受输液治疗的肺炎恢复期且正常活动的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宣教告知患儿家属正确看护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输液部位应用小儿马甲式半约束带进行人性化的约束,使输液患儿上臂处于自然位的半自由状态.结果 观察组患儿牵拉输液管路或输液针头导致液体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行拔针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儿家属对马甲式半约束带约束方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儿科输液过程中应用小儿马甲式半约束带降低患儿牵拉导致液体外渗及自行拔针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信效度.方法 由研究护士和分诊护士采用创伤团队启动标准独立对100例初诊创伤患者进行分诊,对分诊结果进行评定者间信度分析;选取2020年7~12月因外伤初次到急诊科就诊的患者4054例,分别以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5分或急诊紧急干预措施和患者结局界定为严重创伤,计算分析检伤分类不足率、检伤分类过度率、灵敏性、特异度以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研究护士和预检分诊护士检伤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为0.79,Kappa值为0.625(P<0.05);以ISS评分>15分作为严重创伤金标准,创伤团队启动标准的检伤分类不足率、检伤分类过度率、灵敏性、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63%、47.45%、95.37%、90.33%、0.953;以急诊紧急干预措施和患者结局作为严重创伤金标准,创伤团队启动标准的检伤分类不足率、检伤分类过度率、灵敏性、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20%、41.84%、95.80%、95.70%、0.958.结论 创伤团队启动标准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诊断效能以及较低的检伤分类不足率,但检伤分类过度率较高.护士在使用此标准时,可识别出严重创伤患者,建议进一步修订标准,从而降低检伤分类过度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合作式”护理模式对手术治疗血管瘤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0例血管瘤切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护理方式不同依次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家属参与“合作式”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对血管瘤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和护理满意度以及负性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22.22%(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血管瘤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度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它们在观察组中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对手术治疗血管瘤患儿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基于简体中文版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的信息系统,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采用正向翻译结合专家小组审议的形式对台湾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进行调适后形成简体中文版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并构建基于此的分诊信息系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沙市某三甲医院2 058例急诊患者实施分诊,完成该系统信效度评价。结果简体中文版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评定者间信度为0.822;内容效度为0.982;预测效度评价显示不同分诊等级间的留院观察率、医疗资源使用数量、医疗费用、急诊科滞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简体中文版五级检伤与急迫度量表的分诊信息系统具有较高的评定者间信度、内容效度和预测效度,能准确区分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各功能模块经测试符合实际需求,可投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