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多维质量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多维质量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效果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差错、压力性损伤、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失禁相关性皮炎、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宣教、护理态度、护理技术等护理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应用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多维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16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和预见性能力比实施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同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在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中收治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分析优质护理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作用,比较2组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主要是患者易发生跌倒、坠床、烫伤、输液外渗以及护患纠纷等问题,通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泌尿外科老年置管患者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置管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的开始时间排号,采用随机数字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1,2,3周时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老年置管患者尿路感染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患者对整个过程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泌尿外科老年置管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中、夜班为主的预见性防范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收治的116例心内科住院患者,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实施以中、夜班为主的预见性防范护理方式,干预时间均为住院期间。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对其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跌倒、坠床、输液回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中、夜班为主的预见性防范护理模式降低了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海恩法则理论指导下的标识管理干预在肿瘤专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1日~2017年5月31日收治的45例癌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标识管理;选择2017年6月1日~2018年8月31日收治的45例癌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海恩法则理论指导下的标识管理;两组均护理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后护理质量合格情况(护士对病情掌握、健康教育有效、护理操作有效、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对病情掌握、健康教育有效、护理操作有效、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专科护理应用海恩法则理论指导下的标识管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投诉事件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60例神经内科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60例神经内科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风险评估,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给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还能提高神内患者医护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P"护理模式在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5月~10月在本院精神科住院的65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年11月~2017年4月收治的73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干预组给予"4P"护理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不良事件发生和对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显著低于观察组,且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P"护理模式有利于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提升,降低住院患者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李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9):3091-3094
目的探讨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法在预防精神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精神科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4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和观察组(2016年11月~2017年10月)各70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暴力行为、跌倒坠床、自杀行为、外逃行为、噎食、藏药蓄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科基础护理、风险评估及时性、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护患沟通、病房环境、护理态度、健康宣教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警示标识联合SHEL分析法能有效预防精神病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性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跌倒风险评估策略下的针对性护理在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收治的COPD恢复期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跌倒风险评估策略下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跌倒认知能力、预防跌倒措施依从性、跌倒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跌倒认知率、预防措施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营养不良COPD恢复期患者进行基于跌倒风险评估策略下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跌倒认知率及预防措施依从性,加强患者的安全意识,降低跌倒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医院感染预防及患者满意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的12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检测合格率、切口感染率、手术效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护人员手部、空气、物体表面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管理评分及物品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及接送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手术室医院感染,并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病住院患者安全性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16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高血压病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消极积极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消极积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消极积极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高血压病住院患者的情绪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结合预见性干预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结合预见性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入室后、手术开始前、术后,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T1)、手术10 min(T2)、手术30 min(T3),观察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结合预见性干预有助于缓解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恐惧情绪,保持体征稳定,减少术中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房风险评估运用于产科护理中对分娩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产科产妇8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产科产妇85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产房风险评估。对比两组分娩结局、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纠纷投诉、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房风险评估运用于产科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分娩结局,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况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经我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经不同护理干预3个月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模糊思维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在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2~8月45例ICU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观察和护理;2015年9月~2016年2月42例ICU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模糊思维的预见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或事件发生率、预后结局。结果:入住ICU 3 d,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镇痛镇静药人数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ICU转出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模糊思维的预见性护理方案能减轻ICU患者疼痛、减少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预防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骨科创伤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50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ESCA、STA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STAI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创伤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安全健康教育提示卡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安全健康教育提示卡。观察两组坠床、压疮、肌肉萎缩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健康教育提示卡的应用,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913-2915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6例,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同时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神经内科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科室2017年8月1日~10月31日的住院患者28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本科室2017年11月1日~2018年1月31日的住院患者29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对口服药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用药安全管理。比较两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患者住院的护理满意度和医生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9%(χ~2=4.688,P=0.03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合理使用品管圈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