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崔灵灵  潘爱红  戴玲 《护理学报》2016,23(21):42-45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在医院静脉输液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静脉治疗小组,定期修订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培训;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监督体系,研究、解决我院静脉输液质量方面的重要问题;开展静脉输液调查,明确静脉治疗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建立并组织实施静脉输液的指标监测、信息收集和反馈等。比较静脉治疗小组成立的第1、第3、第5年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指标、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及小组成员静脉输液综合成绩。结果静脉治疗小组成立的第1、第3、第5年药物错误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静脉输液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输液反应发生率、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性钢针使用率下降、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及输液港使用率上升,3年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间小组成员静脉输液综合成绩逐年上升(P<0.05)。结论静脉治疗专业小组有利于静脉输液质量的持续性改进,促进了静脉输液治疗专业的发展,为静脉输液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敏  王国蓉  秦英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1088-1090
目的探讨多学科专业小组在医院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建立由管理、医疗、护理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专业小组,由专职人员实施静脉置管、门诊维护、质量管理和信息统计等工作,定期发布静脉输液质量管理信息,形成完善的静脉输液服务和管理体系。结果①多学科专业小组发展了6种途径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实现化疗患者钢针"零容忍",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为0,2008~2011年,平均每月置管量由285例/月增至742例/月。②优化了静脉通路选择:PICC置管由31例/月增至243例/月,颈外静脉导管由最高197例/月降至38例/月,股静脉导管由最高151例/月降至45例/月。③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由86%提高至98%,导管尖端位置首次检查准确率由69%提高至98%;PICC平均留置时间由30d提高至226d,最长留置时间由128d提高至392d;患者对静脉输液服务的投诉由最高5次/年降至0。结论多学科专业小组参与静脉输液质量管理有利于质量持续改进,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843-1845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对ICU中心静脉导管(CVC)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入住ICU并在ICU留置CVC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10月入住ICU并在ICU留置CVC的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静脉治疗小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导管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建立静脉治疗小组可有效减少CVC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及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肾内科诊治的124例慢性肾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病人透析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透析期间应用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进行护理,两组观察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及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期间的感染、出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敌对、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入院时、住院治疗过程中和出院时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应用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能有效促进医护患关系,缓解病人心理状况,从而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质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该院2012年5月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随机选取实施前后6个月内行PICC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及满意度,统计实施前后6个月内完成PICC置管例数、投诉例数、纠纷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投诉和纠纷发生率(3%)明显低于实施前(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提高社区老年抑郁倾向人群生存质量,并建立适合社区老年抑郁倾向人群的新型社区护理模式.方法 用抑郁老年量表(GDS)在吉林市某社区筛查出78例抑郁倾向的老年人,按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9例.小组干预方案对干预组实施为期8周的小组干预,每个小组总干预时间为期8周,1次/周,共连续进行8次,干预持续时间为90min/次.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2组抑郁程度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研究对象在生存质量的各维度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小组干预模式在社区对老年抑郁倾向人群进行干预是可行、有效的,形式合理,可适用于社区老年心理卫生保健,可以为社区老年抑郁患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做法与体会。方法:通过建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组织培训、规范PICC操作和维护流程、网络化登记管理、开展会诊和新技术新项目、多种形式使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知识等,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结果: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降低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提升。结论: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实践在提升PICC护理质量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和成效展开分析与观察。方法择选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40例静脉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在此期间,我院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所选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措施,对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一次性穿刺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护理结果得出,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结果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5%,实施前后结果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护理管理干预对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的管理干预方法。方法通过制订静脉输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提高批量配液速度的训练,开展难穿刺静脉方法的研究和人力资源调整等干预措施加强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管理。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和配液速度比较优于干预前(均P〈0.05)。结论通过护理管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静脉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组干预模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效果,观察治疗前后组员的焦虑、抑郁、自我评价及行为改善情况,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择2004-05/07北京友谊医院临床心理科诊断为抑郁或抑郁状态的北京不同大学的1~4年级的在校学生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19~24岁。采用小组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小组由组长和副组长两位治疗师带领,治疗1次/周,3h/次,干预8次。每次干预设有主题,采取半结构式治疗形式,安排活动,引发组员思考、讨论和领悟,并对组员引发出的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去除一些情绪和不合理思维,增加彼此的共鸣与支持。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程度,采用小组成员自我评价表进行成员的自我评定。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0例参加小组治疗的学生无脱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小组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因子评分比治疗前极显著降低(2.94&;#177;0.38,1.86&;#177;0.59,t=5.07,P〈0.01),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2.83,3.90,3.53,3.28,P〈0.05)。②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比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32.20&;#177;3.82,40.30&;#177;6.34,t=4.126,P〈0.01;35.50&;#177;5.31,48.60&;#177;7.16,t=4.701,P〈0.01)。③组员在对自己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信赖自己、信任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与他人沟通、与他人合作方面都有较高评价,自觉比以前开朗、自信,相信自己能够面对各种问题,掌握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技术和沟通的方法,对小组过程和活动比较喜欢。