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比评价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残腔与缝闭残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保留残腔组和缝闭残腔组。术后观测指标:乳腺外形、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积液及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保留残腔组和缝闭残腔组相比,前者术后乳腺外形基本不受影响(P<0.01);手术时间有所缩短(16~32minP<0.05);疼痛持续时间短(1d~3dP<0.05)。术后切口的甲级愈合率及积液情况和缝闭残腔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残腔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是一种美观、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的新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腺良性肿瘤采用美容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4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分别应用乳晕切口、乳房下皱襞切口、腋窝切口隐匿性切口切除良性肿瘤。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乳房对称情况、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手术时间29.57±7.23min。54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48例患者较为满意。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平均手术时间26.01±8.56min。41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36例患者较为满意。结论:隐匿性美容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瘤,对乳房外观破坏小,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中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手术方法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多发乳腺小结节患者共168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84例,行微创旋切手术治疗,B组84例,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乳房瘢痕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于术后3天、7天对患者行VAS评分(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评估疼痛情况。手术治疗后对A组与B组患者行满意度评估。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乳房瘢痕长度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P0.05);A组与B组乳房小结节术后病理各类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7天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B组患者(P0.05);A组多发乳腺小结节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微创旋切技术是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显著,手术操作时间短,对乳房创伤度更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同时极大地满足了女性患者对术后乳房美学要求,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人操作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将8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A组行常规开放手术,B组行单人操作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疤痕长度、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瘢痕长度、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人操作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徐静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6):164-167
目的 探讨对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给予乳腺旋切微创术治疗后获得临床价值以及美容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52例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及 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予以畅通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研究组予以乳腺旋切微创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 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切口直径)、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局部血肿、 局部感染以及出血)总发生率以及美容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 失血量、切口直径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低 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研究组乳房形状、乳头乳晕感觉、色素沉着以及乳房切口瘢痕评分高于参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患者给予乳腺旋切微创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 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切口时间愈合时间较短,且患者术后疼痛评分较低,美学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01-2019-07间在睢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9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开腹组,将行LA的患者作为腔镜组,各4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和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愈合不良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LA,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切口甲级愈合率高,是安全、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有多种方法切除乳腺良性肿块,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我们旨在探讨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我们对2164例乳腺良性乳腺肿块住院患者进行乳晕切口切除肿块,对切除肿块后所留的残腔采用不缝合技术,通过随访,评价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采用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所有乳腺良性肿块均成功切除及痊愈,单个病灶长径为0.5cm~8cm, 病灶数量为1个~42个,手术时间37min(5~162min),乳房切口疤痕微细,保持乳房外形,硬块感率25.4%,硬块感时间29day(18 day~40day),患者满意98.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切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美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雕刻式切除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4例接受"雕刻式切除术"为A组,56例接受传统扩大清创术为B组,观察两组痊愈率、复发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伤口愈合时间、痊愈后乳腺外形等指标。结果:手术后1个月,A组症状体征积分为(1.7±3.3)分,低于B组(2.9±2.9)分(P0.05);伤口愈合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6个月,A组痊愈率96%,高于B组(66%,P0.05),A组复发率4%,低于B组(34%,P0.05);乳房外形美学评分总体优于B组(P0.05)。结论:"雕刻式切除术"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术后症状体征积分,且能维持乳房的良好外形。  相似文献   

9.
腔镜技术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腔镜技术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微创腔镜手术可以通过小切口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而且切口位于隐蔽部位,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通过乳腺腔镜可以进行细微的止血和解剖,并安全地完成乳房切除术和乳房即时重建、哨兵淋巴结活检以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还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的手术治疗;纤维乳管镜可用于乳头溢液患者的诊断。通过腔镜手术既可使乳腺疾病有满意的治疗效果,又保持术后良好的乳房外形与功能,而不遗留明显的瘢痕,从而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乳腺外科是腔镜技术一个很好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分析液体敷料在包皮环切术后缓解疼痛、预防切口粘连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9~11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包皮环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术后切口采用液体敷料+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术后切口采用液体敷料覆盖;C组术后切口采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比较3组患者术后第2、4、6天换药时VAS疼痛评分、去除敷料后渗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2、4、6天换药时,A、B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切口渗血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第2天,VAS疼痛评分、切口渗血率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4、6天,除疼痛评分仍有差异外(P<0.05),切口渗血率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液体敷料能够减轻包皮环切术后换药疼痛,防止换药时因粘连而引起的切口撕裂渗血,进而加快切口愈合,联合凡士林纱布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TU-LESS)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07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3组:A组41例,TU-LESS全子宫切除术后于腹腔镜下缝合阴道残端;B组34例,TU-LESS全子宫切除术后经阴道缝合阴道残端;C组75例,行传统多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后在腹腔镜下缝合阴道残端。