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测压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宝鸡市中心医院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桡骨茎突近心端2~3 cm处为穿刺点)和对照组(25例,桡骨茎突内侧动脉搏动最强处为穿刺点)。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定位情况、桡动脉穿刺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超声定位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点处桡动脉距皮肤垂直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穿刺部位渗血与肿胀、导管打折或阻塞及需要再次穿刺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时,将心脏手术的穿刺点定为桡骨茎突近心端2~3cm处具有众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约束装置在桡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留置桡动脉置管行有创血压监测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监护室(ICU)病人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约束带约束,试验组病人使用改良约束装置。比较两组病人桡动脉置管穿刺点渗血、肢体末梢肿胀、阻塞、移位、滑脱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桡动脉置管穿刺点渗血、肢体末梢肿胀、阻塞、移位、滑脱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约束装置能有效减少危重病人桡动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约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陈凤朱  潘艳  陈梁  罗艳  陈湘平  黄浩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291-1293
目的观察改良穿刺角度在老年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5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老年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67例,观察组穿刺桡动脉时,穿刺针与皮肤成90°执笔式垂直进针,见动脉回血后压低穿刺针与皮肤成15~30°进针0.5~1cm,然后再压低至紧贴皮肤将穿刺针送入血管后以旋转方式送入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比较两种方法置管的成功率和局部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局部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角度置管方法可提高老年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动脉穿刺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治疗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给予镇静剂后动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后动脉穿刺,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穿刺时心率、收缩压及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行动脉穿刺过程中,两组病人心率和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出血与血肿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给予镇静剂后动脉穿刺可提高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有创血压监测动脉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心率和血压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由于受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和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早期可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肌收缩不同程度的损害和外周血管张力变化等,均可使循环系统功能受到影响〔1〕,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已成为心脏直视术后的常规监测项目之一。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常作为首选〔2〕。本文进行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的比较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颞浅动脉、桡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病重婴幼儿,每例分别行同侧颞浅动脉与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比较2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置管成功的平均耗时、拨管后按压时间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 颞浅动脉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 G静脉留置针进行桡动脉穿刺测压结果的真实可靠性。方法:选择2016年3~6月下腹部及下肢内固定手术患者45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分别采用20 G静脉留置针和动脉穿刺针进行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并进行持续有创血压(IBP)监测,同时进行右上肢连续无创血压(CNAP)监测,分别采集到196对IBP和CNAP数据。对成对的连续无创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有创血压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两组相关系数及CNAP-IBP的95%可信区间是否相同。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血液污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获得的有创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液污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20 G静脉留置针替代动脉穿刺针进行桡动脉穿刺测压,其结果真实可靠,具有血液污染少、减少动脉穿刺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对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路径.[方法]对我科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0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n=37)、桡动脉组(n=34)、股动脉组(n=33),对3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穿刺置管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留置时间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护理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胫后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对早产儿穿刺成功率更高、安全且并发症较少的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路径。[方法]对我科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104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n=37)、桡动脉组(n=34)、股动脉组(n=33),对3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临床穿刺置管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留置时间与桡动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胫后动脉组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护理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胫后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在ICU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ICU 18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转入ICU时间分为A组(足背动脉)60例,B组(桡动脉)60例,C组(肱动脉)60例,比较三组穿刺一次成功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的差异。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和C组;A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和C组(P0.01)。结论足背动脉置管监测动脉压效果明显优于桡动脉、肱动脉,对于需长时间监测动脉血压的ICU患者可首选足背动脉,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有创血压监测使用尺动脉置管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我科125例超低出生体重儿分成4组,A组19例采用尺动脉置管,B组55例采用桡动脉置管,C组35例采用肱动脉置管,D组16例采用胫后动脉置管,比较4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最高,维持时间长,但其并发症高,而尺动脉及肱动脉穿刺成功率及维持时间相当,胫后动脉的置管率及维持时间较短。结论选择尺动脉进行穿刺获得成功,可作为新生儿动脉穿刺失败的补充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鼻窦手术要求术中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术中出血,我科常规采用足背动脉连续监测血压的方法进行监控。但足背动脉管径较细、不平直,穿刺置管操作难度大,传统盲穿法的成功率相对较低~([1])。有研究~([2-4])表明,应用超声引导下深静脉、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管术能提高穿刺速度、降低穿刺即刻并发症,提高血管置管的成功率。本组拟对气管内全麻下进行鼻窦手术的60例患者予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探讨床旁超声引导下足背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平面内联合平面外动态针尖定位技术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平面内联合平面外动态针尖定位技术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触摸动脉搏动定位盲探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桡动脉直径、穿刺置管首次成功率与5 min内总体成功率、穿刺...  相似文献   

14.
