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肘关节三联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厚兆军  王栓科 《中国骨伤》2016,29(7):677-680
肘关节三联征是一种复杂的肘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后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可达到同心圆复位、肘关节稳定,桡骨及冠突骨折块较小可保守治疗,但需定期复查。若需手术治疗,必须修复桡骨头骨折及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可以采用单一外侧入路也可以联合前内侧入路。MorryⅠ型和Ⅱ型冠状突骨折是否需固定,是否附加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同时修复内侧副韧带损伤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肘关节的不稳定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1 肘关节复合不稳定概念肘关节的复合不稳定系肘关节损伤、关节面和韧带结构的损害引起。临床可见于肘关节半脱位 ,或肘部畸形 ,肘关节连接松弛 ,尺骨近端呈侧方或前后移位等。因此 ,在肘部受伤后 ,除引起肘部骨折、脱位外 ,还须想到肘关节面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所带来的问题 ,即肘关节复合稳定机制受到干扰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图 1 肘部关节和韧带结构与应力A .桡骨远侧作用力 ,引发肱桡间应力和尺肱外侧半关节的应力 ,而内侧副韧带 (MCL)接受分离应力。B .桡骨头切除后 ,尺肱外侧半关节为对挤压力 ,MCL分离应力增大。C .尺、桡…  相似文献   

3.
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肘关节三联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杜俊锋  朱仰义 《中国骨伤》2014,27(11):896-899
目的:探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3月,采用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2~68岁,平均36.6岁;左侧10例,右侧7例。术中前内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对冠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外侧入路采用肘关节外侧Kocher入路,沿肱骨外上髁在肱三头肌和肱桡肌间隙切开,向下在后侧的肘肌和尺侧腕伸肌间隙切开,显露外侧副韧带、关节囊和桡骨小头,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固定桡骨小头,用带线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屈曲(134.0±8.8)°,平均伸直受限(6.4±2.3)°。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42.4±5.9,屈伸活动17.6±2.6,关节稳定性9.7±1.2,日常生活功能22.1±2.5,总分91.8±7.9;优13例,良4例。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尺神经麻痹症状,异位骨化1例,无感染、骨折不愈合、肘关节不稳、脱位及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内侧入路结合外侧入路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疗效可靠,术中能充分显露骨折部位,利于内固定植入,带线锚钉修复韧带可使关节获得充分稳定性,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尺骨冠突前内侧面骨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尺骨冠突在肘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解剖研究发现约有58%的尺骨冠突前内侧面没有尺骨干骺端和骨干的支持,受到内翻应力极易发生骨折.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损伤可引起冠突前内侧面骨折,常伴有肱尺关节半脱位和外侧副韧带起点处撕脱损伤.肘内侧副韧带前束不易受损.常表现为完整的内侧副韧带前束连带着前内侧面骨折块,一般骨折块较大,可引起肘关节内侧不稳.目前此类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先行肘内侧入路暴露骨折处,直视下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骨折块,再通过肘后外侧入路修复受损的外侧副韧带.重建冠突稳定性和修复受损的外侧副韧带可使肘关节获得稳定,并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该法主要适用于单纯冠突前内侧面骨折,如果骨折是肘部复杂骨折脱位的一部分,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侧入路及辛迪思(AO)3.0 mm无头埋头空心(Herbert)螺钉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方法、疗效及优势。方法对自2009-01—2013-06诊治的尺骨冠状突骨折应用Herbert钉治疗16例,同时修复受损的尺侧副韧带前束,并采用MEPSP评分,随访术后疼痛、屈伸运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及日常生活功能4方面情况。结果随访的14例中,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结论当尺骨冠状突骨折超过原高度的1/2且合并尺侧副韧带前束损伤时,从内侧入路,应用Herbert钉固定后修复尺侧副韧带前束;3.0 mm空心螺钉内的直径小,双加压,可埋头,中空的设计使螺钉能通过克氏针的引导,能更精准地固定;内侧副韧带的修复应用铆钉固定,疗效更可靠。  相似文献   

6.
