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用艾灸、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疼痛、下肢肌力、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并给予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措施,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评价术后下肢痛感、下肢肌力、膝关节功能,监测术后机体炎症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患者的主动屈曲到90°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直腿抬高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2、3、5 d的下肢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肌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术后2、3、5 d的下肢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随着时间延长而提高更明显,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同一时间点比较,以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术后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程度较对照组降低,组间同一时间对比,术后3天、术后7天的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环氧合酶(COX-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穴位贴敷联合快速康复干预利于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康复,能有效减轻术后下肢痛感,改善下肢肌力,提高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术侧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1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练习和负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术侧下肢髋膝踝关节肌力训练.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训练前后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居家功能性体力训练对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78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物理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居家功能性体力训练,包括肌力、屈膝、柔软度训练。于干预前后评测两组膝关节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功能性体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僵硬、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功能性体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居家功能性体力训练,可以提升下肢功能性体力,避免患者膝关节功能退行,利于维持日常生活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衡及肌力运动操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80例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的措施并强调加强散步等体育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及肌力运动操训练。结果训练8周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Motricity指数中下肢肌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平衡及肌力运动操能提高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及肌力,从而降低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衡及肌力运动操降低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80例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的措施并强调加强散步等体育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衡及肌力运动操训练。结果训练8周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Motricity指数中下肢肌力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平衡及肌力运动操能提高老年患者的平衡能力及肌力,从而降低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骨科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后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股四头舒缩及屈膝屈髋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术后功能锻炼计划完成情况及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使用自助式下肢训练带可以提高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膝骨关节炎患者居家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屈伸肌力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0例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均接受3个月居家康复训练(包括健康指导和功能训练)。居家康复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应用Biodex等速测试系统分别在慢速60°/s等速、中速120°/s等速和90°等长模式下对患者进行双膝屈伸肌力测试,记录峰力矩,同时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西安大略省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训练前,患者患侧60°/s等速、120°/s等速、90°等长屈膝、伸膝肌力均弱于健侧(P均<0.05)。训练3个月后,患者除健侧60°/s等速伸膝肌力无明显变化外(P=0.183),其余肌力均较训练前提高(P均<0.05);患者患侧60°/s等速、120°/s等速、90°等长伸膝肌力仍弱于健侧(P均<0.01),但屈膝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训练3个月后,患者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P均<0.01)。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居家康复训练3个月后膝关节屈伸肌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等速肌力锻炼系统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运动员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测量肌肉力量评估等速肌力训练对运动员术后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需行重建手术的30例运动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6例,女4例,年龄16~2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5个月。随机分成训练组15例(等速训练患侧肌力)和对照组15例(常规康复训练)并分别进行功能训练,在术后第12、24周进行肌力测试。结果术后12周、24周训练组在60°/s、120°/s测试屈肌及伸肌峰力矩值都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康复力量训练对运动员ACL重建术后肌肉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腿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角度及肌力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5-08行开窗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肌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肌力更好(P0.05)。结论两阶段功能训练监督干预可以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腰腿疼痛程度,增大直腿抬高角度,改善肌力和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训练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份在我们病区住院,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20例(Morse跌倒评估为高危风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遵医嘱指导病人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实施常规预防跌倒的干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训练。实施1年后,考察两组病人的疼痛评估、步态分析结果、下肢肌力测定、跌倒发生率等指标的治疗前后差异和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各项考察指标均有改善;其中,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善轻微,实验组治疗前后改善显著,明显优于前者;且实验组的再次跌倒发生率及跌倒损伤程度两项指标下降明显。结论核心稳定训练能有效缓解OP患者腰部疼痛,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因此该训练是一项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有望成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护理路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晚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和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对4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7膝)行TKA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KSS关节及功能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SF-36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摄双下肢全长片评估下肢力线。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60(54±4)个月。1例术后5个月发生膝前痛,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后缓解。