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LC+LCBDE组(n=84)与ERCP/EST+LC组(n=51),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情况(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LCBDE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多于ERCP/EST+LC组,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ERCP/EST+LC组。结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情况、医院设备及医疗水平,结合胆总管结石数量、直径等,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0ddi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LC+LCBDE,58例行EST+LC,对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ERCP/EST+LC组。结论〓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LC+LCBDE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3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LCBDE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46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ERCP/EST+LC(ERCP/EST+LC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近期结石复发率,住院费用及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3.5%vs 89.2%),中转开腹率(6.5%vs 5.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7%vs 8.1%),近期结石复发率比较(5.2%vs 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联合LCBDE与LC联合ERCP/EST对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样有效,LC联合ERCP/EST可缩短手术时间,但在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不如LC联合LCBDE,两种微创方式都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选取可耐受腹腔镜手术、ERCP且ASA分级为Ⅰ~Ⅱ级的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危急重症胆囊炎、急性胆管炎及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未纳入研究。分为两组: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76例患者,30例行LC+LCBDE,其中2例中转开腹;46例行ERCP/EST+LC,其中2例因ERCP取石失败,不予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LCBDE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相当,但LC+LCBDE可能更加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CBDE)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平衡、对照原则分别筛选ERCP+EST+LC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LCBDE+CBDE+LC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开腹比例及结石残余比例及术后肝功能指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通气通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中断开腹比例、结石残余比例、术后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通气通便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EST或LCBDE+CBDE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在临床选择上还需个体化原则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LC两种微创术式治疗结石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结石性AOSC病人70例,按治疗方式分为LCBDE+LC组(36例)和ERCP/EST+LC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总成功率、一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 LCBDE+LC组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于ERCP/EST+LC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ERCP/EST+LC组,但术中出血量多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总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LC比ERCP/EST+LC治疗结石性AOSC一次手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LC两种微创术式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2组的胆总管直径、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7例患者中,85例采用LC+LCBDE治疗,其中54例采用一期缝合胆总管,28例放置T管引流;42例患者采用ERCP/EST+LC治疗。LC+LCBDE和ERCP/EST+LC两种术式结石清除率〔100%(82/82)比97.37%(37/38),P=0.317〕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1%(4/85)比4.76%(2/42),P=1.00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和住院费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方面LC+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组均明显少于ERCP/EST+LC组〔住院时间:11(5)d比17(9)d,P<0.001;住院费用:27 054(8 452)元比31 595(11 743)元,P=0.005〕。结论 LC+LCBDE和ERCP/EST+LC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是LC+LCBDE尤其是LC+LCBDE一期缝合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较ERCP/EST+LC有较明显的优势;并且LC+LCBDE对于结石大小、数量没有限制,能够在保留乳头功能条件下,一次麻醉解决两个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合适病例可考虑LC+LCBDE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LCBDE+LC组49例和ERCP/EST+LC组49例;LCBDE+LC组给予LCBDE+LC手术治疗,ERCP/EST+LC组患者采取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手术治疗。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成功率、结石残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分析;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LCBDE+LC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复查后结石残留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相当。LCBDE+LC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ERCP/EST+LC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RCP/EST+LC组,提示LCBDE+LC组手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LCBDE+LC与ERCP/EST+LC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相当,但LCBDE+LC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更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手术费用低,可作为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逆行造影/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5例,ERCP/EST术后2~5天行LC或LC+LCBDE。结果成功实施ERCP/EST+ENBD+LC 57例,实施ERCP+ENBD+LCBDE+LC 14例,实施LC+LCBDE+T管引流术3例,LC中转开腹1例,ERCP+EST+ENBD术后高淀粉酶血症8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未发现胰腺炎及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病例,随访6~24个月,均未见明显反流性胆管炎症状及结石复发,未发现胆管狭窄表现。结论 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87例行ERCP/EST+LC(A组),71例行LC+LCBDE(B组)。结果:两组首次手术成功率(94.25%vs.92.96%,P=0.452)、中转开腹率(5.75%vs.7.04%,P=0.452)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5%vs.2.82%,P=0.1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手术时间[(105.7±9.2)min vs.(132.4±15.1)min,P=0.012]、住院时间[(5.5±2.8)d vs.(6.9±3.4)d,P=0.008]、住院费用[(5 347.1±672.1)元vs.(7 923.5±657.2)元,P=0.002]均少于A组。短期随访发现两组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别(97.7%vs.100%,P=0.219)。结论:ERCP/EST+LC、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样安全、有效,LC+LCBDE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对于适当的病例,LC+LCBDE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两种微创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stone extraction,LCBDE)和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LC]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4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LC+LCBDE组(59例)和ERCP/S+LC组(12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中转开腹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存在显著性差异[(13.12±6.47)d vs(11.40±6.83)d、(27 956.24±9 896.90)元vs(35 381.35±8 571.20)元,P0.05];但是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LC+LCBDE组的住院时间长于ERCP+LC组,住院费用低于ERCP/S+LC组,并发症发生率、但结石清除率、中转开腹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LC+LCBDE与ERCP/S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两者皆需改进。