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益于机械通气的最佳体位,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120例住院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采取床旁超声测量平卧位、30°、40°、60° 4种卧位膈肌功能状态机械通气效果的参数。结果 4种卧位膈肌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30~40°卧位膈肌活动度较佳;不同卧位机械通气中,卧位角度越小气道顺应性越好,吸气阻力越高,呼气阻力越低(均P<0.05);卧位角度越小,支持压力越低,通气效果更佳(均P<0.05)。结论 COPD患者不同卧位膈肌功能状态及机械通气效果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一般情况下建议选取30~40°卧位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通过超声检查评估急性肠梗阻术后机械通气24 h和48 h的膈肌功能恢复情况。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67例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根据机械通气后有无合并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在机械通气24 h及48 h收集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膈肌超声检查记录膈肌偏移度(DE)、膈肌增厚分数(DTF)。对比分析不同时间各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脓毒症组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较非脓毒症组显著延长(t=3.096、4.796,P<0.01)。机械通气24 h,脓毒症组的DTF低于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9,P<0.001),两组间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48 h后,脓毒症组的DTF和DE均较非脓毒症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2.897,P<0.01);此外,两组DTF和DE也均较机械通气24 h降低(P<0.05)。DTF可作为评估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膈肌功能恢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交替性床头抬高方式在神经外科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6例神经外科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7例和观察组229例。对照组床头抬高30~45°;观察组采用交替性床头抬高30~45°和20~30°,每2小时变换1次。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床头抬高依从性。结果患者入住ICU期间,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床头抬高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交替性床头抬高在不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同时,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4.
董雪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12):1228-1230
<正>临床上机械通气常应用于呼吸衰竭、危重症患者以及全麻手术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对于需脱离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来说,确定合适的拔管时机对其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过早的拔管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甚至再插管等不良结果,而延迟拔管使患者气管阻塞、气管狭窄引起肺炎,进而预后较差。因此,确定合适的拔管时机仍然是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长时间机械通气可影响膈肌功能,导致膈肌萎缩、收缩功能障碍,成为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ventila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综合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ICU护理常规给予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机械通气24h内开始实施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干预后对两组肌力变化、Barthel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出院前1天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CU获得性肌无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可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力和自理能力,预防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韩小云 《护理学杂志》2006,21(17):14-15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膈肌功能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6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PCV通气模式组(P组)和VCV通气模式组(V组),每组33例。麻醉诱导完成后均使用VCV通气,P组在气腹开始后切换为PCV至手术结束;V组在气腹开始后维持VCV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腹时间、气腹结束至拔管时间、苯磺顺阿曲库铵总量、拔管后即刻警觉/镇静观察评分(OAA/S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拔管后即刻、拔管后30 min的膈肌移动度(DE)、膈肌收缩速度(DCV)、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记录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 min后膈肌功能障碍发生率、术后第1~3天PPCs发生率。结果 与V组比较,P组拔管后即刻DE明显增快(P<0.05),拔管后即刻和拔管后30 min DCV明显增快(P<0.05),术后第1天PP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  相似文献   

8.
