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护理信息系统对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信息进行采集、存贮、传输与处理,为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治疗、护理提供信息化支持,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院内安全。 方法 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对临床从事静脉血栓栓塞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访谈。 根据 2 轮焦点小组访谈结果,在临床应用实施并完善,最终形成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内容。 结果 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包括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表和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住院期间病情管理追踪表。 结论 通过明确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内容,使用信息化手段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管理,动态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患者院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基于信息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4年6-12月期间,首先采取焦点小组访谈法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表,之后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相对接,并形成有效的上报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2015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正式上线使用。结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我院护理人员血栓防治管理水平(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正确率均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 :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可提高临床对血栓的防治管理水平,降低患者痛苦;同时为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措施和制度提供数据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培养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科室防治管理专员护士并观察临床实践效果。成立科室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小组,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专员护士培训计划,设置并实施培训课程,实践“培训者培训”模式,并开展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专员护士日常工作。通过以上措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专员护士理论及技能得到提升,并主动参与科室质量管理,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静脉血栓信息化防控体系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作用。方法建立住院患者静脉血栓信息化防控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静脉血栓防控管理制度,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预警平台,预防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监控管理体系及开展护理人员专项培训等。比较信息化防控前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结果实施静脉血栓信息化防控,可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知晓率(P 0. 05),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查率提高(P 0. 05),病死率下降(P=0. 913)。结论静脉血栓信息化防控体系可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并通过控制高风险因素,帮助医护人员及早做好干预,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质量指标,并观察其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静脉血栓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构建了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质量指标,同时运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静脉血栓护理质量的管理中。比较实施前后各项指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前和实施后,一级指标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18.75%和8.33%,二级指标中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合格率分别为88.75%和95.56%,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措施落实率分别为88.75%和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4.00±0.73)vs(2.90±0.79),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提高了患者静脉血栓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了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探讨其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管理系统,对住院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比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前后护士静脉血栓栓塞评估耗时,科室静脉血栓栓塞评估率占比,静脉血栓栓塞上报率以及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统计分析全院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数据库发现,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后,患者评估、数据整理和结果处理耗时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40、5.385、14.706,P0.05);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率高的科室个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60,P0.001);静脉血栓栓塞上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69,P0.05),护理人员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相关的基本概念、风险因素、预防、临床表现及静脉血栓栓塞护理5个维度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60、5.347、6.121、11.590、4.300,P0.05)。结论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静脉血栓栓塞管理水平,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的规范院内静脉血栓的护理工作,为住院患者提供规范、统一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护理,2012年成立了院内VTE护理小组,其包括5个亚组,分别为:知信行组、风险评估组、指南组、治疗组、信息组,采用三阶梯对VTE护理小组和全院护士进行培训。经过5年的实施,护士VTE的认知水平从(53.48±11.56)分提高至(58.36±14.68)分,VTE护理小组的成立提高了护士对VTE的认知水平,规范了护士对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单制管理在预防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1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清单制管理,包括成立静脉血栓栓塞症管理小组,设计、培训、使用分层预防清单。结果观察组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措施的落实率明显提高(P0.01),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单制管理的应用,能降低妇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并实践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管理体系,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医院护理部VTE专科护理小组,通过文献回顾、结合临床实际,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获得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并临床实践,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后,临床护士VTE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近三年管理VTE患者数量成明显上升趋势,结合信息系统,识别VTE高危科室,开展进一步护理。结论: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实践对提升护士VTE护理能力、改善VTE患者疾病管理现状、推动VTE专科护士培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院内护理监控体系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8年1月建立了规范的院内防控体系并构建了VTE防治精细化管理体系。本次研究将2018年外科收治的107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收治的9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VTE发生、评估及预防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及护理人员血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评估准确率、预防正确率及预防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2018年血栓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2017年(P0.01)。结论:构建VET院内护理监控体系,可提高院内VTE诊断病例数,降低VTE发生率,推进院内VTE预防护理工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与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在产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出院时确诊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产妇67例, 并选取同期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产妇144例, 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与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对产妇进行评估, 比较2种评估工具的预测有效性及准确性。