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率和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26例断指再植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363例。观察术后改良治疗对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和再植成活率的影响。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将两组中发生血管危象的120例归为观察组,未发生血管危象的606例归为对照组,对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改良组和常规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分别为7.4%和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植成活率分别为97.5%和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筛选出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受伤原因、缺血时间和离断平面6个影响血管危象发生率和再植成活率的因素,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治疗方案基于合理的用药理念,选用了有别于常规的不良反应小的三抗药物,根据患者再植指血运情况适当缩减患者的卧床时间,对患者进行术后心理干预和饮食护理,明显降低了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了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泰电子病历联合红外热像仪预警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自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我科收治再植手术患者共157例, 对照组80例, 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77例, 术后使用红外热像仪及海泰电子病历各模块(包括专科评估记录单、赋分电子血运单、路径化管理与血管危象危急值报告)预警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比较二组患者预防血管危象措施落实率(危象预防率)、早期危象检出率及断指成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危象预防率96.1%、早期危象检出率25.9%、再植组织成活率94.8%, 高于对照组危象预防率73.8%、早期危象检出率12.5%、再植组织成活率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泰电子病历联合红外热像仪提升了护理人员对血管危象的防控能力, 利于提高断指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过监测指尖血糖判断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体血运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115例,术后观察再植指体血运变化,其中采用传统判断方法(对照组)55例64指,采用指尖血糖判断法(观察组)60例79指。对照组采用传统经验判断,即根据再植体颜色、渗血判断血运状况。观察组采用指尖血糖变化判断再植体血运。血糖监测自术后开始每2小时测量一次,监测部位为指尖,测量完成后于床头记录血糖数值。再植体成活血糖阈值定位3 mmol/L,一旦指尖血糖监测数值接近3 mmol/L,无论指体颜色、饱满度、渗血有无改变,立即行急诊手术探查。结果 对照组中,64指术后共10指出现血运不良情况,根据经验判断发生血管危象并进行探查2指,3指予及时换药拆线对症治疗,术后共成活5指,未被及时准确判断而造成指体坏死5指,准确率为50%。观察组中,79指术后共12指出现血运欠佳,血糖到达阈值而进行探查8指,其余4指给予换药拆线对症处理,术后共成活10指,坏死2指,准确率为8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4指中5指发生坏死,其总成活率为92.2%,观察组79指中2指发生坏死,其成活率为97.4%。两组间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监测断指再植术后指尖血糖变化可准确判断再植指体血运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判,且无需特殊器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断指再植患儿焦虑情绪及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将62例断指再植患儿按入院时间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断指再植术后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认知行为干预,并贯穿于住院全过程。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再植指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再植指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儿的焦虑状态,有助于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再植指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19例154指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78指,对照组59例76指,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采取综合心理干预,记录2周内各种血管危象发生的例数,并对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断指再植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及专家函询构建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将200例单指断指再植或皮瓣移植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构建的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护理。结果 构建的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及47项三级指标。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后,观察组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断指再植或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构建并应用手外科血管危象预防护理质量指标有利于及时发现血管危象,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再植手指或移植皮瓣成活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尿激酶及肝素钠对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促进血管新生的效果。方法将行断指再植术的189例患者(312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激酶组(99例,168指)和肝素钠组(90例,144指)。比较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断指再植成活率、血液流变指标、凝血功能情况以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差异。结果血管危象发生率尿激酶组低于肝素钠组(26. 8%vs 38. 2%),断指再植成活率尿激酶组高于肝素钠组(89. 3%vs 80. 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5 d后,全血高切黏度、中切黏度及低切黏度尿激酶组均低于肝素钠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凝血时间尿激酶组均长于肝素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3 d时,尿激酶组b FGF及VEGF水平达到最高值,且高于肝素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对肝素钠,断指再植术后给予尿激酶更能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增加b FGF及VEGF水平,从而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医用保温装置,探讨其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设计以水作为加热介质、可设置温度并微电脑控制的医用保温装置。将2010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1例行断指再植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10例术后9 d内采用医用保温装置保温(试验组),211例术后采用常规烤灯(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伤后至就诊时间、损伤指别及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指存活率、患者和同室患者自评舒适度,并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结果术后试验组患者及同室患者舒适度好者分别为188例(89.52%)、201例(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例(11.85%)、145例(68.72%)。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按PSQI量表评价,获好105例、中85例、差20例,对照组分别为45、95、71例。术后试验组35例(16.67%)发生血管危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例(36.02%);试验组196例(93.33%)再植指成活,对照组为181例(85.78%)。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医用保温装置对再植手指进行保温,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减少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并改善对同室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治疗末节断指的疗效及对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末节断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表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传统断指再植手术,研究组行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再植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断指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再植成活率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两点辨别觉明显比对照组更低,远端指间关节活动度、手指长度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针对末节断指临床开展不缩短指骨显微外科末节断指再植术疗效确切,可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促进断指快速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三氧大自血对于预防血管危象发生及提高指 体存活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6月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0例断指再植患 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三氧大自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危象发生率、 再植存活率、红细胞(RBC)聚集指数及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高于 对照组的40.00%(P<0.05);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55.00%(P<0.05);观察组 再植存活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54.05%(P <0.05);观察组治疗后RBC聚集指数、PT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三氧大自血治疗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高凝状态,可有效预防 血管危象发生,有利于提高指体存活率,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三抗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改良显微缝线吻合血管在断指再植术中的优点及临床效果,为吻合微小血管提供一种新的显微缝线. 