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30例,未发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62例,分析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应护理措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位置(下壁)、病变位置(右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发病至急诊PCI时间(≤6 h)为影响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梗死前心绞痛为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措施,以减少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击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及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均顺利完成PCI手术。结论:培养训练有素的心导管护理人员,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严密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对于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发生的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与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急诊组行急诊PCI治疗,择期组于病情稳定后进行择期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高血糖、非急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探讨急性高血糖与AMI急诊PCI术后CI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在该院行急诊PCI术治疗AM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比较急性高血糖组和非急性高血糖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后CIN发生率。结果急性高血糖组CIN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急性高血糖是急诊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7.323,95%CI:2.134~12.418,P0.05)。结论入院急性高血糖是AMI急诊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优化临床AMI急诊PCI术前、术后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周小勇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709-1711
[目的]观察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127例患者分成PCI组、静脉溶栓再通组、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在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 h、2~7d测量QTd并进行对照.[结果]PCI组及静脉溶栓再通组与静脉溶栓未通组及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有显著性(P<0.01),PCI组与静脉溶检再通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静脉溶栓未通组与未再灌注治疗组QTd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成功可使AMI患者QTd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介入手术目前已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心理因素对AMI的发生及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急诊PCI治疗AMI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死亡患者16例,对其临床特点、PCI策略、死亡原因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 急诊PCI围术期病死率为5.97%.急诊PCI术中死亡2例;术后<24h死亡8例;术后24 ~72 h死亡2例;>72 h死亡4例,最长死亡时间为术后第14天.多数患者在24h内死亡.术中死亡患者主要死于血管再通后无复流及顽固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术后72 h内死亡主要原因为顽固性心源性休克及室性心律失常等AMI并发症.超过72 h死因多为造影剂肾病致急性肾损伤、致命性内脏出血、急性肺栓塞、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 急诊PCI治疗AMI的主要死亡危险因素为老龄、心源性休克、基础疾病尤其糖尿病、再发AMI、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等.为减少AMI病死率,应进一步提高PCI操作技术,重视合并症及综合治疗,合理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再灌注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低血压状态(简称低血压)及心源性休克(CS)中的临床意义和治疗对策。方法观察AMI合并低血压及CS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31例,术中再灌注后出现或加重低血压及CS为治疗组(45例),其他为对照组(86例),观察两组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应用优化升压药配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序贯疗法支持下急诊PCI的疗效。结果术中再灌注后出现或加重的低血压及CS 45例(占34.35%,治疗组),对照组86例(占65.65%),两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共100例(76.34%),包括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43例,窦性心动过缓31例,室性早搏23例,室颤3例。治疗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左心心力衰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需要使用IABP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再灌注损伤是AMI合并低血压及CS的重要原因之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低血压和CS,用优化升压药配合IABP的序贯疗法配合急诊PCI是一种快捷、实用、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67例因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 67例患顺利完成PCI。结论 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密切监测术中心电、血流动力学及患的症状变化;术后注意维护心功能,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可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PMI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并发症,临床上容易误诊.随着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等再灌注技术的发展,其发生率明显降低.PCI术后发生PMIS报道较少,结合文献资料,我们对最近遇到的1例PCI术后PMIS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及急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地区5所医院急诊/胸痛中心收治的1 21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5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1 06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急诊治疗时间、AMI的药物使用、再灌注治疗及治疗情况等。结果广西地区AMI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文化程度低,大多患者缺乏典型胸痛症状,自行来诊为最主要就诊方式,发病至急诊就诊时间多超过6h,多合并心律失常及心功能异常;1 218例AMI患者中,溶栓/冠状脉介入(PCI)手术患者529例,占43.43%,药物保守治疗689例,占56.56%;急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达到98.97%;根据急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溶栓/PCI手术组及药物保守治疗组,药物保守治疗组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及病死率高于溶栓/PCI手术组,临时起搏器安装比例低于溶栓/PCI手术组(P0.05)。