电烧伤后肘关节纤维性强直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电烧伤后肘关节纤维性强直并神经损伤的较好治疗方法。 方法 取30块健康成人肘关节固定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对笔者单位10例电烧伤并发肘关节纤维性强直的患者,采用屈、伸肘功能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即松解尺、桡侧副韧带的前、后束与延长肱二、三头肌肌腱,同时下移内上髁处前臂屈肌群起点的附着点、前置尺神经,以生物力学观察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通过对健康成人肘关节的解剖学观察可知,如果尺、桡侧副韧带后束与肱三头肌废用性挛缩,可引起肘关节伸直位强直;如果尺、桡侧副韧带前束与肱二头肌废用性挛缩,可引起肘关节屈曲位强直。10例电烧伤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术后随访1—3年,患者肘关节屈伸范围不变,灵活度加强。结论 重建屈、伸肘功能是治疗电烧伤后肘关节纤维性强直的关键,如同时下移内上髁处前臂屈肌群起点的附着点、前置尺神经,可进一步改善关节屈曲与神经嵌压。  相似文献   

7.
肘关节后脱位常合并尺侧副韧带损伤,尤其以前束损伤最为常见,约占93%,尺侧副韧带损伤后会导致肘关节内侧疼痛和外翻不稳定,临床上对其采用保守治疗还是手术修复存在较大争议[1-5].我们通过比较手术与非手术两种方法治疗肘关节后脱位伴尺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尺骨冠突骨折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尺骨冠突骨折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11具22侧新鲜成人尸体的上肢标本,在6侧上肢上测量尺骨冠突的高度,滑车切迹开口纵径,开角的大小以及冠突1/2高度处在冠状面的宽度,矢状面的厚度等。在分别距尺骨冠突尖2mm、冠突高1/4处、冠突高1/2处、冠突高3/4处和冠突基底处截骨,测量肘关节的伸屈活动度及稳定性。另16侧上肢随机分成两组,在冠突高1/2处截骨行内固定,一组不修复尺侧副韧带前束,而另一组修复尺侧副韧带前束,分别观测伸屈时肘关节外翻角度的变化。结果尺骨冠突截骨高度不超过冠突高的1/4时,肘关节伸屈稳定性不受影响;当截骨高度达冠突高的1/2以上时,肘关节稳定性明显受影响,活动时会出现半脱位或后脱位,同时尺侧副韧带前束受损;而当尺骨冠突截骨再复位内固定后,尺侧副韧带前束断裂不修复与修复之间,肘关节屈曲0°、30°、60°、90°和120°其外翻角度有显著增加(P<0.05),肘关节不稳定,证实尺侧副韧带前束在抗外翻应力方面有重要作用。结论尺骨冠突骨折不超过冠突原高度的1/4时,对肘关节稳定性无显著影响,有手术摘除碎骨片不会影响肘关节功能;当尺骨冠突骨折超过原高度的1/2合并有尺侧副韧带前束损伤时,会明显影响肘关节稳定性,在行复位内固定的同时,应修补或重建韧带以稳定  相似文献   

9.
慢性肘关节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肘关节不稳定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8月~2002年8月,12例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患者完善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合术中探查,分析其原因;采用内、外侧入路分别或同时修复与重建肘关节尺、桡侧副韧带,总结疗效。桡侧副韧带的修复方法是将指总伸肌腱的外侧半劈开向外侧转位,将外侧关节囊重叠缝合数针后,在尺骨冠突外侧尺侧副韧带前束的起止点处钻骨孔,将转位的肌腱穿过骨孔后缝合重建桡侧副韧带前束,然后将伸肌总腱缝合。尺侧副韧带的修复是将屈肌总腱劈为两半,取外侧半,保留其在肱骨髁的止点,从尺骨冠突内侧钻骨孔后将肌腱条穿过骨洞后反折缝合固定于尺侧副韧带前束的止点处,将后束增生瘢痕尽量切除,缝合关节囊及屈肌总腱。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6年,平均3年。肘关节未发生复发性脱位,应力外翻试验阴性,肘关节外侧及后外侧轴移试验(PST)阴性,肘部无疼痛;活动范尉:平均屈伸0~135°,前臂旋转:平均旋前85°、旋后80°,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2000年,无锡)全国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本组优8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慢性肘关节不稳定主要原因是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采用手术重建肘关节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外伤致肘关节复杂脱位45例,选取其中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9~55岁,平均35岁;7例摔伤,2例高坠伤,均为闭合性损伤。均采用肘关节前内侧旋前圆肌与桡侧腕屈肌间隙入路,使用克氏针、经尺骨近端套索缝合、带线锚钉套索缝合、空心螺钉、微型钢板等固定冠突骨折块,对于冠突粉碎者取自体髂骨重建冠突、钢板固定,同时修复尺侧副韧带,若术中肘关节仍不稳定或伴有肱骨外上髁骨折,可行外侧Kocher入路带线锚钉修复桡侧副韧带,空心螺钉或钢板修复肱骨外上髁,伴有下尺桡关节不稳的可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固定6周,随访12~24个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X线复查示冠突及肱骨外上髁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失效,肘关节结构正常、稳定,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化性肌炎,2例诉肘关节晨起时麻木、疼痛,活动后症状缓解。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6例,良2例,可1例。结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是由后倒手撑地受伤,肘关节受到轴向、内翻、旋前暴力所致,肘关节较外翻-后外侧旋转不稳型更不稳定,易复发脱位,采用前内侧入路固定冠突、修复内侧副韧带前束,必要时使用Kocher入路修复桡侧损伤结构,早期康复方案,可使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并修补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外固定3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5~36个月,按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应采取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骨性解剖结构、修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创伤后肘关节不稳定非常常见,其损伤模式包括单纯肘关节脱位不伴有骨折、肘关节脱位伴有骨折等。