比较3组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3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手术、未发生术中并发症。3组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差值,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与B组、C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切口满意度及术后24 h的VAS评分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期间,3组腹部切口及阴道残端均愈合良好,仅A组有1例术后有阴道少量出血,考虑为缝线脱落吸收引起。经应用止血药物和阴道纱布填塞后出血停止。结论 TU-LESS全子宫切除术是可行及安全的,术者可根据手术经验,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外科免缝拉链联合医护一体化护理改善剖宫产切口美观度的效果。方法:将笔者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取外科免缝拉链进行缝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术后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切口甲级愈合率、切口美容效果、瘢痕宽度、瘢痕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24h、7d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切口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5d、30d、60d瘢痕宽度与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采取外科免缝拉链进行缝合处理能够发挥安全、快捷、简单等优势,配合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降低疼痛评分、提升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切口美观度,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乳晕缘切口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门诊手术室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随访,比较经乳晕缘切口组(A组66例)和经肿瘤原位切口组(B组75例)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切口瘢痕评分(VSS评分)及满意度.分析乳晕缘切口患者术后乳晕区感觉异常与切口长度及肿瘤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较B组有显著延长(P<0.01).两组中均有1例术后切口感染,均无术后血肿的发生.A组VSS评分和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组中,乳晕区感觉异常与肿瘤部位有关(P=0.02),尤以外下和内下象限的肿瘤切除术后易出现感觉异常,但未发现与切口长度有关(P=0.54).结论 乳腺良性肿瘤经乳晕缘切口手术安全、可靠,肿瘤暴露良好,术后瘢痕不显著,美体效果好,适于推广应用.但对于肿瘤位于外下和内下象限的,术后易出现乳晕区感觉异常,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乳外微小切口乳腺良性实体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对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乳腺良性实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 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切口,观察组采用乳外微小切口切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手术指 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乳房美容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 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7.86%(P<0.05);观察组 乳房外形、对称性、瘢痕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外微小切口乳腺良性实体肿瘤切 除术可减小创伤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切口愈合,美容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较高,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常恩 《中国美容医学》2013,(20):2018-2020
目的:探讨经乳房后间隙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的效果。方法:总结我院甲乳外科137例经乳房后间隙治疗乳腺纤维腺瘤,观察切口瘢痕及对乳房形态、功能的影响。结果:137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均完整切除,切口甲级愈合,切口美观,手术瘢痕不明显,乳房外形改变。36例术后患者产后哺乳正常。结论:经乳房后间隙治疗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入路科学,术后瘢痕隐蔽,乳房外形及功能效果满意,达到治病目的,同时符合美容要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乳晕切口联合乳腺腺体瓣成形术在乳腺纤维腺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进行了经乳晕切口联合乳腺腺体瓣成形术;同时期同一医疗组所做的乳腺肿物表面切口行纤维腺瘤切除术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乳房对称情况、患者满意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手术时间:研究组(49±5)mi n;对照组(36±6)mi n(P>0.05)。出血量:研究组(35±5)ml;对照组(28±6)ml(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43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42例患者术后对自身形体美观较为满意,45例患者术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35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22例患者术后乳房较为对称,15例患者术后对自身形体美观较为满意,37例患者术后2例复发。结论:此种切口设计联合乳腺腺体瓣成形术的突出优点是瘢痕隐蔽,乳腺手术部位无偏移,无塌陷,术后外观美容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腺瘤切除术的74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放射状切口,观察组采取环乳晕切口。比较2组患者术后双乳对称率、切口瘢痕美容满意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双乳对称率、切口瘢痕美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环乳晕切口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乳房外形好、切口美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完全腔镜与常规开放甲状腺切除术之间的差别,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甲状腺良性肿瘤130例,随机分为经胸壁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58例(腔镜组)和开放切除术72例(开放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开放组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显著多(长)于腔镜组(P <0.05),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费用、引流量、术后疼痛 VAS 分值显著少(短)于腔镜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患者美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开放组(P <0.05)。结论经胸壁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临床效果优于开放切除术,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是值得推崇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孔全腔镜皮下乳房切除术治疗WiesmanⅡ型男子乳腺发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1月对15例WiesmanⅡ型男子乳腺发育行经侧胸壁单孔腔镜皮下乳房切除术。彩超辅助下于皮下及乳腺腺体表面注射亚甲蓝混合利多卡因凝胶以标记患侧乳房边缘。取侧胸壁切口,置入单孔套管穿刺器,超声刀沿乳腺腺体后间隙剥离腺体,分离至胸大肌边缘时置入扇形嵌上挑腺体继续分离,直至环周亚甲蓝利多卡因凝胶全部显露。可弯曲五叶钳挑开皮瓣分离乳腺前间隙,完整切除患侧乳腺组织,自切口缓慢旋转取出标本。结果15例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55 min,(115.9±19.0)min;出血量10~22 ml,(15.5±3.8)ml。住院时间5~9 d,(6.4±1.2)d。术后病理:男子乳腺发育。所有患者乳房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术后乳头乳晕麻木,3个月后感觉逐渐恢复正常。15例术后3个月根据自制满意度评分表(0~10分)进行满意度评价,评分为8~10分,平均9.1分。15例随访6~12个月(平均7.8月),患侧无明显瘢痕,双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曲线自然,患者对术后乳房外形及对称性感觉满意。结论单孔全腔镜皮下乳房切除术治疗WiesmanⅡ型男子乳腺发育安全可行,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笔者医院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8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相同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抑郁、焦虑状态,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6个月乳房美容效果。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乳房形状、切口瘢痕、色素沉着、乳头(晕)感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改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术后美容效果的提高,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