桡动脉穿刺测压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已在临床逐渐推广使用。本文讨论其临床应用与护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局部解剖桡动脉为肱动脉的一个重要分枝,上方为肱桡肌所覆盖,沿着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向下伸展至前臂桡侧前方。恰好位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桡骨茎突之间的纵沟中,其表面只有皮肤和筋膜覆盖。清楚扪到桡动脉搏动处即临床上常用的桡动脉穿刺点。其后桡动脉在平桡骨茎突处发出掌浅支,向下入手掌,与尺动脉主干吻合形成掌浅弓。主干斜向背侧,经“解剖学  相似文献   

15.
两点一线桡动脉穿刺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燕 《护理研究》2005,19(11):975
临床工作中在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与治疗时常需要采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常选股动脉穿刺 ,但对于那些过度肥胖或极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者 ,选取股动脉采血有一定的难度 ,如肥胖者血管较深不易穿刺 ,在冬天过分暴露易受凉。近年来 ,我科改选桡动脉穿刺 ,而桡动脉的搏动不如股动脉明显 ,故进针点的选择与穿刺成功率有很大的关系。现将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出的两点一线桡动脉穿刺术总结如下。1 做好穿刺前准备  先摸清桡骨内侧桡动脉的走行处 ,第 1个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做记号① ,再向近心端 0 .5cm~ 1.0cm处摸清第 2个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做记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型桡动脉穿刺测压固定装置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ICU桡动脉置管监测有创血压的清醒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型桡动脉固定装置)和观察组(改良式桡动脉固定装置),各40例。比较两组肢体舒适度、置管后包扎固定所需时间、更换纱布时患者呛咳时间及置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肢体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后包扎固定所需时间、更换纱布时患者呛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末梢肿胀、周围皮肤发红、管道堵塞、非计划性拔管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桡动脉穿刺测压固定装置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置管肢体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颞浅动脉置管监测血压的可行性,为新生儿监测动脉血压提供更多可选择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需要监测动脉血压的64例新生儿采用摸球法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2例采用颞浅动脉置管,对照组32例采用桡动脉置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血压数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收缩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颞浅动脉置管与桡动脉置管监测血压效果相当,便于新生儿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术中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65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技术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65例采用手指触摸定位法进行穿刺置管。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5 min内穿刺总成功率)、穿刺耗时、穿刺过程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穿刺置管首次成功率、5 min内穿刺置管总成功率均显著升高,平均穿刺耗时显著缩短,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桡动脉血肿、痉挛)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采用动态针尖定位法能够显著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李淑娟  李玲娜 《天津护理》1999,7(5):211-212
动脉穿刺置管是建立有创血压监测的一项重要技术,而有创血压监测是心脏外科术后血液动力学监护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我院共对2818名患者行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未发生过动脉栓塞。1995年3月我院心外监护室1例因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导致动脉栓塞截肢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型、急危重手术患者手术风险大,病情变化快,遇到血压过低、脉弱、心房颤动时,有创动脉测压即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可以弥补袖带法无创测压的不足,持续、准确并动态的监测血压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目前常规选择位置较浅,波动较明显的桡动脉,在对桡动脉进行穿刺置管时通常会用到垫高法,垫高法可以使局部抬高,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手术患者痛苦。国内多数医院采用布单折叠成筒状或用500 ml液体垫于手腕下,垫高效果不好以及容易污染液体,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麻醉科自2010年开始自制动脉垫用于术中桡动脉穿刺置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