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991年Guglielmi发明了名的可操纵电解脱铂微弹簧圈,简称GDC(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成功率,成为介入治疗时代的开端。GDC操作简便,可以避免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副作用。正确处理和预防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护理至关重要,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1991年Guglielmi发明了著名的可操纵电解脱铂微弹簧圈,简称GDC(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成功率,成为介入治疗时代的开端。GDC操作简便,可以避免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副作用。正确处理和预防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护理至关重要,通过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积极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及早发现并发症,优质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介入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静静  裴兰兰  姜水灵 《妇幼护理》2024,4(10):2474-2476
目的 探究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中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2 月至 2023 年 1 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 51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 例)和试验组(26 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开展围术期强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恢复情况、术前焦虑情绪、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术前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配合围术期强化护理干预,能改善围术期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24例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整个病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术前避免一切颅压增高的因素,术后除注意体位及穿刺部位的护理,重点观察术后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采取相关护理,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4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162-1163
2004—01~2005—10我科对2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先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15~68(平均46)岁。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颅内动脉瘤11例,全部病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且无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脑外科收治的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50例患者均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并配合给予精细的围术期护理,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配合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其中治愈48例,重残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治愈率达96.0%,死亡率为0%。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同时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的治愈脑动脉瘤破裂,同时对于某些特殊的脑动脉瘤如形态复杂多变、位置特殊手术不能达到的肿瘤,介入治疗均可有效的治疗,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脑动脉瘤栓塞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的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我科2007-06-2010-06收治168例脑动脉瘤栓塞的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谢玉芹  张文玲 《家庭护士》2009,7(12):1092-1093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的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是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死残率高[1].我科2005年1月-2007年2月开展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4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12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结果:所有患者一次栓塞成功,达到止血目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栓塞对顽固性鼻出血疗效肯定,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脑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动脉瘤好发于青壮年,它的严重后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ahagzeSAH)和交通性脑积水,是导致患者残废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我科1990年12月~2002年3月共收治76例可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28例,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积极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急救;术后积极做好预防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2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是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的保障,积极有效的观察与护理能提高介入栓塞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可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主要见于40~60岁中年人。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材料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的运用,使介入治疗成为动脉瘤的一项可靠治疗手段,该项微创技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少,容易被接受。我科2007年8~10月应用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12月16例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及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缺血性脑动脉狭窄及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中,术中发生动脉痉挛6例、颈动脉窦反应1例;术后24 h内发生脑栓塞3例,再发脑梗死3例,颈动脉窦反应、造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支架植入+脑动脉瘤栓塞治疗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3月-2019年12月13例经股动脉穿刺行支架植入及弹簧圈栓塞治疗缺血性脑动脉狭窄及动脉瘤护理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术中术后均存在一定风险,其中脑栓塞3例,动脉痉挛6例,颈动脉窦反应2例,过敏1例,膀胱出血1例,经过围手术期精心治疗与护理,无脑出血、深静脉血栓及护理并发症,恢复良好无致残及死亡。结论 脑血管狭窄支架植入联合瘤栓塞治疗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在于,关注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及控制情况;关注时间节点即术中血流重新分布时、术后24h内;关注手术部位尤其颈动脉;关注患者病情如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尤其血压、心率、皮肤等,异常及时处理;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全程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从而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20.
魏乐  王艳梅  王彩虹 《全科护理》2014,(21):1979-198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破裂出血72h内4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期动脉瘤护理方法,及时安排手术及处理并发症等护理重点。[结果]42例病人发现动脉瘤44枚,42个动脉瘤全部栓塞成功,其中完全栓塞30例,次全栓塞9例,不全栓塞3例,支架辅助7例。[结论]围术期心理、血压监测、水电解质的观察都是护理的重点,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可以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病人预后与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