结论:小组治疗对于大学生抑郁是一种较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治疗后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升高,自觉有信心、有能力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能有效改善抑郁大学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和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组干预模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效果,观察治疗前后组员的焦虑、抑郁、自我评价及行为改善情况,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择2004-05/07北京友谊医院临床心理科诊断为抑郁或抑郁状态的北京不同大学的1~4年级的在校学生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19~24岁。采用小组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小组由组长和副组长两位治疗师带领,治疗1次/周,3h/次,干预8次。每次干预设有主题,采取半结构式治疗形式,安排活动,引发组员思考、讨论和领悟,并对组员引发出的问题给予关注和指导,去除一些情绪和不合理思维,增加彼此的共鸣与支持。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健康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程度,采用小组成员自我评价表进行成员的自我评定。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0例参加小组治疗的学生无脱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小组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的强迫因子评分比治疗前极显著降低(2.94±0.38,1.86±0.59,t=5.07,P<0.01),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评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2.83,3.90,3.53,3.28,P<0.05)。②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比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32.20±3.82,40.30±6.34,t=4.126,P<0.01;35.50±5.31,48.60±7.16,t=4.701,P<0.01)。③组员在对自己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信赖自己、信任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与他人沟通、与他人合作方面都有较高评价,自觉比以前开朗、自信,相信自己能够面对各种问题,掌握了一些调节情绪的技术和沟通的方法,对小组过程和活动比较喜欢。结论:小组治疗对于大学生抑郁是一种较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治疗后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升高,自觉有信心、有能力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能有效改善抑郁大学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和应对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靖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900例,其中2016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12月和2018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00例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比较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实施前(2016年)、后(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比例、护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以及用药错误、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7年、2018年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6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均显著低于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静脉留置针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7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3.67%,均显著低于2016年的15.00%,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2016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以及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业小组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2015.6月开始,利用手术室专业小组成员与非小组成员护士一对一进行工作实绩督导,分析被指导护士工作各环节得分情况,以及同阶段质量标准扣分情况对比。结果 经督导后,被指导护士工作环节得分明显提高(P<0.05),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扣分稳步下降(P<0.05)。结论 手术室专业小组进行一对一工作督导有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手术室护士工作间的和谐以及护士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科室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监控小组对甘露醇致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在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监控小组前后(2011年及2017年)观察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使用甘露醇患者的静脉炎发生及分级情况,2011年观察结果作为建立质量监控小组前基线数据,将基线数据与建立质量监控小组后的2017年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建立静脉输液质量监控小组前(对照组)观察58例,建立后(观察组)59例。对照组有49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发生率为84.0%,其中Ⅰ级13例,Ⅱ级25例,Ⅲ级7例,Ⅳ级4例;观察组有3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发生率为50.8%,其中Ⅰ级12例,Ⅱ级13例,Ⅲ级5例;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级别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留置相同时间和使用相同量甘露醇静脉炎发生率及分级隋况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静脉治疗护理中应用规范化管理干预措施后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3月24日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793例(干预前)和2019年4月11日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者787例(干预后)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后输液工具的选择、穿刺部位的选择、导管的维护及固定、输液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合理性大幅度提高,穿刺部位的选择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符合率更高,导管固定与维护不合理发生率降低,从而使并发症减少。结论:强化静脉治疗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与临床督导力度,可大幅度提高静脉治疗护理技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组干预对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入院的癌症患者的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小组干预模式。分别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于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对两组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组癌症患者照顾者在心理领域、社会领域、总体感受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组干预能够提高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在心理领域、社会领域、总体感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改善该群体的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专科护士为核心的静脉治疗小组在深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为深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意见。方法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静脉治疗小组,监控全院深静脉治疗的质量,比较组建静脉治疗小组前后常见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结果静脉治疗小组干预后,全院护士深静脉治疗护理质量问题总数明显减少(P 0. 01),导管维护期间贴膜固定不规范、贴膜内有血迹、未使用透明敷料、标注时间不规范等问题发生率降低(均P 0. 01)。结论建立以专科护士为核心的静脉治疗小组并进行深静脉治疗质量监控,有助于规范护士操作行为,提高深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有利于深静脉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管理小组干预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5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按产前检查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保健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孕期保健与护理基础上应用管理小组模式实施护理干预至临产前,比较两组孕妇空腹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空腹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实施管理小组干预模式可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降低围生期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横断面调研改进静脉治疗质量对选择输液工具的影响。方法:利用金数据在线创建《静脉治疗横断面调研表》表单,统一培训护士,通过手机扫入二维码对65个临床科室的静脉治疗状况进行横断面调研,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改善措施并比较实施前后输液工具的使用状况。结果:实施后钢针使用率、留置针使用率均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钢针选择不规范率、留置针选择不规范率及无针输液连接率均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横断面调研是静脉治疗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降低钢针的使用率,提高并规范了留置针的使用率,对实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有促进作用,利于静脉治疗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