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咏庆  郑尧娟  张洁  李建华 《全科护理》2021,19(27):3796-3799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配合综合护理在预防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医院精神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08例老年精神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观察组,在两组病人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加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干预,连续干预1周.测量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周径变化,记录DVT形成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峰速度与平均血流速度均比对照组快,且观察组病人下肢髌骨上、下15 cm处周径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2.96%(P<0.05).结论:对老年卧床精神疾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引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辅助干预,可有效促进下肢血液流速,改善病人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在预防DVT形成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2021,41(5)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对肝胆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禹州市中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手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及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股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下肢肿胀、疼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穴位按摩在肝胆手术后应用效果良好,明显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的发生率,改善了下肢血流状况,减少了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预防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55例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后实施常规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55例住院住院治疗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4h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min,2次/d,共治疗7d。比较术前和术后7d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d,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提高结直肠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从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7例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女性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降低DVT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股静脉人工肝置管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实施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主的护理干预的人工肝患者32例作为干预组,同时选取2014年1月前实施常规护理的人工肝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腘静脉及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和下肢DVT、肿胀及疼痛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腘静脉及股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提高,但干预组腘静脉血流速度(21.24±2.69)cm/s及股静脉血流速度(29.77±4.85)cm/s显著高于对照组(17.23±1.96)cm/s,(23.52±4.38)cm/s(P0.05),干预组术后DVT发生率6.25%、术肢肿胀发生率15.63%、术肢疼痛发生率21.88%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37.50%,40.63%(P0.05)。结论对人工肝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增加术肢血液血流速度,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婷婷  王曾  葛国芬   《护理与康复》2021,20(2):67-69
目的 观察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隔姜艾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肢体疼痛、肢体肿胀情况,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流速度及D-二聚体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除接受常规预防方法外,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AWTT),观察两组患者DVT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治疗仪应用于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中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空气压力治疗仪进行干预,观察两组在股静脉血流速、D-二聚体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股静脉血流速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对术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确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徐萍 《当代护士》2017,(12):30-31
目的探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颅脑损伤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卧床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以及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组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肢体气压治疗仪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降低颅脑损伤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肢肿胀发生率,提高腘静脉、股静脉平均血液速度,有利于血流循环加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术后(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循序减压弹力袜和某公司生产的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在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4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皮肤颜色改变、胀痛及B超静脉血流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术后DVT的发生,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被动活动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科室行EVLT的患者3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被动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后24、72和120h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被动活动有利于促进EVLT术后患肢的血液回流,避免了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因此可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宋莹莹  邓欢  陈园园 《全科护理》2021,19(28):3972-3975
目的:探究气压治疗仪联合床尾抬高预防腰椎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凝血指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及护理,对照组44例进行床尾抬高,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予气压治疗仪按摩双下肢,观察两组病人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血流动力学:股静脉血流峰速度(Vp)、平均速度(Va)、血流量(BF);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住院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Dimer、Fib水平、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T、APTT、Vp、Va、BF水平、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联合床尾抬高对腰椎内固定术后病人干预,可促进凝血功能恢复和血流动力学,有效预防DVT发生,提升病人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妇女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97例脊柱骨折老年女性病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率、疾病知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DVT发生率分别为1.9%和13.3%,下肢肿胀疼痛率分别为9.6%和28.9%,疾病知晓率分别为92.3%和44.4%,住院时间分别为44.7d±5.4d和56.3d±6.1d,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老年女性病人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病人术后DVT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12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ICU实施CRRT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护理前与对照组护理后(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通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CRRT患者下肢DVT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护理干预对防止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ICU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单数为试验组(n=60),双数为对照组(n=60)。试验组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两组患者每日1次测量下肢周径,并于入住ICU第1,7,14天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7,14天实验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分别为(52.8±9.6),(52.6±8.8)分;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分别为(34.2±6.9),(35.3±7.2)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41.3±7.8),(42.5±7.6)分,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22.5±7.1),(23.7±6.6)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4,3.125,2.722,3.114;P〈0.05);DVT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4.904,P〈0.05)。结论采取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预防和减少了ICU患者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早期预防骨折术后静脉栓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早期预防及护理,以降低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脑栓塞、肺栓塞的几率及死亡率。方法:观察214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脉栓塞发生情况,其中101例未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113例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结果:未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的患者有3例发生骨折术后静脉栓塞,而使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的患者没有发生静脉栓塞。结论:术后早期四肢被动活动、早期应用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仪治疗,及时细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医嘱,准确、及时给予抗凝治疗,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滞,保持静脉血液回流可有效降低骨折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护理流程再造预防椎管内肿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术后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术后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护理流程再造干预的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7d时凝血功能及下肢周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7d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干预前,纤维蛋白原(Fg)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变化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d时,两组髌骨上、下15cm处的周径均大于干预前,但观察组上述指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护理流程再造能够缓解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下肢肿胀,改善凝血功能指标,这对于预防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肢体肿胀情况.结果:两组DVT和肢体肿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减轻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63-1665
目的探究早期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术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活动干预,两组均持续2周。观察两组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DVT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比,两组干预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速度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活动可以提高脑出血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流动力学,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