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效果。方法将84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床上锻炼方法,行四肢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拉力器械实施器械拉力操锻炼。结果观察组干预第7天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器械拉力操可促进ICU卧床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ICUAW,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杨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22):57-58
目的 探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61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持续声门下吸引)和观察组31例(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法既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亦可延迟VAP的发生时间,并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丙泊酚复合纳布啡对肠镜检查患者膈肌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无痛肠镜检查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n=20)∶丙泊酚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纳布啡组(F组)。F组患者在丙泊酚输注前1min静脉推注纳布啡0.1mg/kg,P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TCI模式给予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2μg/ml,逐渐调整靶浓度,直至Ramsay镇静评分为5分,开始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中根据Ramsay评分调整丙泊酚靶浓度。超声监测患者右侧膈肌运动情况。记录患者入室平静呼吸时(T0)、丙泊酚输注后Ramsay评分5分时(T1)以及肠镜检查结束后Ramsay评分2分时(T2)的SpO2、MAP、HR、PETCO2、RR、膈肌运动幅度(DM)、吸气末膈肌厚度(TEI)、呼气末膈肌厚度(TEE),计算膈肌厚度变化率(DTF)=(TEI-TEE)/TEI。记录心动过缓、低血压、体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MAP和SpO2明显降低,HR和RR明显减慢,PETCO2明显升高(P 0.05);P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F组(P 0.05);T1、T2时F组DM明显长于,T1时DTF明显高于P组(P 0.05)。P组2例发生体动反应,F组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呼吸抑制和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丙泊酚比较,丙泊酚复合纳布啡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对无痛肠镜检查患者膈肌运动的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建立及实施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定时翻身、拍背、排痰等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护理上经多学科协作评估,应用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握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能显著缩短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一次性脱机成功率,帮助患者恢复肌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湿棉球擦拭法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5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湿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先用干棉球擦拭,再用湿棉球擦拭。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2级以上口腔异味和黏膜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干湿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清除表面的分泌物和附着在口腔内的细菌,促进口腔舒适清洁,因而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左胸保留膈肌食管裂孔术式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接受食管癌手术的68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左胸保留膈肌食管裂孔术式,对照组采用经左胸切开膈肌术式。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膈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及1个月的MVV%、FEVl%、FVC%及ΔPaO_2、ΔPaCO_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MVV%、FEVl%、FVC%及ΔPaO_2、ΔPaC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左胸保留膈肌食管裂孔的食管癌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的呼吸功能,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效预防或减轻无创机械通气压迫性损伤的干预措施。方法将80例采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呼吸机面罩辅助呼吸;观察组增加易发因素评估、置额垫、适当休息、局部按摩、保持干燥、清洗消毒等多项预防保护措施。结果观察组行无创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1);皮肤损伤程度第2~15天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综合性预防干预可有效减少无创机械通气患者面罩压迫性损伤发生率和减轻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ESCAPE策略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65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软件分为干预组(n=86)、对照组(n=79)。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及循环监测、常规镇痛镇静护理、药物不良反应及脏器功能监测。干预组采用ICU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ESCAPE策略,包括早期活动、睡眠管理、每日唤醒及自主呼吸试验、精神状态评估、情感支持、镇痛镇静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ESCAPE策略可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意义。方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温加湿器联合开放性吸痰。比较两组VAP发生率、VAP发病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不同时间通气参数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VAP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不同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通气的各项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能够延缓并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膈肌折叠术适应证及其使患儿脱离呼吸机的益处。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完成婴儿(1岁)心内直视手术2 692例中同期经B超及胸部X线检查诊断膈肌麻痹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12(4.5±4.2)个月,体重2.9~8.5(5.6±2.2)kg。双侧膈肌麻痹6例,左侧膈肌麻痹10例,右侧膈肌麻痹15例。患儿均呼吸机辅助呼吸,脱离呼吸机困难,31例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膈肌折叠手术。结果 31例患儿均行膈肌折叠术,膈肌折叠术前机械通气时间123~832(420±223)h,折叠后机械通气时间15~212(75±5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儿均顺利脱离呼吸机辅助,治愈出院。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膈肌麻痹时,常常难以顺利脱离呼吸机。膈肌折叠是非常安全、简便的治疗手段,有利于脱离呼吸机或改善呼吸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膈肌是重要的呼吸肌,肺总吸气量的75%由膈肌负担,膈肌受损会防害通气和氧气输送[1-2]。膈肌还有其他功能,例如增加腹内压帮助排尿、排便、呕吐,在食管裂孔处施加压力而预防胃-食管反流[2]。膈肌功能不全是呼吸困难、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常见病因,上腹部手术、创伤、肿瘤、机械通气、慢性肺部疾病、肌间沟神经阻滞等均会导致膈肌功能不全[3]。观察和测量膈肌的运动对于膈肌功能的评估十分重要,传统评估膈肌功能的方法有胸部X线片、直立位荧光透视、MRI、  相似文献   

19.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CASH理念结合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舒适化浅镇静管理结合早期活动。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和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eCASH理念结合早期活动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降低患者谵妄和ICU获得性衰弱,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