方法 2004年4月-2008年4月,应用改良显微缝线及传统显微缝线于157例202指断指再植术中吻合微小血管.男137例,女20例;年龄16~47岁.机器压伤102指,机器割伤39指,电锯锯伤39指,其他伤22指.离断指别:拇指27指,示指63指,中指56指,环指30指,小指26指.完全离断162指,不完全离断40指.受伤至手术时间30~200 min.随机分两组,改良组78例105指,应用改良显微缝线吻合血管342条;传统组79例97指,应用传统显微缝线吻合血管325条. 结果 单针吻合时间改良组(20.0±2.5)s,传统组(28.0±3.5)s;每一吻合口吻合时间改良组(12.5±2.5)min,传统组(18.5±4.3)min;吻合血管后至完全再通时间改良组(10.0±2.6)min,传统组(12.0±3.5)min:术后改良组出现血管危象致血管栓塞5指(4.76%),传统组10指(10.30%).术后两组再植指体成活率改良组95.23%,传统组89.69%.末节再植成活率改良组95.34%,传统组89.47%;非末节再植成活率改良组95.16%,传统组89.83%.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再植指外观、功能恢复均满意. 结论 应用改良显微缝线吻合微小血管具操作简便、可靠、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及血管再通时间、提高断指再植术成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吻合动静脉先后对再植手指成活与血管危象的影响。方法95例断指再植患者中先吻合动脉50例(先吻合动脉组),先吻合静脉45例(先吻合静脉组)。对两组再植成活率、静脉危象及动脉危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6个月。先吻合动脉组成活42例,出现动脉危象7例、静脉危象5例;先吻合静脉组成活35例,出现动脉危象5例、静脉危象6例;两组成活率及动静脉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动静脉先后对断指再植成活及出现血管危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逐级30°半卧位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01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绝对平卧位,观察组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时开始采用逐级30°半卧位。结果观察组体位变化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再植指体血运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腰背部不适、开塞露干预率降低,排便时间提前,舒适度增高,焦虑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逐级30°半卧位对再植指体血运影响较小,可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不适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安神解郁中药枣仁逍汤在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疗效.方法:80例自残性断指患者再植术后,半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炎、抗凝、抗痉挛”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中药枣仁逍汤治疗,通过术后对患者VAS疼痛评分、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管危象发生率及再植成活率等方面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50例中47例断指再植成活,3例手指坏死;成活率94.0%.对照组30例,成活25例,坏死5例,总成活率83%.结论:自残性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安神解郁中药枣仁逍汤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稳定患者情绪,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对162例(208指)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有患者的因素、环境因素等。结果发生血管危象24指。结论及时正确处理血管危象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早期发现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征兆的有效方法。方法自制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对比卡,用于69例74指再植手术指端的血液循环皮肤颜色和组织张力的观察。结果及时正确判断4例5指血管危象,经处理后肢体恢复血液循环,再植指成活。结论血液循环对比卡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判断准确率和缩短判断时间,及早正确处理,从而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再植98例132指发生血管危象情况,回顾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结果 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再植49例65指,术中及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分别为35指和19指,经用温生理盐水、局部注射罂粟碱等保守处理,对不缓解的再植指手术探查,成活58指,成功率89.2%.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再植49例67指,术中及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分别为10指和5指,先经保守处理,对不缓解的再植指手术探查,血运恢复后经屈指肌腱鞘植入PCA泵给药防止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成活66指,成功率98.5%.术后9例失访,89例随访时间为6~8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充分的麻醉和保持适宜的术中环境温度是预防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有效手段,重视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处理可有效提高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断指再植术后连续臂丛阻滞镇痛对再植指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自控镇痛(PCA)对断指再植指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手术Ⅰ~Ⅱ级经肌间沟进行连续臂丛阻滞麻醉断指再植40例共53指,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留管连接电子镇痛泵作连续臂丛PCA。镇痛配方为芬太尼0.4mg加布比卡因400mg加生理盐水至150ml,术后第3天拔除导管;B组术后按需肌注哌替啶。观察两组镇痛效果评分、再植指的血运状况、血管栓塞率、再植指成活率。结果A组镇痛时间平均为(63.25±0.85)h,镇痛效果全部为Ⅰ~Ⅱ级,手术成功率及再植指成活率100%;B组镇痛效果Ⅰ~Ⅱ级12例占57%,手术成功率及再植指成活率84%。结论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术后自控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明显提高了再植指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再植改良血管吻合技术对降低血运、恢复延迟现象的发生率和缩短血运恢复时间的效果。方法改良组为2017年10月-2018年3月10例14指,静脉动脉化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远端的2条静脉中直径较粗的1条吻合;对照组为2016年12月-2017年9月20例21指,静脉动脉化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断指远端直径较细的静脉吻合。计算2组的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和血运恢复时间,并作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的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分别为35.7%和71.4%,血运恢复时间为(23.8±21.1)min和(58.5±3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手术可降低静脉动脉化再植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缩短血运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瓣颜色比色卡在各类游离皮瓣移植术后临床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将50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按照住院先后进行编号,根据奇、偶数便利取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根据术后护理常规观察游离皮瓣颜色,自行判断患者移植皮瓣的血运情况;观察组采用皮瓣颜色比色卡观察游离皮瓣的颜色,判断皮瓣的血运情况。比较两组护士对临床皮瓣颜色描述的准确性、皮瓣成活情况,并自制量表调查医生对于两组护士皮瓣观察能力的认可情况。结果应用皮瓣颜色比色卡准确率为96%(24/25),高于对照组72%(18/25)(χ^2=5.357,P=0.049);对照组和观察组皮瓣完全坏死分别为2例和1例,部分坏死分别为7例和1例,成活率分别为64%(16/25)和观察组92%(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1,P=0.019);医生对于护士用比色卡进行皮瓣观察的能力认可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皮瓣颜色比色卡判断皮瓣颜色、血运更准确、客观,避免或减少了因主观判断所造成的误差,为早期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提供依据和方便,显著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