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充气压迫法用于经桡动脉CAG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择期接受经桡动脉CAG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术后改良组以改良充气压迫法压迫桡动脉,常规组采用常规充气方法压迫桡动脉。比较两组压迫桡动脉2 h、4 h末患者肿胀溢水量及数字疼痛评分,压迫6 h后去掉压迫器时桡动脉穿刺点出血情况以及术后24 h穿刺侧桡动脉闭塞情况。结果改良组压迫桡动脉2 h、4 h末肿胀溢水量、数字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均0.01)。穿刺点压迫6 h后去掉压迫器时,改良组出血3例,常规组2例;术后24 h改良组桡动脉闭塞1例,常规组2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结论改良充气压迫法可减轻经桡动脉CAG患者术后穿刺侧肢体肿胀及疼痛,且不增加穿刺点出血及血管闭塞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轻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患者术后术侧肢体的肿胀、疼痛程度。方法将196例择期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99例与干预组97例。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指康复操锻炼。观察两组手掌周径、疼痛程度、出血情况。结果干预组手掌周径(术后4、12 h)显著小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康复操锻炼可缓解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术侧手部肿胀程度及疼痛感,不会增加穿刺点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六步手指操对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肢体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行PCI术的10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六步手指操进行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术后术侧肢体疼痛、肿胀程度和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h和24h术侧肢体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后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六步手指操可有效改善经桡动脉行PCI术后患者患侧肢体疼痛和肿胀情况,可有效提升术后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观察组采用宽胶带压迫止血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 两组各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出血;观察组SpO<,2>值,患侧手指发绀、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宽胶带压迫穿刺处止血法效果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不同压迫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法.观察组采用宽胶带压迫止血法,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两组各有2例患者发生局部出血;观察组SpO2值。患侧手指发绀、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宽胶带压迫穿刺处止血法效果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用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P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术前24h内实施NLIP干预3次。结果术后6h干预组中指指根围度增加幅度、疼痛评分及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NLIP能有效改善PCI患者术后肢体肿胀及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改良冰敷法在前牙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同期种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2例前牙GBR同期种植的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清水冰袋以传统方法于术后24h内根据术区肿痛、出血情况间断自行冰敷。干预组使用15%乙醇冰袋根据冰敷时间表进行冰敷。即术前给予自制15%乙醇冰袋术区冰敷15min后再手术,手术后立即冰敷3h,并于术后第1、2、3天进行1h冰敷。对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疼痛、面部肿胀度分级分别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第1天术区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干预组面部肿胀、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良冰敷可以缩短前牙GBR同期种植患者的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出血、疼痛、肿胀反应,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的322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对照组)中123例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预防护理措施应用于350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干预组),包括规范使用TR-band止血器,加强医护沟通和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减压及加强巡视观察等。结果干预组止血器压迫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沿桡动脉路径外周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压迫止血效果,减少穿刺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的322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对照组)中123例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预防护理措施应用于350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干预组),包括规范使用TR-band止血器,加强医护沟通和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减压及加强巡视观察等.结果 干预组止血器压迫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沿桡动脉路径外周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压迫止血效果,减少穿刺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颈部冰敷对降低腔镜甲状腺术后患者颈部疼痛、出血及肿胀的效果.方法 将64例腔镜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手术切口包扎后立即给予间断冰敷颈部(第2肋以上,避开心前区);冰敷2h后撤去冰袋,休息1h再颈部冰敷2h,如此反复至术后48h停用;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回病房后再行颈部冰敷.观察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引流量及颈部肿胀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6h、12 h、24 h、48 h的伤口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颈部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时腔镜甲状腺术后患者行早期颈部冰敷,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伤口出血,有利于早期消除颈部肿胀.  相似文献   

11.