随访期间所有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未见骨溶解、假体松动或下沉。末次随访时,VAS评分、ROM、KSS关节及功能评分、SF-36评分、下肢力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KA是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可以缓解疼痛,纠正畸形,恢复下肢力线,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相同负荷强度的抗阻力量训练对青年和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身高、体重相匹配的青年组(n=36)和老年组(n=34)进行16w躯干、上下肢的抗阻力量训练。测试受试者腰椎(L_2~L_4)、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拉力和下肢肌力。结果 (1)(3)干预后青年组股骨颈、Ward三角区和腰椎(L_2~L_4)BMD和拉力显著增大(P0.05),大转子BMD无显著变化;老年组股骨颈、Ward三角区和腰椎(L_2~L_4)BMD、拉力和下肢肌力显著增大(P0.05),大转子BMD无显著变化。(2)拉力与腰椎(L_2~L_4)、股骨颈、Ward三角区和大转子BMD呈显著正相关(r=0.642、0.686、0.600、0.781)、下肢肌力与腰椎(L_2~L_4)和Ward三角区BMD呈显著正相关(r=0.526,r=0.619)。结论 16 w力量训练改善了青年和老年女性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且无年龄差异,但对大转子骨密度改善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体质参数和肌肉功能状态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庞坚  曹月龙  石印玉  周吉韦  王翔  石瑛 《中国骨伤》2008,21(11):828-830
目的:了解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体质参数、肌肉功能的状况。方法:对参加试验的37例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与37例正常女性,采用MES系统同步检测体重、体脂百分比、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下肢最大肌力等数据,统计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组患侧肢体与对照肢体比较中,患肢的肌肉分布系数高于对照肢体(P=0.009);在肢体的肌肉功能状态比较中,患肢的下肢最大肌力,下肢肌肉功能指数,单位体积肌肉肌力都显著弱于对照肢体(P〈0.05)。患者组的双侧下肢最大合力、肌肉功能指数、单位体积肌肉肌力都显著弱于对照组(P〈0.001);结论:女性膝OA患者中,有效肌力要低于正常女性,而肌力降低主要是由肌肉效能的降低而非量的减少引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和康复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122例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分别给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麻醉相关指标以及麻醉前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达到98.4%(60/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0/61),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语言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后MMSE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麻醉效果好,药物用量少,能够减轻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优于全身麻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持续时间的Buerger运动对老年卧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流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5例老年卧床糖尿病且并发轻、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10min、20min、30min Buerger运动。运动前后测量踝肱指数(ABI)及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N)。结果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ABI、MN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运动10min、20min、30min后下肢血液循环较运动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建议老年卧床糖尿病患者持续运动时间在30min内为宜,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导式健步走对膝关节周围肿瘤切除后人工关节重建功能的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周围肿瘤患者予肿瘤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术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功能锻炼,观察组进行引导式健步走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膝关节功能、肌力及活动舒适度。结果经训练后观察组康复疗效、膝关节功能、肌力及活动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引导式健步走,制定不同阶段的行走方案可促进患者人工关节的功能重建及适应,使训练过程均达到最佳效应,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下肢肌力定量测定,定量分析腰椎管狭窄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CYBEX770P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25例健侧和患侧肢体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侧下肢在屈肌快速测试时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平均功率、平均功率/体重、单次最佳做功量、单次最佳做功量/体重、30°力矩和30°力矩/体重均出现明显下降,较健侧有显著差异(P<0. 05)。患侧屈肌/伸肌的峰力矩结果与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患肢伸侧和屈侧肌力下降程度不同,其中对屈肌肌力影响尤为显著。这与腰椎管狭窄引起肢体废用性有关,并且对屈肌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叶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3):290-294, 318
目的探讨加压训练搭配振动训练对老年人骨质代谢、骨密度、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招募55~75岁男性受试者80人,其中69人最终完成实验,受试者随机分为振动训练组、加压训练组、振动搭配加压训练组、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为期36周,每周4次训练干预。振动训练组:受试者在振动频率30 Hz、振幅2 mm的振动平台,执行训练方案;加压训练组:受试者左右腿,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进行局部加压150mmgh,在平地执行训练方案;加压搭配振动训练组:受试者左右腿,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进行局部加压150mmgh,在振动频率30 Hz、振幅2 mm的振动平台,执行训练方案;对照组在平地执行训练方案,受试者在第0、36、46周接受肌力、骨密度、生化指标、骨质代谢检测。结果振动训练组、加压训练组、加压搭配振动组、对照组均通过36周运动干预,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骨密度、Ward三角骨密度、下肢肌力、GH、IGF-1、BGP、BALP等指标均得到提高(P0.05),加压搭配振动组受试者对骨密度和肌力的提高显著高于另外三组(P0.05)、而采用单纯采用振动或加压的两组改善效果基本一致。采用传统方式运动的对照组也具有一定改善效果,其程度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单纯通过加压训练和振动训练进行长期训练均可以达到改善下肢骨密度的效果,加压搭配振动训练对于下肢骨密度和肌力的改善则更为显著。加压搭配振动训练能够有效刺激人体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提升刺激骨组织生长,在停止训练后能够较长时间维持骨密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血流限制训练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半月板损伤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7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8例)。术后第15天开始,两组均接受监督指导下为期2周的术后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每日2次的直腿抬高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每日2次的血流限制训练。结果训练后,观察组髌骨上极6cm及16cm处大腿周径、平路步行速度、伸膝肌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均无下肢瘀斑、肿胀、局部压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关节镜术后患者实施血流限制训练可改善患者术后大腿肌肉体积和步行速度、增加伸膝肌力及加速关节功能康复,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肌力与身体成分、25(OH)D3、骨密度之间的具体关系,探讨肌力训练联合骨质疏松基础治疗与单纯基础治疗在疗效上的差异。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予阿法骨化醇片治疗,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肌力训练,利用肌力检测装置,双能X线骨密度仪,ELISA试剂盒等检测A、B两组治疗前后仰卧推举,负重蹲起,负重屈肘,握力的最大肌力,脂肪含量、瘦体重等身体成分,血清25(OH)D3水平及L1-L4、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结果 A、B两组患者肌力与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呈负相关(-1r0,P0.001),与瘦体重、血清25(OH)D3水平、骨密度呈正相关(0r1,P0.001);A、B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骨密度的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B组疗效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力与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呈负相关,与瘦体重、血清25(OH)D3水平、骨密度呈正相关;阿法骨化醇片能够提高血清25(OH)D3水平、骨密度,肌力训练与之结合起到协同作用,身体成分在治疗前后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