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用于肿瘤化疗患者肾功能损害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观察组化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观察组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视黄醇结合蛋白阳性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胱抑素C阳性率[51.67%(62/120)]及视黄醇结合蛋白阳性率[53.33%(64/120)]均高于肌酐阳性率(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用于肿瘤化疗患者肾功能损害监测敏感准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同时,用酶法检测血清尿素(Urea)、血清肌酐(cr)。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胱抑素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可作为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2例。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85例作为研究组Ⅰ,糖尿病肾病患者77例作为研究组Ⅱ,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试者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单独检测阳性率及联合检测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Ⅰ组Cys C、RBP以及尿mAlb水平均有提高,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Ⅱ组Cys C、RBP以及尿mAlb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Ⅰ组相比,研究Ⅱ组Cys C、RBP以及尿mAlb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7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与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相比,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4例体检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凝血功能检验与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比较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抗凝血酶-Ⅲ、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胱抑素C及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的抗凝血酶-Ⅲ、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两组抗凝血酶-Ⅲ、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清胱抑素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完全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低于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有效评估脑梗死的预后情况和病情发展,指导临床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 C、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不同病变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结合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 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 组,2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组,28例)。比较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 C、MIF、MMP-1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4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4组患者血清胱抑素 C、MIF、MMP-1及 hs-CRP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胱抑素C、MIF、MMP-1水平均随病情进展逐渐增加,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 组患者血清 hs-CRP 水平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SPA 组和 UA 组患者血清 hs-CRP 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胱抑素 C、MIF、MMP-1三者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 C、MIF 和 MMP-1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可作为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金纳多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钠肽(BNP)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出该院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联合金纳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钠肽(BNP)、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为36.5%、92.1%,对照组为19.0%、77.8%;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组NIHSS评分、MMP-9、BNP、Cys-C水平降低,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组大脑中动脉峰流速对称性即差值水平升高,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金纳多通过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改变脑血流动力学,在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9,MMP-9)、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于都县中医院收治的116例KO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均给予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缓解疼痛,对照组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等速肌力训练基础上联合体外冲击波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以及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13水平,临床疗效以及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使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和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1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和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1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使用量较对照组少,平均减少23.57定义每日剂量。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提高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可抑制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和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并且显著降低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使用总量,有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张燕双 《天津护理》2016,24(6):547-548
目的:观察通腑泻浊法中药保留灌肠前行清洁灌肠,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滴甘露醇引起急性肾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50 mL的通腑泻浊法中药灌肠,每日1次,连续使用10 d。观察组患者先行清洁灌肠后再行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仅行中药保留灌肠。通过检测治疗前、治疗3 d、5 d、7 d和治疗10 d时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进行急性肾损害疗效评估,并对灌肠液平均保留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肾损害发生率无差异(P>0.05)。治疗7 d及10 d时观察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灌肠后药物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泻浊法中药保留灌肠前行清洁灌肠,能有效地预防甘露醇肾损害,同时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抑制因子(VS-2)、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两组治疗均持续2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VS-2、sI-CAM-1和MMP2水平、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S-2、sI-CAM-1和MMP2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M、vWF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S-2、sI-CAM-1、MMP2及血浆TM、vWF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76例HSP患儿依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成UAER正常组、UAER微量组和UAER大量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血清胱抑素C、RBP和尿中NAG水平。结果 HSP各组患儿血清胱抑素C、RBP水平以及UAER微量组和UAER大量组尿中NA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血清胱抑素C、RBP及尿中NAG单项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RBP、尿中NAG呈正相关(r=0.514、0.426,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上述3项指标能明显提高HSP患儿肾损伤的早期诊断阳性率,提高诊断准确性,为HSP的早期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高症早期肾损伤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水平的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0月确诊为妊高症的孕妇100例设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孕检妊娠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胱抑素C的浓度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孕妇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胱抑素C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呈现递增的趋势;试验各组患者孕妇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胱抑素C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患者的视黄醇结合蛋白阳性检出率均超过85.0%;临床确诊结果与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得出Kappa值等于0.86。结论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一种同胱抑素C一样对妊高症早期肾损伤具有诊断价值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临床符合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从宏观角度验证了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植入后局部血管组织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情况,从分子表达水平深层次探讨镁合金支架的组织相容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5枚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植入25只防疫杂种犬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左回旋支,未植入支架的5只犬冠状动脉作为正常对照组,支架植入后24 h、3 d、5 d、1周、1个月各处死动物5只,取支架植入后的血管标本做病理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冠状动脉局部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支架植入后不同时间点冠状动脉局部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A值显著升高(P<0.01);与支架植入24 h、3 d、5 d、1周比较,植入1个月后冠状动脉局部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A值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可吸收镁合金支架植入后的组织炎症程度轻,持续时间短且无血栓形成,提示可吸收镁合金支架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胱抑素C与尿中蛋白指标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该院100例早期DN患者(观察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清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胱抑素C与尿中蛋白有助于提高DN的早期诊断率,对其治疗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报告,将不稳定性斑块患者86例纳入观察组,稳定性斑块患者64例纳入对照组,抽取2组患者外周血检测血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8.760、20.530、29.860、33.720,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间具有弱相关性(r=0.21,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是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血清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是出现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脑梗死的发生与斑块的稳定性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控制上述高危因素是防治脑梗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孙岩  廖淑萍 《华西医学》2010,(8):1509-151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10月糖尿病患者共141例,其中糖尿病合并症组68例,单纯糖尿病组73例;另选取对照组51例。对入选者的血清胱抑素C、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男女糖尿病合并症组血清胱抑素C、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女单纯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女单纯糖尿病组血清胱抑素C与对照组比较,无统率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单纯糖尿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糖尿病二组与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低于老年女性糖尿病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不相关。老年女性糖尿病合并症组血清胱抑素C与空腹血糖正相关;单纯糖尿病组血清胱抑素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相关、与高敏C反应蛋白不相关。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脂、高糖及低度炎症状态下,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高。血脂对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可能存在性别差异。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血清胱抑素C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7.
蔡理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8):2405-2406
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检测,探讨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在奥林巴斯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检测血清样本中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结果肿瘤患者血清样本中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患者血清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阳性检测率均在65.0%左右。结论血清Cys 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浓度检测可优先作为诊断肿瘤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检测指标,其浓度变化对肿瘤患者肾损害病情监测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我院就诊的8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同分型情况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凝血功能指标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比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进展型患者在FG、Cys C水平上显著高于完全型,在PT、APTT、TT、D-二聚体水平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膜对清除血清胱抑素C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智明  史伟  梁馨苓  刘双信  王文健  彭炎强 《新医学》2006,37(6):362-363,381
目的: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及透析膜对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的效果.方法:40例尿毒症患者按透析方式不同分为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tration,HDF)组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每组20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胱抑素C水平;HDF组和HD组又分别先后使用三醋酸纤维膜和聚砜膜透析,观察用不同透析膜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结果:HDF组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明显下降[治疗前(3.8±0.7)mg/L,治疗后(2.7±0.4)mg/L,P<0.01];使用三醋酸纤维膜和使用聚砜膜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上升[治疗前(3.6±0.5)mg/L,治疗后(4.7±0.6)mg/L,P<0.01];使用三醋酸纤维膜和聚砜膜透析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上升,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F能有效清除血清胱抑素C,HD则不能有效清除血清胱抑素C;不同材料透析膜对清除血清胱抑素C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探讨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87例,分为3组: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8例。选取正常对照组25例。用ELISA测定血浆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均成正相关(P0.05),而在稳定性心绞痛组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均可提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均可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