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各35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腹腔镜组实施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原发良性纵隔肿瘤(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48例接受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行胸腔镜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气管插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胸腔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式,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下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应用止痛药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可经小切口微创治疗,减轻手术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完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完全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全麻,双腔或单腔插管。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体位采用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卧位。后纵隔肿瘤镜孔位置位于第7、8肋间腋中线,操作孔在第3、4或5肋间腋前线和腋后线。前纵隔肿瘤镜孔位于第5肋间腋后线,操作孔位于第3肋间以及第5肋间腋前线。手术孔的长度约1.5cm。首先做一镜孔,插入30°腔镜探查,根据肿瘤位置,分别做一主操作孔和一辅助操作孔,3个手术孔成一个三角形。经操作孔分离胸腔内粘连,钝性加锐性分离肿瘤,滋养血管镜下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肿瘤置于标本袋内取出胸腔。结果 45例均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不需要辅助小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0~230min,平均110.4min。39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8~94h,平均26.7h;其余6例未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1~12d,平均4.5d。无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术后病理:神经源性肿瘤18例,胸腺瘤12例,畸胎类肿瘤5例,淋巴性肿瘤4例,囊肿4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1例。30例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复发1例。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可以对纵隔肿瘤完成分离、切割、缝合、打结等操作,安全可行,纵隔肿瘤应首选完全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电视胸腔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146例纵隔肿瘤患者分别实施术前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等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术前心理、术后康复指导等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疼痛耐受度等,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人工气胸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14例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人工气胸状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效果良好。结论人工气胸可以在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胸腔镜手术切除儿童纵隔肿瘤的技巧。方法对9例纵隔肿瘤患儿采用胸腔镜下肿瘤切除治疗。结果全部患儿均顺利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200分钟,平均(133.3±58.3)分钟。术中出血量10 ml。无因为出血以及创伤而中转开胸患儿。无围手术期死亡患儿。术后无因神经损伤导致隔神经麻痹以及Horner综合征等,无气管以及食管瘘的发生。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如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胸腔镜切除儿童纵隔肿瘤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将64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中无中转开胸手术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获6~12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4.66±39.84)min,术中出血量为(120.50±47.08)m 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5.68±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6.49±1.60)d。未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病例。其中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出院后仍需服用口服药物改善症状。结论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纵隔肿瘤的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可行性。 方法 本组 39例 ,男 2 0例 ,女 19例。年龄(2 5~ 75 )岁 ,平均 4 4 9岁。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 13例 ,浸润性胸腺瘤 2例 ,神经源肿瘤 10例 ,食管囊肿3例 ,支气管囊肿 3例 ,心包囊肿 2例 ,成熟畸胎瘤 1例 ,其它 5例。全麻双腔插管 ,侧卧位 ,健侧单肺通气。通常胸腔镜Trocar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的第 6、7肋间 ,操作套管 2个~ 3个 ,如术中探查肿瘤直径过大 ,切下后难以经Trocar取出 ,或因粘连严重显露困难等原因 ,可以辅以小切口完成肿物切除。 结果  36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 ,3例附加 8cm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好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发生。 结论 胸腔镜手术创伤小 ,安全有效 ,适合于多数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是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的切除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本中心微创纵隔肿瘤切除术的经验,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优劣。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9年11月我科单个医疗组行微创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102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机器人组(n=47,男23例、女24例,平均年龄52岁)和胸腔镜组(n=55,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3岁)。