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回顾临床资料,以不同护理措施为分组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不良心理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护理满意度。结果不良心理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P0.05);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不仅可以改善不良心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效果研究。方法将脑梗死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护理组32例除常规护理外,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出院后一个月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出院后1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年收治的83例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4周的康复状况。结果:在出院后4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上,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改变的影响。方法:将首次发病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价)、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采用自制脑卒中知识调查问卷)、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否坚持规律运动等。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明显减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量表评分及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脑卒中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自我管理能力、是否坚持锻炼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变,采取有针对性的早期心理护理是进行脑梗死患者护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评分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采用科学、合理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纠正抑郁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对降低脑梗死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方法 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60例,比较2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身心整体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身心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心整体护理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应用神经内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住院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量表(ADL)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两组心理状态、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及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1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态、采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估生活自理能力、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前组间患者抑郁、焦虑、自理能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自理能力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综合性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效果,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老年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以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将2017年5~11月收治的4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路径式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并统计两组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2周,观察组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脑梗死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下的路径式护理,提高了家属对脑梗死及康复知识掌握程度、康复依从性,有效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和观察组(超早期康复护理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于24 h内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于第7天开始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ADL(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第14天及28天,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在ADL评分中,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体性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整体性护理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及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从而提升保胎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情绪、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情绪变化、运动、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上下肢肌力评分、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是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有效辅助措施,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运动、神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脑梗死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焦虑抑郁患者124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干预后SAS,SDS的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患者出现的焦虑和抑郁等问题有明显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脑梗死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南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遵医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及NIHSS、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 生活质量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及NIHS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遵医率为93.33%, 满意度为96.67%,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和80.00%(P<0.05)。结论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可有效缓解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心理状态, 改善神经功能和睡眠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眼部碱烧伤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所收治的152例眼部碱烧伤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认知干预指导;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眼部碱烧伤患者采取认知干预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因时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因时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干预前后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量表)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时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优化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及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结果: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