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常规给予饮食控制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强化运动疗法,各组患者观察治疗,并随访至24 w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 w,24 w末进行血糖(BG)、血浆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脂(TG、TC)及体质量指数(BMI)的检测.结果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血浆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体质量指数分别进行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 w,24 w治疗组与对照组以上各种测评数值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耐量减低患者在饮食控制基础上结合持续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2.
曹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9):534-535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是一介于糖尿病与正常血糖之间的糖调节受损状态,有较高的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是IGT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在IGT阶段反映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几近消失,第一时相分泌与餐后血糖升高呈明显 相似文献
3.
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经OGIT确诊的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半随机性分为运动干预组(n=28)和非运动对照组(n=32)。运动组进行饮食干预的同时,坚持历时3年的规律的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疗法。对照组只进行饮食干预,不要求运动疗法。观察期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糖尿病发病率变化,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分析干预结果。结果:①观察期前/观察期后100g馒头餐0,120,180min的血糖水平(mmol/L),对照组依次为:6.32&;#177;0.57/7.17&;#177;1.49,10.07&;#177;0.49/11.18&;#177;1.17,8.19&;#177;0.67/8.03&;#177;1.04;运动组依次为:6.34&;#177;0.45/6.32&;#177;1.76,10.14&;#177;0.74/9.46&;#177;1.53,8.31&;#177;0.39/7.26&;#177;1.72。组内比较:对照组在0,120min显著性升高(t=3.01,2.14,P&;lt;0.01~0.05);运动组在120,180min显著性下降(t=-2.12,-2.79,P&;lt;0.01~0.05);组间比较:观察期后运动组在0,120,180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02,-4.91,-2.10,P&;lt;0.01~0.05)。②观察期前/观察期后100g馒头餐0,120,180min的胰岛素水平,对照组依次为:2.91士0.41/3.12士0.43,4.83&;#177;0.43/4.85&;#177;0.41,4.56&;#177;0.46/4.52&;#177;0.41;运动组依次为:2.92&;#177;0.44/2.65&;#177;0.45.4.87&;#177;0.43/4.63&;#177;0.43,4.53&;#177;0.45/4.27&;#177;0.43;对照组0min显著性升高(t=1.99,P&;lt;0.05);运动组0,120,180min水平显著性下降(t=-4.27,-2.03,-2.30,P&;lt;0.01~0.05)。组间比较:观察期后运动组在0,120,120min显著性低于对照组(t=-4.27,-2.03,-2.30,P&;lt;0.01~0.05)。③糖尿病发病率:3年中转变为糖尿病者对照组13例,运动组4例,运动组发病显著低于对照组(t=-5.10,P&;lt;0.05)。④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观察期后运动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结论:运动干预疗法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者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降低体质量指数,减轻胰岛素抵抗、延缓或减少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经OGIT确诊的胰岛素抵抗患者60例,半随机性分为运动干预组(n=28)和非运动对照组(n=32)。运动组进行饮食干预的同时,坚持历时3年的规律的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疗法。对照组只进行饮食干预,不要求运动疗法。观察期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糖、血胰岛素水平、体质量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糖尿病发病率变化,进行组内和组间对比,分析干预结果。结果:①观察期前/观察期后100g馒头餐0,120,180min的血糖水平(mmol/L),对照组依次为:6.32±0.57/7.17±1.49,10.07±0.49/11.18±1.17,8.19±0.67/8.03±1.04;运动组依次为:6.34±0.45/6.32±1.76,10.14±0.74/9.46±1.53,8.31±0.39/7.26±1.72。组内比较:对照组在0,120min显著性升高(t=3.01,2.14,P<0.01~0.05);运动组在120,180min显著性下降(t=-2.12,-2.79,P<0.01~0.05);组间比较:观察期后运动组在0,120,180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02,-4.91,-2.10,P<0.01~0.05)。②观察期前/观察期后100g馒头餐0,120,180min的胰岛素水平,对照组依次为:2.91±0.41/3.12±0.43,4.83±0.43/4.85±0.41,4.56±0.46/4.52±0.41;运动组依次为:2.92±0.44/2.65±0.45,4.87± 相似文献
5.