比较分析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机器人组4例患有重症肌无力;胸腔镜组中5例患有重症肌无力。肿瘤大小:机器人组2.5(0.8~8.7)cm,胸腔镜组3.0(0.8~7.7)cm;手术时间:机器人组62(30~132)min,胸腔镜组60(29~118)min;术中出血量:机器人组20(2~50)mL,胸腔镜组20(5~100)mL;术后胸腔引流量:机器人组240(20~14 130)mL,胸腔镜组295(20~1 070)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机器人组2(1~15)d,胸腔镜组2(1~5)d;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机器人组3(2~18)d,胸腔镜组4(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住院费用:机器人组为67 489(26 486~89 570)元,胸腔镜组27 917(16 817~67 603)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前纵隔肿瘤上,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住院时间更短,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6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55例纵隔肿瘤,腋中线第7肋间置入胸腔镜作为观察孔,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第4肋间做一个长3~4 cm横行切口作为操作孔,经此操作孔完成手术,术后观察孔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结果单操作孔VATS 50例,3例因瘤体较大,加用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2例因分离肺动脉分支时发生出血,在腔镜下无法完成止血而中转开胸。50例单操作孔VATS手术时间(100±46)min,术中出血量(85±38)ml,术后胸管引流量(450±80)ml,术后胸引管拔出时间(3.0±1.6)d,术后住院时间(6.2±1.5)d。术后肌无力危象1例,气胸2例,胸腔积液3例,均对症处理后好转。55例术后随访2~24个月,(11.2±7.3)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切口美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01年5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59例后纵隔肿瘤患者经VATS治疗的临床资料,男36例,女23例;年龄6~73岁,平均年龄40.6岁;肿瘤平均最大直径4.86 cm。所有患者均施行VATS后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在全身麻醉下施行,通过3个套管切口完成,如需中转开胸,则延长前侧切口至6~10 cm。打开纵隔胸膜后,沿包膜外剥除肿瘤,蒂部的血管神经分别进行处理。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5~300 min(125.80±57.40 min),术中出血量10~1 000ml(168.10±157.70 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1~10 d(2.50±1.74 d),术后住院时间2~14 d(5.24±2.24 d)。中转开胸手术6例,中转开胸率10.2%。术后病理诊断:神经源性肿瘤46例,囊肿10例,畸胎瘤2例,脂肪瘤1例。术后随访51例,随访时间7~108个月(55.0±24.0个月);失访8例(13.6%)。无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最大直径≥6 cm是使手术时间延长(OR=1.932,P=0.004)、术中出血量增加(OR=2.267,P=0.002)、中转开胸率增加(OR=3.123,P=0.004)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OR=1.778,P=0.01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TS治疗后纵隔肿瘤安全、可行,肿瘤最大直径≥6cm是增加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胸腔镜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1995年6月~2002年12月对34例纵隔肿瘤病人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16岁~74岁,平均43.9岁。胸腺瘤14例(良性胸腺瘤9例,恶性5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支气管源性囊肿5例,畸胎类肿瘤4例,心包囊肿2例,转移癌、淋巴瘤、蔓状血管瘤各1例。肿瘤最大径3.5cm~6cm,平均45cm。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健侧卧位,胸腔镜trocar位于腋中线6或7肋间,2个操作trocar根据肿瘤位置而定。结果34例纵隔肿瘤中,25例完成胸腔镜肿瘤切除,9例小切口辅助完成。3例仅行肿瘤活检。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中、后纵隔肿瘤,是胸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小儿纵隔肿瘤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2018-01—2021-03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56例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单操作孔组和全胸腔镜组,各28例.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的发展及普及,全胸腔镜手术已成为诊断与治疗纵隔良性肿瘤的首选方案。2005年9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对22例纵隔良性肿瘤患者在全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总结其诊断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总结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6月~2004年12月122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全部切除107例,肿瘤大部分切除6例,单纯探查活检9例,手术切除率为92.6%(113/122)。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9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18年。除1例良性胸腺瘤切除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外,其余良性纵隔肿瘤患者术后均预后良好。2例年轻的胸腺癌患者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5个月死于癌肿复发及其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不论良性还是恶性,只要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和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不全,允许胸部探查者均应及早手术,争取摘除肿瘤。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胸外科自1980年1月至1999年12月经外科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共计120例,作者就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34例;最大年龄66岁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179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现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