结果 2种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评估工具在产前、产后评价效果均不同,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15、5.97, 均P<0.01), 在产前、产后预测准确性方面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分别为83.9%、67.3%, 均优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52.1%、45.0%;ROC曲线下面积显示, 产后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为0.863, 高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的0.748。结论上海孕产妇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分表较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风险识别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护士主导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控管理流程,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将择期入院治疗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组,其中2018年1月—6月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VTE管理方法;2019年1月—6月的住院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护士主导的VTE防控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评估、出血风险评估、防控措施执行。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早期诊断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实施规范化防控管理流程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早期诊断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有改善(P0.001)。结论护士主导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实施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VTE的发生率,促进了VTE护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西藏自治区医院护士对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采取的预防措施现状,为西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护理人员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于2019年11—12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便利抽取西藏自治区7个市(地区)59所医院的1 11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35.0%的护士未接受过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相关知识培训,被调查的所有科室除外科外,其余科室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的使用率均不足50%。结论 :目前西藏自治区内的医院尚缺乏静脉血栓预防知识规范化培训和住院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害和血栓预防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亟须完善护理人员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知识规范化培训、规范护理行为,建立住院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实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评估及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产后血栓风险评估高危产妇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指导,试验组给予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评估及预防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产妇产褥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10.0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褥期产妇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进行科学风险评估和有效预防可降低病症发生率,保护产妇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国内外肿瘤相关静脉相关性血栓栓塞症防治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为临床进行基于证据转化的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构建本土化的护理实践指南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相关学会网站,运用AGREEⅡ指南评价工具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各类推荐内容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4篇指南,13篇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为B级,1篇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为C级,13篇指南共提取血栓预防、风险评估、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导管相关性血栓及其他类共6个方面的防治意见。结论 本研究整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领域较高质量的循证依据,为临床中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妇科手术患者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与需求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防治知识问卷和VTE防治知识的需求问卷对300例妇科手术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知识及需求调查。结果妇科手术患者的VTE平均得分为(55.27±2.3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妇科手术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3个变量对其预防VTE的知识得分有明显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3.56%的妇科手术患者希望获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知识,95%以上的妇科手术患者愿意接受术前健康宣教或术后床边指导的方式,超过90%的患者希望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方法的指导,90%以上的患者倾向于接受口头+图文并茂的书面宣教材料进行宣教的形式。结论妇科手术患者的VTE认知水平较低,但对VTE的知识需求较高。妇科手术患者的VTE认知水平受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影响。患者希望通过术前健康宣教或术后床边指导的方式,由医护人员采取口头和图文并茂的书面宣教材料或电子信息等形式,为其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构建院内预警护理专业组并实施互联网线上线下"O2O双轨"管理模式,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对静脉血栓防治认识,使护士为患者提供有效的VTE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患者VTE发生率。方法比较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院内预警护理专业组"O2O双轨"管理实施前后,两组患者VTE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VTE相关知识考核成绩。结果干预后VTE发生率有所下降,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肺动脉栓塞(PE)发生率分别为15.0%(18/120)、6.7%(8/120),干预组DVT与PE发生率分别为5.8%(7/120)、0.8%(1/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TE高危患者满意度为77.5%(93/120),干预组为90.8%(109/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全院护理人员对VTE相关知识掌握水平显著提高,干预组在基础知识、风险评估、VTE预防措施三方面相关知识考试平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院内预警护理专业组并实施互联网线上线下"O2O双轨"管理模式在预防住院患者血栓发生方面切实有效,能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血栓的认识及防治水平,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模式,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调查14家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存在的问题,明确差距内容,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差距改进模式并付诸实践。结果 实施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和健康宣教情况均优于实施前。患者尽可能多下床活动、抬高下肢规范、踝泵运动规范、改变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和血脂及医护人员补液合适、基础预防措施记录完善、有风险标识、使用梯度压力弹力袜预防、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使用药物预防、有护理计划和健康宣教等规范预防措施落实情况均优于实施前。结论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模式有利于实现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的同质化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张静静  刘中秋  马梅梅 《妇幼护理》2024,4(7):1740-1742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 我院神经外科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5 月 收治的 50 例神经外科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25 例。实验组开展预防性护理,对比 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静脉血栓栓塞 VTE 发生率、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组护理后的 VTE 发生率明显高于 实验组(P<0.05)。对比组护理后的昏迷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引流量,明显大于实验组(P<0.05)。对比组的护理满意度明 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护 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推进院内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通过构建院内VTE防治体系,组织院内VTE培训活动,优化VTE管理系统及VTE不良事件追踪管理等干预手段,对2016—2019年干预前后(2016—2017年共237840例出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2019年共290888例出院患者作为干预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院内住院患者VTE评估率、预防率显著提升。干预组住院患者VTE检出率高于对照组,VTE相关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院内住院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VTE预防率,降低住院患者VTE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