它的治疗主要为恢复原有的解剖结构如重建骨与关节结构、修复肘关节侧副韧带等。该文就肘关节不稳定损伤模式与重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肱尺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5例典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方法包括:经肘关节外侧入路予桡骨头骨折内固定、修补外侧副韧带及伸肌总腱止点。经肘关节内侧径路固定尺骨冠状突,修复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后使用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肱尺关节脱位.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稳定性。于术后1、3、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评估。结果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6min(60.150min)。平均随访时间8.8个月(3~13个月)。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6周(4—9周)。至随访末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7±25)°。按照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7分(80~95分),优2例,良3例。无浅表或深部感染、皮肤无坏死、无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手术内固定或修补肘关节稳定结构结合外固定支架维持肘关节同心圆解剖关系可以明显改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肘关节的功能及预后.对此类损伤建议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尺骨冠突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31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18-52岁,平均29.8岁。根据尺骨冠突骨折线的位置、尺侧副韧带是否损伤、冠突受损程度及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分为四型:尺骨冠突尖部不超过冠突高度1,2骨折为Ⅰ型;尺骨冠突高度1,2处骨折为Ⅱ型,常合并尺侧副韧带前柬损伤;尺骨冠突基底部骨折为Ⅲ型,常伴肱尺关节半脱位或后脱位,偶伴尺侧副韧带前柬损伤;尺骨冠突严重粉碎性骨折伴肘关节不稳定,须行冠突和尺侧副韧带前柬重建为Ⅳ型。31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Ⅰ型11例,Ⅱ型9例,Ⅲ型6例,Ⅳ型5例。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为100%。术后随访18-72个月,平均28.6个月。无一例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和肘关节不稳定,但Ⅲ型1例及Ⅳ型2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Ⅲ型2例及Ⅳ型2例发生异位骨化。Ⅳ型骨折患者术后患侧肘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小于健侧(P〈0.05)。结论Ⅰ型冠突骨折可行保守治疗,若骨折片移位突入关节间隙影响肘关节活动,可手术摘除碎骨片;Ⅱ型和Ⅲ型冠突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注意修补或重建韧带以稳定肘关节;Ⅳ型冠突骨折,应重建冠突及尺侧副韧带前束,并保持冠突的高度达到原高度的1,2以上,同时加强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肱尺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5例典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方法包括:经肘关节外侧入路予桡骨头骨折内固定、修补外侧副韧带及伸肌总腱止点.经肘关节内侧径路固定尺骨冠状突,修复肘关节周围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后使用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固定肱尺关节脱位,恢复肘关节同心圆稳定性.于术后1、3、6个月及随访结束时,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评估.结果 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76 min(60-150 min),平均随访时间8.8个月(3-13个月).外固定支架拆除时间6周(4-9周).至随访末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27±25)°.按照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为87分(80-95分),优2例,良3例.无浅表或深部感染、皮肤无坏死、无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手术内固定或修补肘关节稳定结构结合外固定支架维持肘关节同心圆解剖关系可以明显改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肘关节的功能及预后,对此类损伤建议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掌指关节掌侧脱位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对3例掌指关节掌侧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及关节囊修复、侧副韧带修复或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均获得24~72个月的随访,平均50个月.