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凤朱  潘艳  陈梁  罗艳  陈湘平  黄浩   《护理与康复》2017,16(12):1291-1293
目的观察改良穿刺角度在老年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5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老年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67例,观察组穿刺桡动脉时,穿刺针与皮肤成90°执笔式垂直进针,见动脉回血后压低穿刺针与皮肤成15~30°进针0.5~1cm,然后再压低至紧贴皮肤将穿刺针送入血管后以旋转方式送入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置管,比较两种方法置管的成功率和局部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局部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角度置管方法可提高老年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桡动脉置管在危重患儿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20例危重新生儿应用桡动脉置管的体会。桡动脉置管为新生儿的有创血压监测及采集血标本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为重症监护及抢救提供了临床指导。桡动脉置管前做好Allens′试验,置管后保持其固定通畅,预防感染及出血,加强肢体血运的观察及患儿疾病本身并发症的观察。新生儿有创监护的护理中要多观察尽量少接触,减少人为的感染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是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血管细,穿刺困难,一般不能配合治疗,而重度窒息缺氧﹑重症心肺疾患的患儿常需要反复穿刺取动静脉血标本以检测其心肺功能状态,尤其是使用呼吸机期间,血气分析检测要求快速及时。景德镇市第一医院儿科应用留置针经桡动脉穿刺留置护理患儿,收到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桡动脉置管血压监测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桡动脉置管血压监测是近年来开展的有创监测技术。在重症护理和麻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直接反映动脉压力的动态变化和波形分析 ,有效地判断心血管功能。尤其是低心排出量时 ,有创血压弥补了无创血压非敏感性和非连续性的弱点。无效率由无创血压 12 .9%下降至 3.2 % [1] 。同时 ,动脉导管还是采集动脉血标本的理想途径[2 ] 。因此 ,正确应用和护理动脉导管是至关重要的。我院 1998年 12月~ 1999年 9月开展了 8例桡动脉置管血压监测。未发生 1例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8例 ,男性 5例 ,女性 3例 ,年龄 7~…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改良传统的艾伦试验,更客观地评估正常人前臂和手部血管解剖及血运模式,为冠状动脉搭桥或整形外科术前移植桡动脉做血管桥提供安全依据。方法 使用高频彩超探头观察135名志愿者,共270组前臂和手部血管,桡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流通畅情况,测量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在桡动脉受压前,后尺动脉,桡动脉掌浅支,拇指动脉等血流动力学变化(改良型艾伦试验)。结果 270例受检样本中,266例(98.7%)为非桡动脉依赖型,表现为桡动脉受压时,尺动脉流速明显代偿性增加,桡动脉掌浅支出现反向血流,拇指动脉血流信号不消失,为艾伦试验阴性;4例(1.3%)为桡动脉依赖型,桡动脉受压时,拇指动脉和掌浅支内血流信号消失,为移植桡动脉的禁忌症。结论 改良型艾伦试验可为临床客观,准确地提供手掌血运组成模式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桡动脉穿刺置管方法在严重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休克需行动脉血压监测的重症患者8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负压穿刺法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穿刺置管方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组穿刺及穿刺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穿刺成功率提高,穿刺时间缩短,穿刺针使用数量减少,且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穿刺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安全可靠、易操作,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PICC置管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置管时间、出血量、疼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施专项护理后,观察组置管时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儿童进行PICC置管时采用改良引导式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配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置管准确率,缩短置管时间,改善患儿疼痛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陈韶雯 《护理研究》2009,(8):2160-2160
传统的病人服与普通服装没有多少区别,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部分病人因疾病治疗护理需要常将肢体裸露在外。2008年3月我科为置管病人设计改良病人服,经50例病人使用,感觉舒适、方便,效果满意。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的制作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实施手术治疗需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手术患者420例,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观察组使用桡动脉穿刺置管辅助垫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使用在腕部垫小枕、五指用胶布粘贴固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70例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置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置管,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等.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比较,差...  相似文献   

11.
桡动脉置管在新生儿血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动脉置管是一项护理新技术,在救治危重病儿和换血疗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对需采动脉血以动态观察血气指标的重危患儿作用更为明显。反复动脉穿刺取血标本,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易损伤多条动脉。而桡动脉置管可随时快速取血标本化验,亦可进行外围动静脉换血。该项技术操作简便,既减轻了病人痛苦,又减少了感染和护士的工作量。我科应用桡动脉置管代替反复动脉穿刺,动态观察血气,取得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军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238-1238
正经皮动脉置管为临床诊疗提供实时、准确、连续的动态血压监测,同时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动脉血采集通道,在临床重症监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体外循环术后,心功能不稳定,末梢循环差,术后常规留置动脉置管[3]。由于患儿术后哭闹、吵动,镇痛、镇静不足,易引起桡动脉置管处反复牵拉、摩擦,导致置管固定部分松脱,穿刺针眼处渗血、渗液,非计划性拔管增  相似文献   

13.
巧用Y型静脉留置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霞 《护理研究》2008,22(10):2691-2691
临床危重病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者循环不稳定需要持续监测血压时,常常通过使用动脉内置管测压完成。通常动脉置管由麻醉师采用直式留置针完成。在重症监护室,通过选用型号适中的Y型静脉留置针,由熟练护士完成桡动脉穿刺置管,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53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艾伦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艾伦试验阳性率以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对在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入院当天进行及住院后接受桡动脉穿刺采血7d后进行艾伦试验.结果 534例进行了919次艾伦试验,其中3例单侧艾伦试验阳性,分别占534例的0.6%和919次艾伦试验的0.3%.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桡动脉穿刺前艾伦试验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陈丽 《中国临床护理》2011,3(5):380-382
有创动脉压监测是经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内压力的一种方法,可通过换能器测量血管内整个心动周期的压力变化,连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并将其数值和波形显示于监护仪荧光屏上[1].还可根据动脉波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危重症儿童患者应用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危重症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无创血压监测。观察组采用有创血压监测。比较两组血压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动脉血压(73.21±12.97)mmHg,对照组为(69.18±12.01)mmH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舒张压(36.79±8.81)mmHg,对照组为(41.27±9.09)mmH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血压(48.97±11.27)mmHg,对照组为(49.87±9.37)mmHg,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桡动脉置管有创血压监测可及时了解危重症儿童患者血压情况,以便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安抚奶嘴与改良体表测量置管长度在婴幼儿胃肠减压中的应用。方法:将286例患儿按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安抚奶嘴和改良体表置管长度置入。观察、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胃肠减压引流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安抚奶嘴和改良体表测量置管长度能明显提高患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保证胃肠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伏针法提高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规的桡动脉穿刺,针干与皮肤呈45°角进针,作动脉采血,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在置管时,由于套管与动脉有较大成角,成功率明显降低。改行小于30°角进  相似文献   

19.
万永慧  冯翎  陈三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670-1671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静脉置管困难病人应用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方法选择需长期静脉治疗的静脉置管困难者入组。入选标准:肘部血管无法触及的肥胖病人、长期化疗4~6周期以后、长期静脉治疗外周血管损伤者、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80岁以上,小儿患者7岁以下。对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静脉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结果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静脉置管困难病人的应用中穿刺成功率为100%,大大减少了穿刺次数,缩短了穿刺时间,避免了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在静脉置管困难病人的应用,将盲穿改为可视置管,具有准确的定位导针系统,易于掌握,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桡动脉置管时间的相关因素,探讨桡动脉置管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9例桡动脉置管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管堵塞30例,穿刺口渗血6例,导管脱出3例.[结论]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或避免桡动脉置管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