AMI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264.14±128.82)min;急诊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平均为(36.74±27.52)min;不同就诊方式中,选择120救护车就诊方式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院前时间)最短(P0.05);在急诊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院内时间)上,120救护车就诊患者与外院转运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自行就诊患者(P0.05)。结论广西地区急诊科对AMI的救治方式和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经常会碰到各种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A),如不及时处理,可引发严重的后果。2004-01/2008—03我科老年急诊PCI患者113例,其中54例发生RA。本文总结分析54例老年AMI患者PCI中严重RA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急救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06-12-2010-07 151例急性心梗患者,配合医生行急诊PCI手术治疗及全程护理,为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145例,安全渡过危险期痊愈出院;搭桥术3例;死亡3例;病死率0.02%。结论快速有效的护理配合及流程化管理对急诊PCI患者十分重要,并提高了AMI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高原地区溶栓和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辉  刘品发  马晓峰  王红  赵爱玲 《临床荟萃》2004,19(23):1344-1345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已进入了再灌注时代。临床研究表明,AMI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再灌注,是保护左心室功能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关键。本研究观察高原地区溶栓治疗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AMI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对两种治疗方法开通IRA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要点.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迅速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2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后6个月内生活质量及再住院率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延续性护理组,每组66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PCI术后6个月内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及再住院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延续性护理降低了急诊PCI术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绞痛持续时间(P<0.05).延续性护理组患者发生夜间呼吸困难、乏力或肌痛的比例及再次住院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改善了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生活质量,减少了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发病12 h内,或12 h至24 h内仍有持续缺血性胸痛,成功接受PCI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冠脉痉挛或罪犯病变直径狭窄程度≤50%、冠脉血流正常行保守治疗,严重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需急诊冠脉搭桥术.根据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3%的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了无复流.单变量分析:年龄、再灌注时间(症状至PCI的时间)、入院时收缩压、心梗Killip分级、急诊PCI术前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闭塞病变类型、血栓负荷、靶病变长度、参考血管直径、再灌注方法与无复流现象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1.470,95% CI 1.460~1.490,P=0.007)、再灌注时间>6h(OR=1.270,95% CI 1.160~1.400,P=0.001)、入院时低收缩压(<100 mmHg)(1 mmHg=0.133 kPa) (OR=1.910,95%CI 1.018~3.896,P=0.004)、PCI术前应用IABP(OR=1.949,95% CI 1.168 ~3.253,P=0.011)、PCI术前低(≤1)TIMI血流(OR=1.100,95% CI 1.080 ~1.250,P<0.01)、高血栓负荷(OR=1.600,95% CI 1.470~2.760,P=0.030)、长靶病变(OR=1.948,95% CI 1.908~1.990,P=0.019)是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可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造影及手术时的发现来预测急诊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再灌注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45例于支架植入前行低流量灌注10min(预处理组),42例直接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对照组)。观察2组支架植入后罪犯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和心功能变化。结果预处理组支架植入后罪犯血管无复流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16.7%)(P<0.01),术中及术后2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24.4%)低于对照组(40.1%)(P<0.01),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52.5±19.4)μg/L低于对照组(66.8±22.9)μg/L(P<0.05),术后第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55±12)%高于对照组(48±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采用低流量灌注进行再灌注预处理可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冯军鹏  梁梅芳 《临床荟萃》2013,28(7):758-759,768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6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患者行急诊PCI,31例给予药物溶栓再灌注及一般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住院时间,随访期间病死率,随访期间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2.1%(35/38)vs 61.3%(19/31)(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6.9±5.8)天vs(20.9±6.8)天(P<0.01);急诊PCI组为13.2%(5/38)vs 41.9%(13/31),住院期间病死率(P<0.01);两组起病后1个月LVEF分别为(48.9±6.3)%vs(40.2±6.5)%(P<0.01)。结论对于AMI伴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急诊PCI治疗较溶栓再灌注治疗开通血管成功率高,急性期病死率下降,近期心功能恢复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作为治疗AMI伴心源性休克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对急性危重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01-2007-12期间住院的25例诊断AMI并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成功行PCI,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 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流TIMI 0~2级).急诊介入术中无一例死亡,介人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7例,住院期间总的死亡率为28%(7/25).结论 ECMO支持使高危AMI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高危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赢得了时间,明显提高了危重AMI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