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如何运用品管圈活动来降低静脉穿刺的失败率。方法 2015年4月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为标准,对某县级市三级医院急诊室静脉穿刺情况进行调查,观察穿刺失败的现象,设定目标,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静脉穿刺失败率由21.19%下降至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技能的满意度由87.13%上升至92.26%;圈员在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品管手法运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来督导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规范执行,可以提升团队精神,有效降低静脉穿刺的失败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将QCC活动实施前(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的153例患者为对照组,活动实施后(2016年3-8月)的153例患者为观察组,成立以"降低老年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小组,分析老年患者静脉采血失败原因,根据相关因素制订针对性措施并在活动中落实,达到降低采血失败率的目的。结果 QCC活动展开后,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穿刺失败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QCC活动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率,有利于提升患者采血过程中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一次性静脉穿刺失败率中的效果与体会,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特性要因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采用鱼骨图分析及临床查检的方法找出主因,运用因果关联图分析问题点和主因的关系,冰山图分析存在的根本原因。针对7个真因,制定改进方案。经临床实践证明;制定静脉输液的标准流程;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领取不同型号及材质的针头,制订新入人员血管评定并根据动态调整,制定静脉输液健康宣教手册及宣传栏。结果有效降低护士一次性静脉穿刺的失败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患者一次性静脉穿刺失败率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血液透析室的10名护士在自发的基础上组成"品管圈"小组,并确立以"降低血液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我院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针对问题提出积极的整改措施,以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内瘘穿刺点皮下渗血的发生率低于开展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品管圈成员护士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度、团队精神、护理控制意识、人际关系等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室中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积极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措施,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有效降低患者静脉内瘘穿刺点皮下渗血的发生率,延长内瘘的使用期限,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内瘘透析的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血液透析室7名护士志愿组成品管圈,确立“提高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由此拟定对策并实施,持续改进。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99.6%)明显优于对照组(91.5%)( 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成功率,而且提高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意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选定"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为活动主题,使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现况调查表"调查分析自2014年2月1日~3月3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医院血液净化科透析患者内瘘穿刺10000针次,出现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次数,设定目标值,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采取措施实施。结果经由本次改善,动静脉内瘘每穿刺万针并发症由(540/10000)5.4%降至(230/10000)2.3%;QCC前后回针次数(166次比61次),血流不佳次数(128次比48次),渗血次数(135次比4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成员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专业能力、责任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信心、运用品管圈的能力、工作积极性方面均有提高。结论运用QCC不仅能降低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品管圈成员的管理水平以及个人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升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保证肠道准备效果,落实肠清圈品管圈活动,确立以"降低肠道准备失败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标准化等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肠道准备一次失败率由20%降低至4.76%,完成设定目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肠镜检查肠道准备失败率,提升肠道准备效果,减少病房护士反复灌肠所致的工作量,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护患间的信任与和谐,提高护士沟通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4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9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及并发症情况,于2018年7月~8月匹配患者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成立“内瘘”圈,比较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实施前后圈能力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动静脉内瘘穿刺总例数为262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58%(94/2625);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穿刺230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25/230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圈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规范老年患者动静脉内瘘管理,可有效保证透析质量,提高护士内瘘穿刺水平及工作积极性,提升圈成员的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到本科就诊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3月~2014年3月到本科就诊的50例患者为实验组,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即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内瘘闭塞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2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闭塞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有利于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规范静脉穿刺流程,排除影响穿刺的因素,对降低门诊护士静脉穿刺失败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6名护理人员组成滴水圈,以"降低门诊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率"为主题,通过现状把握、问题解析、设定目标值、拟定具体对策加以实施等步骤,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穿刺成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患者静脉穿刺失败率由改善前的22.5%下降到8.75%,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后圈员能力提高,进步率61%,目标达成率1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穿刺失败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婴幼儿开塞露灌肠失败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儿科二区12名护士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选定降低婴幼儿灌肠开塞露失败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灌肠失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制定标准化的流程使此次活动成果得以巩固。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本科婴幼儿灌肠失败率低于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本科改善了婴幼儿开塞露灌肠的工具。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婴幼儿开塞露灌肠失败率不仅缓解了婴幼儿痛苦,家长的满意度得到提高,而且护士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维持生命的一种替代疗法,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首要条件,充足的血流量直接关系到透析质量的高低。透析时常规穿刺使用时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cm以上,我院在因各种原因造成内瘘充盈量差的情况下,直接穿刺瘘口进行透析,使用最长时间6年2个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对在2013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术的6例患者,血液透析时穿刺和护理。结果6例患者共计血液透析198次,其中成功穿刺195次,成功率达98.48%;按照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特殊护理无差错。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良好的护理可延长人造血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充足的血流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降低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科室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受治疗的血透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血气分析检测失败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调查本院ICU血气分析检测失败率的现状,分析得出血气分析检测失败的3个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对策,并改善存在的问题。结果 ICU血气分析检测的失败率由13.50%下降至4.34%。结论通过QCC活动降低血气分析检测的失败率,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节省开支,同时确保患者安全,提高了满意度,增强了团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17.
<正>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肥厚(静脉动脉化),穿刺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的永久性血液循环通路。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所以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尽量避免穿刺时异常情况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隔日或每周透析2次,以门诊走透治疗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在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主题后进行现状把握,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率为27.27%低于之前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有效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包括相关知识和操作培训,制定声门下吸痰操作指引,完善健康教育等,观察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声门下吸痰失败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声门下吸痰失败率由活动前的42.86%降低至活动后的1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有利于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内瘘单针扣眼穿刺方法在疑难内瘘中并发症及优点的探讨,为内瘘单针扣眼穿刺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肾内科疑难内瘘患者32例,18例选用内瘘单针扣眼穿刺方法,14例选用绳梯穿刺方法,应用长海痛尺疼痛分级量表评估穿刺疼痛感,对比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后渗血率、血肿率和压迫止血时间;费森尤斯OCM机在线监测2组患者Kt/V值。结果内瘘单针扣眼穿刺较绳梯穿刺明显减低穿刺疼痛感(1.86±0.82比5.06±1.24,t=-9.552,P=0.039),有较高的一次穿刺成功率(82.41%比76.68%,χ2=25.251,P=0.000),针眼渗血率及皮下血肿率等并发症明显减低(分别为2.61%比21.65%和0.17%比26.46%,χ2=2.597、2.553,P=0.000、0.000),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缩短[(11.45±2.04)min比(35.05±6.22)min,t=-16.126,P=0.007],Kt/V值明显升高[(1.73±0.19)比(1.11±0.11),t=12.499,P=0.001]。结论扣眼穿刺较绳梯式穿刺疼痛感减低,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渗血率及血肿率均明显减低,压迫止血时间缩短。内瘘单针扣眼穿刺大大节省内瘘血管及外周血管资源,明显提高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