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胰管引流是经十二指肠镜将导管插入至胰管内合适的位置,通过导管将胰液引流至体外的方法.Huibregtse等首先报道了ENPD治疗胰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我院2004年4月6日成功地为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经内镜下行鼻胰管引流术,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引流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我科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专用)应用于胸腔积液的引流并与以往的普通硅橡胶引流管方法对照。结果: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患者与普通硅橡胶引流管引流比较手术操作方便、创伤轻、局部刺激性小,镇痛药物应用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积液复发少(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简单、术后疼痛轻、引流量易于控制、取放简单、不影响患者活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T管胰液引流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在Child术式基础上经T管胰液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无胰瘘发生,3周左右拔除胰管引流管。发生并发症13例,包括肺部感染6例(其中右胸腔积液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脓肿1例,局限性腹膜炎2例,予相应处理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经T管胰液外引流可避免胰肠吻合口处胰液的积聚,避免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对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积液引流、胸腔积液引流已被广泛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引流方法。但中心静脉导管与一次性引流袋接口不匹配,导致连接不紧密,容易脱落,造成污染和引流量记录不准确。此外,肺穿刺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引流时引流管中常需留置一次性三通管,以便于对引流液的控制,而三通管与中心静脉导管及引流袋之间也不易连接。我科自2010年开始采用一次性输血器的前端软管部分直接衔接中心静脉导管和一次性引流袋,进行胸腔引流及心包积液引流,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德辽 《华西医学》2002,17(2):261-26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病人施行手术治疗时 ,胰腺坏死组织清除后常在胰床部位安放双导管一根[1] ,以供术后冲洗及引流胰液 ,大部分病例在胰腺坏死成熟期 (5~ 10 ) [2 ] 后 ,胰腺坏死的进行性病变过程逐渐趋于稳定 ,胰腺坏死量逐渐减少 ,经过分次退出引流管 ,直至完全拔除 ,加压包扎 ,瘘道便自行闭合 ,这一过程一般在术后 2~ 3周。少数病人 ,尤其是高流量胰外瘘 (>2 0 0ml/d)病人 ,胰腺继发感染成为粘稠脓液 ,引流不畅 ;或者残余胰腺坏死组织脱落 ,堵塞引流管 ,使得较长时间不能拔除胰床引流管 ,长时间丢失胰液和消化酶 ,不但造成水…  相似文献   

6.
<正>腹腔穿刺引流是在腹腔内置入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液体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在腹部外科手术中,腹腔积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部分积液量少的患者可以通过自身吸收从而愈合,但有些量大的腹腔积液不能通过自身的吸收治愈,必须经过适当的引流,否则容易导致腹腔感染。在我科室常用使用单腔深静脉导管行穿刺置管,其优点是:中心静脉导管顺应性和组织相容性好,患者无明显不适感,克服了传统穿刺安置橡皮引流管的缺点,减轻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各种一次性引流袋/瓶的最佳更换时间,以制定统一的一次性引流袋/瓶的更换时间标准,规范临床工作.方法 选取胆道手术患者208例,术后分别采用"T"型管、腹腔引流管、胰液引流管进行引流,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每3天更换1次引流装置,观察组(106例)每周更换引流装置1次,对引流管内(引流管与引流装置连接处)的引流液和引流装置内的引流液,分别于术后24 h、术后第4天和术后5~7 d进行细菌培养,观察阳性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24 h引流管内及引流装置内引流液培养全阴性.术后第4天,引流管内的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照组有13例阳性,观察组有4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P<0.05) 引流装置内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照组有8例阳性,观察组有9例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P>0.05).术后5~7 d,引流管内的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照组有25例阳性,观察组有10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4,P<0.05) 引流装置内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照组有10例阳性,观察组共有16例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P>0.05).结论 为了患者的安全且合理使用护理资源,"T"型管、腹腔引流管及胰液引流管的引流装置更换间隔时间以1周为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我科收治的58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9)和对照组(n=29),研究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从总引流胸水量和引流时间上分析引流效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引流后管周疼痛并发症上,研究组发生率为31.03%,而对照组发生率为89.66%,研究组疼痛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痛苦小、操作简单、引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腹部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是普外科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和治疗措施,通过引流可将手术创面、手术区域内的积脓、积血、积液等以及渗出的消化液如:胆汁、胰液等及时引流至体外,以防止形成腹腔内感染,促进切口及吻合口的愈合。引流期间保证引流管固定通畅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文献报道在留置引流管过程中时有导管滑脱事件发生,而导管固定不牢固是脱管的主要原因之一[1-2]。目前临床常规固定方法是用缝线或胶布固定,手术患者术中多用缝线固定,由于硅胶管壁光滑,所以缝线和引流管黏合不好,引流管可在线圈中移动导致引流管部分或全部滑脱[3]。并且医生在拔管过程中,常常需退管后观察几天再行拔管,这时缝线不再起作用,只能用胶布固定,每次退管前均需揭掉胶布,操作繁琐,同时胶布经常卷边、易脱落也易导致皮肤过敏,由于固定性不好也存在脱管的危险[4]。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贴覆式腹部固定器,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是当前诊断慢性胰腺疾病的方法之一。正常人体的胰腺脓泡细胞分泌多种消化酶,胰管上皮细胞分泌重碳酸盐和胰液。