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6-12月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的传统常规质量控制方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监管,2012年1-6月制定并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应用失效模式分析法和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管理。结果:实施干预后,实验组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851%下降到0.276%(P〈0.001)。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15项指标中;实验组有10项指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说明干预措施有效(P〈0.05)。结论: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质量控制管理能降低手术室差错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月在本院行外科手术患者140例,将2018年1月~5月收治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患者手术时采用传统手术室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对患者实施管理;将2018年6月~10月收治的7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制定并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失效模式分析法及根因分析法对手术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后手术成功率、恢复良好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恢复良好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术前访视、护患沟通、手术操作、医疗记录、紧急情况处理及术后康复指导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有助于降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活动中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成效。方法 2016年1~12月使用《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本》的传统常规质量控制手段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监管,作为对照组;2017年1~11月设立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并于实践中加以运用,借助根本原因分析方法与失效模式分析方法对相应质量展开持续改进管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施行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总体负面事件产生率大幅下降(P0.001);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15项指标中,观察组有10项指标的负面事件产生率都低于对照组,可见干预获取了较好的效果(P0.05)。结论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质量加以控制管理,能够使手术室差错发生率下降,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持续质量改进定义为: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由于手术室是个特殊的场所,涉及面广,人员流动量大,工作节奏快,同时患者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遵循护理质量改进原则,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对使用多年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唐文珍  张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4):1376-137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中,对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将护理实际与护理标准对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并实施质量改进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中,对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制定标准,并就护理实际效果与护理标准对比,展开广泛调查,找到差距和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质量改进措施,再由护理人员实施质量改进。改进过程实行"三级五方"(三级:自我质控、科室间质控、护理部质控;五方:护士本人评价、患者评价、本科室评价、科室间评价和护理部评价)的质控。结果经过连续3年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护患关系、医患关系融洽度逐年上升,患者满意度由80.5%提高到98.1%,健康教育覆盖率由68%上升到100%,护士对患者情况全程知晓率由49%上升到100%,增加了责任心,杜绝或减少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前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将2020年7月1日~2021年1月31日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联合持续质量改进模式。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手术室护理人员20名。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综合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手术室综合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可提升手术室综合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重点监测指标在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疗质量三维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法,确立9项护理质量重点监测指标的内容及阈值,2015年应用重点监测指标阈值管理进行护理质量评价,比较2014年和2015年重点监测指标的检查结果、病人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4年压疮发生率0.160%、跌倒发生率0.029‰、坠床发生率0.035‰,医嘱查对合格率87.14%、基础护理合格率90.74%、危重病人合格率95.97%、健康教育知晓率88.63%、手卫生执行率93.59%、急救物品完好率96.71%、病人满意率94.4%、不良事件发生率0.937%;2015年压疮发生率0.088%、跌倒发生率0.007‰、坠床发生率0.007‰,医嘱查对合格率92.11%、基础护理合格率99.40%、危重病人合格率99.06%、健康教育知晓率95.10%、手卫生执行率97.50%、急救物品完好率99.22%、病人满意率96.6%、不良事件发生率0.348%,2015年各项指标与2014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质量重点监测指标对护理质量实行动态监控,有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罗群 《华西医学》2009,(7):1878-1880
目的:调查手术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医生、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成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根据手术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改进目标,实施CQI。质控小组定期监测及发放问卷调查并比较实施CQI前后手术室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CQI后,手术室的术前用药准备、术前平面清洁、术后整理、药品按序摆放、物品定位放置、仪器完好、器械清洗合格各项指标均较实施CQI前改善;手术等待时间缩短,手术总台次增加;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实施CI,规范了护士的行为,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加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许多高精设备和高新技术应用的基地。因此,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而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着患者的生命,也关系着医院的进取发展。近年来,我院领导者和护理管理者加大了手术室的投资、管理,针对手术室常见差错事故,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ICU质量控制指标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护理相关指标在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3-10月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3—6月监测数据作为指标应用前的资料(指标应用前),2016年7—10月监测数据作为指标应用后的资料(指标应用后).指标应用前仅收集监测数据作为基线资料;应用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护理相关指标后进行护理质量评价,收集监测数据,每月进行动态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护理质量的持续化改进.观察比较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护理相关指标应用前后的差异.结果 指标应用后ICU深静脉血栓预防率较应用有明显的提高(P<0.05);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ICU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及ICU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护理相关指标为基础的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高重症医学专业的护理质量水平,提高了深静脉血栓预防率,降低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实施于手术护理安全中,以降低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减少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保证手术护理安全。 方法 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通过分析手术护理安全风险因素成因,确定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提出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手术护理安全。 结果 在手术护理安全中通过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针对手术护理安全风险成因,制定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患者提供高效护理安全服务 。 结论 通过实施手术护理安全的持续质量改进,最大限度降低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张海芬  贺月珍 《全科护理》2014,12(6):550-551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腔镜管理中的应用,提高手术室腔镜设备器械的使用寿命,更好地提高微创手术配合质量。[方法]介绍手术室腔镜管理现状,规范化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结论]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腔镜器械使用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确保手术的高质量完成,医患满意度更高,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6月于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62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传统护理质量控制法进行管理;另选取2016年1-6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57例作为观察组,对其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管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手术室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护士专科技能、分级护理落实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士对患者身份识别率、规范化服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环境、基础护理质量、护士专业技能、护士服务态度及综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构建基于循证理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并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为试验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可实现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为手术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PDCA循环在护理关键指标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DCA循环质量管理手段对护理关键指标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应用终末质量管理控制手段进行质量管理的435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对护理质量进行改进的3398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手段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患者跌倒/坠床、给药错误、非计划性拔管、压疮、患者走失/自杀的发生率合计为0.79%,低于对照组的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315,P=0.000)。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明显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各类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垃圾依从性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在持续质量改进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成立CQI小组,采用FOCUS-PDCA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培训、监督、改善外在环境等措施,从而改进各类人员对医疗垃圾的规范处理.观察实施前后医疗垃圾混放情况和混放人员分布情况.结果:实施后医疗垃圾混放情况和混放人员分布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医疗垃圾规范分类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各类人员规范处理医疗垃圾的依从性,降低了锐器和感染性垃圾对医疗人员的伤害,减少了不规范处理医疗垃圾对社会和环境的危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切口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12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12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6~12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方法的2000例该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2120例患者中12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观察组2000例患者中69例,两组间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中引进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