术后掌指关节复位良好,拇指掌指关节主动屈曲45°~60°,其他掌指关节主动屈曲80°;各掌指关节伸直均可达到0°及0°以上.[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及关节囊修复、侧副韧带修复或重建的方法是治疗掌指关节掌侧脱位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肘关节复发性脱位一附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肘关节复发性脱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内、外侧入路同时重建肘关节尺桡侧韧带治疗因慢性肘关节不稳定而致的复发性肘关节脱位1例,并结合病例进行文献综述。结果:随访1例。肘关节脱位无复发,关节重获稳定,可参加正常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结论:肘关节侧副韧带是维持肘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如骨关节发育无异常。无骨折,慢性肘关节不稳定则是复发性脱位的重要原因,采用手术重建肘关节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肘关节不稳定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0-2017年收治的11例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患者采用掌侧入路,术中复位月骨周围脱位,固定合并的骨折,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术中判断月骨周围关节稳定则不再行关节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制动4周。末次随访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中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及固定合并的骨折后,10例月骨周围关节稳定,1例仍存在舟月关节分离,加用克氏针固定。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7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重返原工作岗位。患侧腕关节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06.2°,平均握力相当于健侧的87%。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修复掌侧关节囊韧带、不常规使用关节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急性月骨周围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吴云强  吕杨训  崔伟  柳维  周贤挺  杨雷 《中国骨伤》2014,27(11):912-915
目的 :探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对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作用及韧带损伤时肘关节侧位X线影像学中桡肱率变化特点。方法:取冷冻保存的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20侧,将标本制成肘关节"骨-韧带"标本,随机分为两组。利用自行设计的维持肘关节后外侧旋转活动度的设备固定标本,A组按次序切断外侧结构:A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A2组,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A3组,增加切断环状韧带组;A4组,最后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组分为:B1组,外侧韧带完整的标本组;B2组,切断桡侧副韧带组;B3组,再切断环状韧带组;B4组,最后切断桡侧尺副韧带组。分别摄肘关节侧位X线片,在PACS系统中测量桡肱率,比较各组的差异,并统计分析。结果:A组,统计分析各组数据,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统计分析前2次切断韧带,各组间桡肱率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断桡侧尺副韧带(B4组),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侧尺副韧带是限制肘关节后外侧旋转脱位的主要结构,环状韧带、桡侧副韧带为次要结构;并根据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X线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4个等级。  相似文献   

20.
单纯肘关节后脱位需要严格制动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iang X  Zhang L  Gong M  Hong L  Wang M  Zhai G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0):736-738
目的探讨单纯肘关节后脱位复位后的治疗方法。方法36例单纯肘关节后脱位患者,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22岁;左侧14例,右侧22例;主力侧上肢21例,非主力侧15例。闭合复位成功后,通过内外翻应力试验及推拉前臂证实患肘关节在屈曲30°~130°的范围内稳定性良好。对30例小于35岁的患者用长臂石膏后托制动于屈肘90°,前臂旋前位1周;对6例35岁以上患者仅用颈腕吊带制动3~5d,肿胀和疼痛减轻后立即开始主动功能锻炼,但刚开始的1~2周限制其最后的30°伸肘。告知所有患者切忌强力被动活动及牵拉肘关节。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所有患者在伤后3~4个月恢复了运动范围和肌力。32例与健侧相比完全恢复,4例35岁以下者伸肘受限在5。~10°之间。未出现不稳定的症状和体征,亦未发生复发性肘关节脱位;X线片检查也未发现创伤性骨化及骨关节病征象。结论肱尺关节具有良好的内在稳定性,其骨性稳定足以保证肘关节在进行功能活动的同时,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愈合良好。对单纯肘关节后脱位采取短期制动(不超过1周),早期功能锻炼是可取的,不需要长时间的严格制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