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提高ICU患者失禁性皮炎(IAD)及压力性损伤(PI)防治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1 541例ICU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758例、观察组78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制订皮肤管理流程,经对全科医护人员培训后实施。统计两组住院期间IAD及PI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IAD 65例(8.58%)、PI 49例(6.46%),观察组发生IAD 39例(4.98%)、PI 34例(4.34%)。两组比较,IAD发生率、IAD及PI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皮肤管理流程的应用可降低IAD发生率、 IAD及PI严重程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流程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患者住院时间分组,将2013年7~12月入住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综合ICU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14年1~6月入住上述科室符合入组标准的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失禁护理常规进行预防护理,观察组按照"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对照组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为24.77%,其严重程度得分为2(2.00,4.00);观察组发生率为4.45%,其严重程度得分为2(1.25,3.5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流程的应用,为失禁患者提供规范化护理,可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改良失禁皮肤护理方案在防护神经外科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 9月-2022年2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改良失禁皮肤护理方案,比较两组会阴 部皮肤状况、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皮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AT评分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禁性皮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皮炎创面愈合时间、失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穿衣、日常活动、社交娱乐、运动、工作学习、性生活、治疗、生理、心理及家 庭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失禁患者经改良失禁皮肤护理方案的科学干预后,皮肤状况较优,失禁性 皮炎发生几率较低,可缩短皮炎恢复及住院时间,提升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芦荟胶外涂预防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相关性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将59例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涂芦荟胶预防皮肤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皮损程度、指甲/甲周改变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首发皮损时间为(18.60±5.06)d,对照组为(12.20±4.4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皮损病程为(9.10±3.21)周,对照组为(12.45±4.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靶向治疗同步外涂芦荟胶能够减少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相关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减轻皮损及指甲/甲周改变程度,缩短皮肤反应的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综合护理干预对网络成瘾综合征(IAD)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I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角色体验感悟式教育、开设护理点评课堂、系统健康教育、建立个人档案、定期随访。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各维度、SCL-90各因子分(除精神病性外)及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持续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IAD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方法。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5例、C组44例、D组48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C、D三组于常规护理后分别应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及赛肤润,每日3次。结果四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D三组经济成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组成本最低。结论使用3M皮肤保护膜、银尔舒、赛肤润均能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赛肤润预防成本最低,建议临床使用赛肤润预防失禁相关性皮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评价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循证证据检索和专家咨询构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按照住院时间将411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198例和干预组2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流程;干预组实施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包括吞咽障碍筛查、吞咽障碍程度判定、摄食风险评估、康复介入及动态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康复介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入院时及脑卒中后1个月,两组吞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卒中后1个月干预组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流程能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康复介入时间,降低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方小萍  许勤 《护理学杂志》2014,29(14):20-22
目的缩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入选患者分成对照组(96例)、干预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专科疾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流程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焦虑程度显著降低、舒适度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两组患者胃管留置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规范地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者进行流程管理,可减轻患者不适,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观察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术前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实施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分析比较,观察术后住院时间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分值及SDS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分值和SDS分值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存在术前虑抑郁;采用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也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综合护理干预对网络成瘾综合征(IAD)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I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角色体验感悟式教育、开设护理点评课堂、系统健康教育、建立个人档案、定期随访.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各维度、SCL-90各因子分(除精神病性外)及生存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持续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IAD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非常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32例行非常规动-静脉内瘘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追踪观察12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首次穿刺成功率、透析中的血流量、血管通路的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首次穿刺成功率和透析中的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管通路并发症假性血管瘤形成和血管狭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局部血管硬化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地护理干预能够促进非常规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明显减少内瘘并发症,提高了非常规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陈璐  王芳  汪芳  吕琳  狄恒丹 《护理学杂志》2020,35(23):15-17
目的 探讨失禁相关性皮炎(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按入院时间将80例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包括开展IAD风险预警评估,建立IAD护理风险报告制度,落实IAD分级预防措施,准确鉴别和判定IAD,实施IAD分级动态管理。 结果 观察组IA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AD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IAD风险评估与分级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IAD发生率,缩短皮炎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联合胃起搏对胸部肿瘤同步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20例同步放化疗的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2周的穴位刺激联合胃起搏干预。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在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及干预4周对两组的消化道症状群进行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及困扰程度得分的交互效应、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穴位刺激配合胃起搏能有效改善胸部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皮肤力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肿瘤患者PICC维护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行PICC维护的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维护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皮肤力学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首次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皮肤力学理论的护理干预能预防老年肿瘤患者PICC维护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保护老年肿瘤患者PICC维护部位皮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单病种护理管理模式对严重烧伤瘢痕修复患者皮肤外观、功能恢复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笔者医院创伤外科2018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严重烧伤瘢痕修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单病种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均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后瘢痕时间指标以及瘢痕修复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VSS、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愈合时间及皮肤血运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瘢痕修复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单病种护理管理模式对严重烧伤瘢痕修复患者进行干预可促进瘢痕外观与皮肤功能的恢复,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期冥想干预对住院肺癌患者心理痛苦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肿瘤科存在心理痛苦的住院肺癌患者48例按病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实施连续5d的短期冥想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心理痛苦、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肺癌患者实施短期冥想干预,可使患者以放松的状态调节心理,减轻其心理痛苦及焦虑程度,缓解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和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发放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手术室舒适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为组及认知行为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便秘护理,行为组增加行为指导,认知行为组再增加定向力、记忆力及注意力等训练,于第1、2个疗程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三组便秘症状积分及疗效显著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认知行为组最好,行为组次之,对照组最差(P0.05,P0.01);三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便秘症状积分与MMSE、B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便秘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某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2154)、生活质量评分(P=0.0254)、满意度评分(P=0.01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P=0.0214)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营养状态比较,BMI(P0.01)、TSF(P0.01)、AMC(P0.0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指标SCr(P0.05)、Alb(P0.01)、Hb(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UN(P0.0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行动研究改进并实施ICU失禁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ed Dermatitis,IAD)护理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以行动研究为理论框架,根据情境分析、综合文献、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案开发策略,确定干预方案,并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4个步骤为指导形成符合科室临床情境的ICU IAD护理方案。结果实施护理方案2轮循环后护士IAD照护行为较前显著提升(P0.05,P0.01),患者IAD发生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基于行动研究的IAD护理方案,能够提高ICU护士IAD照护能力,降低患者IAD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