运动对超重/肥胖型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炎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对超重/肥胖型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循环中炎症相关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内皮细胞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超重/肥胖型IGT患者入选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予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运动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强度及时间。观察血中IL-6、sE-selectin及体重变化。结果:超重/肥胖型ICT患者的血循环中IL-6、sE-Selectin明显升高,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经12周的干预治疗研究IGT患者体重减轻,运动组减轻体重较对照组更明显4.82±2.12kg,2.35±2.14kg(P<0.01)。伴随着血糖和体重的下降IL-6、sE-selectin明显降低,运动组改善更明显。相关分析显示:sE-selectin与体重指数(BM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均<0.01)。结论:超重/肥胖型IGT患者已有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而运动干预能使这些异常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至今仍然不能彻底根治,只有采取正规的综合治疗才能控制.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原则就是人们熟知的"五驾马车",运动疗法是其中之一.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为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本措施,只有基础牢固,药物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美国的一项研究[1]要求参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每周走3~4 d,3 km/次,一部分人单纯饮食控制,一部分人饮食控制加上述运动方案.20周时,单纯饮食控制者体质量平均减少7 kg,而饮食+运动者体质量平均减少13 kg,而这样的体质量降低相当于降低了7%~13%.饮食+运动组83%的人减少了降糖药,而单纯控制饮食组只有37%的人减少了降糖药.另有研究提示,体质量降低3%~5%,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66%~1%[2].可见无论何时都要切记:运动是糖尿病患者降糖的有利武器,又常常是既经济又高效的.我科自2007年开始,实施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效果明显,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睡眠状况、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精神/宗教、社会关系、生理、独立性、环境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笔者结合临床指导糖尿病患者运用运动疗法恢复体能情况,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8年3月至2000年12月我院共收治76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82年WHO糖尿病标准诊断分型Ⅱ型糖尿病,男47例,女29例,年龄38~83岁,平均59.3岁,病程4~16年。1.2 方法(1)运动前检查:如果选择下肢运动,应注意双足检查,如有脚癣、糖尿病足、双脚有破溃等均不能选择跑步散步,必须治疗双足病患。另外,还应注意鞋袜松软穿着适宜,以免运动中摩擦造成皮肤破损。40岁以上的患者在运动前要进行心电运动试验检查,以免并发心脏病。(2)运动方式:①步行… 相似文献
9.
2002-01~2004-12我院共收治心肌梗死患者74例,笔者结合临床指导心肌梗死后康复期的患者实施运动疗法,恢复体能情况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男45例.女29例,年龄36~75(平均63)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康复组38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及早期接受溶栓治疗的例数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价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糖耐量减低患者76例,对其进行系统、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课程并随访调查,比较糖耐量减低患者在项目实施6个月后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和自我管理改变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6个月后糖耐量减低患者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甘油三酯等代谢指标均明显改善,对糖尿病知识和技巧掌握的优良率达86.8%,自我管理行为亦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提高糖耐量减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早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认知态度、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延缓、降低糖尿病的发生、进展。 相似文献
12.
徐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5):8-9,14
目的:探讨采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超重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湿浊内蕴证)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接受非药物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口服,采用化浊解毒法为主,疗程均为90 d。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PG、2 h PG、FINS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组TG、LDL治疗后有下降(P0.05),对照组中TG无明显改变,LDL治疗后有下降(P0.05),治疗后TG、LDL两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BMI指数两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以化浊解毒法为主的中药汤剂与盐酸二甲双胍均有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化浊解毒法有更好的降低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睡眠质量、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6例MHD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嘱患者维持原生活方式和运动状态不变,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睡眠质量得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和生理健康总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消除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个体化运动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个体化运动疗法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3例抑郁症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结合心理干预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运动疗法。47例患者仅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采用个体化运动疗法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P〈0.01)。结论个体化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抑郁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超声检查技术研究糖耐量减低及糖耐量减低伴吸烟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为防止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超声检查技术研究糖耐量减低及糖耐量减低伴吸烟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为防止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疗法教育指导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强化其进行有治疗目的的运动锻炼,探讨实施运动教育指导的效果。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强化运动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强化运动组除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实施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外,增加运动强化教育指导,评价2组患者运动时间、规律运动、运动强度、运动不适、运动前后血糖、血压、体重等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应以中、低强度的规律运动为主,心率指数达到40%~60%,于餐后30~60 min运动,每天坚持2~3次为宜,强化运动组患者经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治疗后,血糖、血压、体重等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指导糖尿病患者每日分次、小量、餐后进行中、低强度的规律运动,能有效地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减少运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强化其进行有治疗目的的运动锻炼,探讨实施运动教育指导的效果.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10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强化运动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强化运动组除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实施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外,增加运动强化教育指导,评价2组患者运动时间、规律运动、运动强度、运动不适、运动前后血糖、血压、体重等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患者应以中、低强度的规律运动为主,心率指数达到40%~60%,于餐后30~60 min运动,每天坚持2~3次为宜,强化运动组患者经教育、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治疗后,血糖、血压、体重等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指导糖尿病患者每日分次、小量、餐后进行中、低强度的规律运动,能有效地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减少运动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资源,收集对IGT患者进行1年或1年以上生活方式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干预组空腹血糖(1年后P<0.01,2年后P<0.01),餐后2h血搪(1年后P<0.01,2年后P<0.01)和糖尿病累计发病率均显著降低(第3年P<0.01,第6年P<0.01).结论 对IGT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