LC+LCBDE需要减少住院时间,ERCP/S+LC需要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E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9月~2018年1月收治7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治疗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LC+LCBDE治疗,对照组36例接受ERCP/EST+LC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基本指标,术后VAS评分、肛门排气时间、结石清除率和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基本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两项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石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手术成功39例,手术成功率97. 5%;对照组中手术成功33例,手术成功率91. 37%,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显著(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22. 22%)(P 0. 05)。结论 LC联合LCBDE与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老年患者效果显著,但LC联合LCBDE法在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一期与二期腹腔镜联合内镜的不同治疗方法对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04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一期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DE+LC组,n=55)和二期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联合Oddi括约肌切开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S+LC组,n=49)。分析探讨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病例特点方面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LCBDE+LC组和ERCP/S+LC组的患者手术成功率相近(分别为90.0%和95.9%, P=0.309),但ERCP/S+LC组的患者结石清除率更高(分别为93.6%和80.0%, P=0.04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此外,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体住院费用方面亦相近。在术后随访期间,LCBDE+LC组和ERCP/S+LC组分别有5.9%(3/51)和6.3%(3/48)的患者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胆囊结石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期和二期双镜联合治疗方法具有相近的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若,远期复发无明显差异,但二期双镜联合治疗的手术结石清除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占胆石症的9.2% ~ 14.3%,当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pencholecystectomy choledocholithotomy and T-tube drainage,OC-OCHT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EST),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即ERCP/EST+LC);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LCBDE),这三种术式各有特点.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后两者为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体现了微创技术的优势,但手术适应证和操作技术需要不断总结和提高.目前,关于后两种微创方法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多,在诸如手术适应证、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治疗风险、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争议.比较LCBDE和ERCP/EST+ LC,两者各有优缺点.但是在符合适应证的情况下,LCBDE是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方法.对患者而言,无论哪种手术方案,创伤小、操作安全、并发症少的方法才是最适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经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术)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术+Ⅱ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ERCP/EST+Ⅱ期LC术)两种双镜联合的微创手术方式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台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双镜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LC+LCBDE组43例,ERCP/EST+LC组52例,对比两组的术中观察指标,术后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LC+LCBDE组比,ERCP/EST+LC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减少(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增加(P0.05)。结论 LC+LCBDE和ERCP/EST+LC均为安全有效、令人满意的治疗措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结合患者和术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56例,采用LC+LCBDE术132例、EsT+LC术12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1.0 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病人宜采用EST+LC术式;胆总管直径>1.0 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病人应首选LC+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56例,采用LC+LCBDE术132例、EsT+LC术124例治疗的临床资料,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1.0 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病人宜采用EST+LC术式;胆总管直径>1.0 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病人应首选LC+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联合LC两种联合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分析术式优越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11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LCBDE组以及ERCP/EST+LC组。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和费用、术后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和患者手术耐受性,以及术后早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比较,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 vs 92.9%,P>0.05);并发症方面,LC+LCBDE组残石率,胰腺炎、胆管炎、腹胀发生率均低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C+LCBDE组在住院费用、耗材费用、术后GIQLI生存质量和患者手术耐受性方面均优于ERCP/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住院时间、胆漏发生率方面,ERCP/EST+LC组优于LC+L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术式在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与ERCP/EST+LC术式手术成功率相近,但LC+LCBDE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费用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生存质量高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两种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合胆总管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traction,LCBDE)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近4年余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LC+LCBDE组40例,EST+LC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LC+LCBDE组与EST+LC组手术成功率(97.5%比95.0%)、结石清除率(90.0%比92.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7.5%比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围手术期死亡。LC+LCBDE组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低于EST+LC组(P<0.001)。LC+LCBDE组未发生远期并发症、无结石复发、EST+LC组2例结石复发和4例发生远期并发症(3例胆道感染、1例复发性胰腺炎)(15.0%)。结论:本研究显示,LC+LCBDE与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LC+LCBDE治疗既保留了Oddi括约肌的功能,避免EST相关的潜在风险;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C 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 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对12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其中78例采用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49例采用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 +LC治疗.比较二组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残余结石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等指标,并随访二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BDE+ LC组:手术成功率94.8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1%.EST+LC组:手术成功率95.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77%.两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5年,平均(3.2±0.8)年,LCBDE+LC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积气发生率、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EST+LC组(P<0.05).结论 LCBDE+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术式,对于适宜的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