郑锐  辜莹  何细飞  周舸  陶敏 《护理学杂志》2023,28(18):55-58
目的 探讨组合式压迫止血器在经肱动脉路径行冠脉动脉介入治疗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经肱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60例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3M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常规止血方法,观察组采用组合式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比较两组压迫止血即刻,术后2 h、4 h、6 h出血发生率、局部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压迫24 h局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段局部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出血发生率和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组合式肱动脉止血器应用于经肱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压迫止血效果良好,操作安全且能减轻患者疼痛,预防压力性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训练对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90例,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缺血预适应48h组(预适应1组)及缺血预适应72h组(预适应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术前宣教及术后护理,缺血预适应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前分别实施缺血预适应训练48h、72h,术后(拔鞘管后)6h观察患者肢体掌腕部肿胀度及疼痛度。结果缺血预适应72h患者在术后6h术侧上肢掌腕部疼痛评分、术侧肿胀值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拟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者术前实施72h缺血预适应训练可以降低患者术侧肢体掌腕部的肿胀度和疼痛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止血器第1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1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压迫型止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术后1h松解0.5圈,每隔2h松解0.5圈,术后6h后完全松解,共松解4次;对照组术后压迫2h开始减压,每隔2h松解0.5圈,至术后6h完全松解,共松解3次。结果观察组创口渗血,肢端肿胀、麻木,水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2、3、4、5、6h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时第1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桡动脉介入术后1h,以后每隔2h松解0.5圈至6h后完全松解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适宜的局部压迫方法,以预防或减轻穿刺局部出血。方法将15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3块无菌纱布条按压穿刺点,再以普通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介入术后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方向放置小纸筒。再以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出血为宜。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淤血及肢体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在1块小纱布上加小纸筒压迫局部,再予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效果确实、止血简便。护理人员加强术前护患沟通、术后手部血液循环及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障止血措施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颈部冰敷对降低腔镜甲状腺术后患者颈部疼痛、出血及肿胀的效果。方法将64例腔镜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手术切口包扎后立即给予间断冰敷颈部(第2肋以上,避开心前区);冰敷2h后撤去冰袋,休息1h再颈部冰敷2h,如此反复至术后48h停用;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回病房后再行颈部冰敷。观察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引流量及颈部肿胀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6h、12h、24h、48h的伤口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颈部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腔镜甲状腺术后患者行早期颈部冰敷,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伤口出血,有利于早期消除颈部肿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证实桡动脉压迫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操作及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5月1日有关桡动脉压迫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经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8篇RCT文献共2 39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首次减压开始时间为术后1 h,其术后疼痛发生率、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后2 h开始减压(P<0.05,P<0.01),桡动脉闭塞率统计学差异为临界状态(P=0.05),出血、肿胀、麻木、淤斑、水疱及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从术后1 h开始减压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及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桡动脉闭塞有待更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木质圆柱止血棒用于股动脉拔鞘后止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良股动脉鞘管穿刺点的压迫方法,解决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拔鞘止血耗时长、费力等,并减轻患者不适感。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指压后盐袋加压止血法,改良组采用自制木质圆柱止血棒加压止血。结果改良组压迫止血时间、患者紧张感和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后拔鞘采用自制木质圆柱止血棒压迫止血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疏通乳房,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将1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后采用传统的挤奶方法疏通乳房;观察组采用改良马迈式挤奶法进行乳房疏通。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房舒适度评分、乳房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P0.05。观察组术后5d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应用改良马迈式挤奶法可有效疏通乳房,从而降低产后乳房胀痛度,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组压迫方法对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桡动脉的影响。方法:2010年3月~2011年6月于我院心内科病房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6例,对照组174例。两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后均使用手腕式充气止血带压迫止血。实验组于术后1h第一次减压,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于3h、冠状动脉造影加支架术(PCI)患者于4h后取止血带,改用无菌纱布条加绷带环绕包扎,24h后取下纱布。对照组于术后2h第一次减压,CAG者6h、PCI者8h后完全解除压力,无出血者取下止血带,用无菌敷贴覆盖穿刺点,有出血者再次充气加压直至不出血。观察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桡动脉穿刺处出血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从桡动脉穿刺处出血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等方面比较两组均有明显差异。术后1h开始减压没有发生出血。结论:3~4h取止血带后改用纱布条加绷带环绕止血在舒适度和术侧肢体并发症方面优于单纯用手腕式充气止血带加压6~8h后取止血带。术后1h后开始减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局部压迫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适宜的局部压迫方法 ,以预防或减轻穿刺局部出血.方法 将15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介入术后用3块无菌纱布条按压穿刺点,再以普通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介入术后用1块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沿血管方向放置小纸筒,再以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松紧以穿刺点不出血为宜,结果 观察组桡动脉穿刺局部淤血及肢体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经挠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在1块小纱布上加小纸筒压迫局部,再予优格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效果确实、止血简便.护理人员加强术前护患沟通、术后手部血液循环及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对于保障止血措施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