当胰腺实质受损而引起分泌功能减弱,或因腺体内的病变压迫胰管而致胰液引流到肠道的通道受阻时,均可导致各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7月我科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的患者11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缝线、无菌纱布和胶布固定引流管,观察组使用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观察两组固定效果、换药次数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引流管脱出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引流导管固定器固定效果好,应用于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中实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护理工作中,经常有许多引流管道:吸氧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管等等。有时你会从某一不熟悉的引流管中得到启迪。检查管道: 1.假定病人的引流管不是开放的。2.检查病人及管道。3.请问自己: (1)引流管用在什么部位? (2)插引流管的目的是什么? (3)是否要用吸引器来帮助引流? 4.引流管的选择。此管是开放的,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接引流袋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具有微创、痛苦少等优点,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临床使用中遇到如下难题:首先,中心静脉导管末端接头为中空圆柱形硬接头,与目前使用的引流袋的引流管半圆锥形硬接口不配套,容易脱开,目前用胶布缠绕既不美观也不安全,容易引起感染或二次污染,增加患者费用,给临床操作带来不便;第二,引流管缺少管道疏通结构,无法挤压容易堵管;第三,引流管路没有速度调节器无法控制引流速度。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可与中心静脉导管一体式连接的引流装置,经临床应用,医生、护士及患者满意度均提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葛艳 《临床医学》2010,30(12):125-12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引流的护理。方法对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引流胸腔积液的40例患者,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及预防感染。结果 40例胸腔积液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达到消除胸水,胸闷、气急立即得到改善。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积液闭式引流方便、安全有效,细致周到的护理是保证置管引流通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支架内外引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支架内置的效果,分析总结腹腔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12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情况和护理经验。结果胰管支架内引流的住院天数29.0±9.8d.明显少于外引流者34.8±16.3d.P<0.05;内引外流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6.5±2.2d也少于外引流者7.1±2.3d;内引流术后腹腔并发症3洌(4.9%),其中2例胰漏3.3%,无死亡.而外引流者腹腔并发症6例(9.5%),胰漏5例7.9%,有1例死亡;腹腔引流量均在术后3d达到最高,以后逐渐减少,两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管支架内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更为安全、方便的术式,加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和观察,对于术后观察腹腔情况,预防治疗术后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胸部术后患者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以引流胸腔内液体及气体,促进肺复张,预防胸腔感染。临床上,医生在为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时,往往先覆盖1块无菌凡士林纱布,然后再盖2块无菌纱布,最后用胶布固定。患者在咳嗽或活动时胶布容易松开甚至脱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气胸。我科近年来将静脉贴膜用于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敏  杨智蓉  古丽  赵军 《护理学报》2014,(16):44-45
目的评价导管固定装置联合3 M透明敷贴在晚期卵巢癌患者腹腔引流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腹水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胶布联合3 M透明敷贴固定引流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导管固定装置,观察两组患者引流管脱出率、患者舒适度、引流管留置时间、日均换药次数。结果观察组引流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日均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固定装置联合3 M透明敷贴固定腹腔引流管,能降低引流管脱出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延长引流管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科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本文收集12例患者,着重讨论其护理方面的体会。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40岁至70岁,平均年龄61.7岁。其中肝癌5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消瘦、乏力,皮肤粘膜中、重度黄染。全组肝功能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甲胎蛋白(AFP)异常4例,正常8例。 2.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放置支架前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1~2天,自原引流管插入导丝,通过狭窄区至十二指肠内,拔出引流导管,插入扩张管,逐级扩张。插入支架投掷器,将支架中心与狭窄中心重叠,缓慢释放内支架,注入造影剂,显示狭窄段胆管是否通畅。留置外引流管1~3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86年以来,使用经皮肝穿双套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2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双套管的制作:用一内径0.5-1 cm 长约30-40cm的橡胶引流管,前端剪数个侧孔,然后将一和橡胶管长度相同的直径1-2 mm的硅塑管或硬塑料细导管,在橡胶引流管的侧壁用粗针头刺一小孔,将细导管穿入管腔内固定,吻合要紧,橡胶引流管后端接玻璃接头,另接一引流管置引流瓶内即可。(见附图) 二、手术方法:首先在“B”超或“A”超下定出肝脓肿腔部位,局麻下试行穿刺。如顺利抽出脓液,即可在此部位切开皮肤、皮下,行钝性分开胸壁肌层,然后经原穿刺方向将带金属芯套管直接穿刺脓腔。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导管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如导管脱落发现不及时,患者常需重新留置导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此,2010年10月,我科尝试将简易标记法应用于导管防滑脱护理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方法患者留置导管成功后,在距导管(胃管、尿管、引流管等)留置点约3cm处用不褪色记号笔在导管上划线,作为观察导管滑脱情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