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ICBT)是一种基于认知行为治疗原理,通过网络提供自助治疗的心理干预方法。近年来ICBT在不同人群中得到不等程度的运用与研究,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仍需要针对各人群的需求和特点作出调整设计,ICBT的个性化服务是其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现将抑郁症ICBT的简介、在不同抑郁症人群中的应用、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予以综述,以期对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病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和康复效果。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技能、动性和交往等社会功能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的阴性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精神康复,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丙嗪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强迫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氯丙嗪治疗联合常规精神科护理疗法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护理疗法的试验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第4、8周时,试验组患者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为不适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可达到60%~90%,而且难以解决。顽固性瘙痒更使患者瘙痒难忍,烦躁不安,转辗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本院血液净化中心30例具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在给予加强透析或口服抗组胺药疗效不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常规血透串联血液灌流治疗,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88例住院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左旋肉碱(L-Carnitine左旋卡尼汀)是一种水溶性氨基酸,是哺乳动物能量代谢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主要功能是将长链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内氧化供能。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摄入合成减少,透析中丢失等原因容易出现肉碱缺乏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心律失常,顽固高血压,肌肉痉挛,透析低血压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02年1月开始对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补充左旋肉碱(可益能)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0月31日90例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6个月尿频、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尿失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1、3、6个月24 h尿垫测试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P<0.01),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可缩短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持续时间,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欧美国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病率在64岁以下低于1%,65岁则为1.5%,以后每增加5岁,患病率就增加大约一倍,85岁以上约为30%;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男性为3.4%,女性为7.7%,总患病率为5.9%;其发病率60岁以上约为0.54%,65岁以上约为0.70%[1]。  相似文献   

9.
马彩娥 《中国康复》2019,34(7):360-363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治疗干预及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轻度抑郁症患者120例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2组均进行3周治疗,2组治疗前后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Williams自传体记忆(AMT)实验范式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QLQ C30)量表对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2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3周后,2组B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AMT积极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AMT消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LQ C30里面的生理功能、生理智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用于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治疗干预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自传体记忆概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甲状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口服碘[131I]化钠胶囊,疗程3个月。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综合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分。结果 研究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为94.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的自护概念、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单项问题、症状领域、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舍曲林系统治疗和精神科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性健康教育和一般性娱疗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和6周后康复效果及出院6个月、1年、2年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4周和6周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随访1、2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消除心理障碍,减少复发,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0例AD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多感官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柯恩-曼斯菲尔德激越行为量表(CMAI)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激越行为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PSQI总分和CM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疗法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AD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激越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医学界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一个完整的个体需要生理、心理的健康,而当一个人失却健康时,除了生理上的病变同时也有心理上的改变,有时心理因素对病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chizophrenia,Affective disorder.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Nurs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病性,认知行为疗法”,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并阅读有关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选取有关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有关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纳入12篇,其中有关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7篇,治疗精神分裂症继发抑郁3篇,治疗抑郁症2篇。资料综合:认知行为疗法建立在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基础上,导致一个人行为和情绪障碍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一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帮助患者自主思维,提高认知水平,改变极端信念,使患者发现、分析问题并鼓励其积极解决。在治疗中患者是叙述者、学习者及学习过程的执行者,治疗师的任务是努力促使患者在抛弃以前想法的同时学会一种新的应对方式,采用问询、引导式教育和家庭作业等方法,洞察患者的意念和想法,鼓励其用做作业的方式强化治疗,重点不在于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本身,要使患者能够逐步修正其不合理的思维和理念.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病症状,结合一定的行为训练,改变他们对客观事件的情绪及行为反应。认知行为疗法可能具有通过神经生物学机制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与其他常规或药物治疗相比,该疗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见效快,可减少复发次数,降低复发率。结论:认知行为疗法不但有重要的理论基础,还有科学的实施技术和技能,方法简便易操作,通过矫正精神病患者的思想、信念和态度,对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变精神病性思维有积极作用,且复发次数,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或药物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透室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情感角色、社会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8.9%,与对照组患者的72.2%进行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一种适合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病人身心状况的影响。[方法]将86例癌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癌症病人护理中可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取合理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法将100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合理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的认知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希望水平得分、健康知识等方面高于对照组,护理后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理功能、物质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认知行为疗法有利于帮助子宫切除术患者建立良好的认知,改善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住院患者护士评定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NOSIE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20.051,P<0.001;Z=-2.247,P=0.025);2组BPRS及ITAQ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Z=-2.896,P=0.004;Z=-4.849,P<0.001)。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缓解精神症状,有利于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chizophrenia,Affectivedisorder,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Nurs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精神病性,认知行为疗法″,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并阅读有关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排除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类文章,选取有关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康复治疗中应用的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8篇有关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纳入12篇,其中有关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7篇,治疗精神分裂症继发抑郁3篇,治疗抑郁症2篇。资料综合:认知行为疗法建立在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基础上,导致一个人行为和情绪障碍的根本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一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帮助患者自主思维,提高认知水平,改变极端信念,使患者发现、分析问题并鼓励其积极解决。在治疗中患者是叙述者、学习者及学习过程的执行者,治疗师的任务是努力促使患者在抛弃以前想法的同时学会一种新的应对方式,采用问询、引导式教育和家庭作业等方法,洞察患者的意念和想法,鼓励其用做作业的方式强化治疗,重点不在于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本身,要使患者能够逐步修正其不合理的思维和理念,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病症状,结合一定的行为训练,改变他们对客观事件的情绪及行为反应。认知行为疗法可能具有通过神经生物学机制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与其他常规或药物治疗相比,该疗法操作简便,节约时间,见效快,可减少复发次数,降低复发率。结论:认知行为疗法不但有重要的理论基础,还有科学的实施技术和技能,方法简便易操作,通过矫正精神病患者的思想、信念和态度,对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变精神病性思维有积极作用,且复发次数,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或药物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如何改善其QOL,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认知行为干预(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并结合行为训练,对改善QOL作用显著,但目前没有在MHD患者进行系统的应用。2004年4—12月,我们应用心理干预实验方法,对60例MHD患者应用CBT,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