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浙江省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肠道病毒阳性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发热、发热特征、精神状态差、呕吐、抽搐、易惊厥、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增高、肠道病毒EV71阳性12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V71阳性、持续发热、精神状态差、呕吐、抽搐是危险因素。结论对早期监测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并及时对症治疗,可以减少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3.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手足口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病情进展迅速,出现机体重要器官功能损害,主要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肺出血、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2008-2009年在中国内地流行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引起。2008年5月以来,我院在防治手足口病方面,成绩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江西省胸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2011-2013年收治的1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9例,占5.1%。发生医院感染59例患者男性高于女性,﹥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感染机会越多;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抗菌素的不合理应用致感染机会增加,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真菌占首位。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病室管理,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和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 FM D )重症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办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襄阳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 H FM D重症患儿664例,根据是否罹患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36例)和未感染组(628例)。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36例 H FM D合并医院感染的患儿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多(44.44%),其次为消化道感染(19.45%)。根据单因素分析,H FM D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年龄、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留置胃管、使用激素、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留置胃管以及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是 HFMD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留置胃管以及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是H FM D重症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通过消毒隔离、生活管理与增强患儿免疫力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外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情况,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年1月~6月我院SICU58例住院病例中23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SICU患医院感染率为39.7%,例次感染率为75.9%,千住院日感染率为16.5%,胰腺类疾病和恶性肿瘤感染率高,为18.9%及8.6%。结论 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减少侵袭性诊治手段带来的感染机会,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台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结果 97.10%的重症病例5岁,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重症病例构成比高于其他人群;全市9个县(市、区)均有重症病例报告;5-6月为重症发病高峰。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精神状态差、呕吐、EV71阳性是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地区,针对小年龄组儿童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早期监测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及时对症治疗,以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10.
手足口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特性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和感染危险因素,并对资料单因素和多元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2009年3-5月间医院共报告手足口病574例,患儿男女性别比例1.71:1(362/212),绝大多数为5岁以下儿童(534例,占93.0%)和散居儿童(436例,占76.0%).335例患者病原检测阳性,其中EV71 161例(48.1%)、CA16 99例(29.6%).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6个月~3岁(OR=3.583,95%CI2.778~5.874,P<0.001)、男性(OR=1.785,95%CI1.392~3.083,P=0.02)、散居儿童(OR=2.367,95%CI1.153~4.126,P=0.002)、接触时间(OR=1.565,95%CI 1.268~2.212,P=0.018)、不良卫生条件(OR=1.628,95%CI1.297~2.973,P<0.00)、不良卫生习惯(OR=1.546,95%CI 1.115~3.044,P<0.001)等因素为手足口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管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控制措施,但由于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复杂,儿童自我卫生管理能力差,使其依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需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并严格执行疾病的监测报告制度,针对高危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杜绝其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242例重症HFMD患儿临床资料,发生医院感染2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222例。分析重症HFMD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10d、留置胃管、使用激素、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合并≥2种并发症是重症HFMD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重症HFMD患儿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留置胃管、并发症、使用激素、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临床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护理专业的角度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并对确诊有/无病变的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病变者174例,无病变者76例。在研究的14个指标中,除体重指数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血压、血糖、血脂、抽烟、饮酒、生活规律、遵医不良等7项危险因素作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其僳值依次为:抽烟OR=2.84,高血脂OR=2.67,高血压OR=1.65,高血糖OR=1.01,生活无规律OR=0.85,饮酒OR=0.67,遵医不良OR=1.16。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抽烟、饮酒、生活无规律、遵医不良等7项危险因素均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在疾病的早期即重视护理干预,如戒烟酒、提倡规律生活、改善遵医行为等,以减少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临床护理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护理方法水平。方法对8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8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51例EV71-RNA阳性,7例CoxA16-RNA阳性;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70例,神经源性肺水肿6例;均不同程度出现精神、意识改变,90%伴有四肢惊跳,脑脊液检查提示白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护理,2例死亡,1例出现四肢活动障碍,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消毒隔离是本病的护理基础,预防并发症给予合理护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62例,将发生VAP的患者设为VAP组(32例),未发生VAP的患者为非VAP组(30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研究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深静脉穿刺置管、通气时间超过10 d、患者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是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监护室VAP患者死亡率高,临床应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治疗患者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查阅病例资料,统计并记录入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插管方式、气管切开、使用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是否使用激素及留置胃管,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组的76例呼吸机治疗患者中2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7. 63%。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急诊重症监视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性别、基础疾病、插管方式、使用抑酸剂无相关性(P 0. 05),急诊重症监视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与年龄≥50岁、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7 d、入住ICU时间≥7 d、使用激素、留置胃管≥2 d具有相关性(P 0. 05)。结论急诊重症监视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且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年北京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97.06%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年龄5岁,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重症构成比高于其他人群,随着年龄上升,重症构成比有下降趋势。手足口病及早得到正确诊断,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越小。外地户籍患儿重症构成比为本地的2倍,EV71感染患儿重症构成比为CoxA16的4.90倍。结论应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地区,针对小年龄组儿童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以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并生产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68名胎膜早破的孕产妇为观察组,与其同期的正常分娩者62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多胎妊娠、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子宫畸形、阴道炎或宫颈炎、胎位异常、感染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在多胎妊娠、妊娠期合并高血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阴道炎/宫颈炎既往史、孕期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畸形、胎位异常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多胎妊娠、感染是胎膜早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胎妊娠、孕期产妇感染均是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以上因素密切宣教,积极预防,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9.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感染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3498例患者,采集感染患者血液、尿液、咽拭子、组织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手术室护理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有629例发生手术室感染,感染率为17.98%。通过培养、分离共检出8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60株占18.91%,革兰阴性菌445株占52.60%,真菌241株占28.49%。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的耐药率50%,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非常敏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具有较高耐药率,但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5.08%,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耐药率5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急诊手术、手术时间3 h、有合并症、无菌措施不严格、非层流室手术、放置较多引流管、接台手术、有参观人员及胃肠、肝胆、骨科手术为手术室护理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室护理感染受较多危险因素影响,根据危险因素积极采取相应干预对策,降低手术室护理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高危因素和护理对策,提高护理人员认识,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SCD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35例SCD基础病因以冠心病最多(85.7%),心脏停搏、心源性休克是SCD的主要原因.死亡时间集中在每年的冬、春季,以12点至零时(60%)多见.猝死前24 h,62.9%的患者出现心室率增快,91.4%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两种异常37.1%,三种或三种以上异常14.3%.结论 使用SCD危险分层和预测,识别高危患者,做好心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主动观察、收集临床资料,加强高危时段护理人力的配备,对降低SCD死亡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