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构建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更准确、有效的评估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小组讨论筛选指标;利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的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4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及可推广性,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准确、有效地评估肿瘤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在预防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单纯随机号码表法选择肝胆外科手术患者80例,术后均留置导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护理,实验组患者进行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后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和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分别为5.0%,5.0%,20.0%,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493,31.270,4.114,9.038;P<0.05)。结论建立完善管道护理风险评估标准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萍  刘丽萍 《护理学报》2021,28(21):18-22
目的 构建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为评估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临床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和预调查,形成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初期量表;应用德尔菲法对相关领域专家18人进行2轮函询。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8%、94%,权威系数分别为0.943、0.965,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224和0.323、0.241和0.352(均P<0.001)。最终形成了11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的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结论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量表构建方法科学、内容简明实用,可作为临床评估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4.
王丽华  王虹  戴途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03-2506
目的探讨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肝胆手术患者对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肝胆手术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行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的肝胆手术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T管、胃管、腹腔引流管、深静脉置管及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折叠、导管滑脱、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肝胆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对减少老年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增设导管专项管理组,规范导管的护理管理,用以点带面的形式提高全员对导管护理的安全意识,对典型案例进行分享,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已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原因分析,落实整改与评价。结果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后老年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由3.54%下降至1.89%(P0.01),导管护理质量的合格率提高(P0.01)。结论建立导管专项管理组,加强对导管安全管理,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等,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FOCUS-PDCA程序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FOCUS-PDCA程序的发现、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执行9个步骤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制订改进措施.结果 2012年年度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较2011年下降,持续质量改进小组护理人员自评综合能力提高(P<0.01).结论 运用FOCUS-PDCA程序,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7.
孟潇 《全科护理》2021,19(9):1256-1259
目的:探讨管道滑脱风险评估单干预在神经外科非计划性拔管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应用管道滑脱风险评估单的73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回顾之前未应用管道滑脱风险评估单的6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评估两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道滑脱风险评估单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带管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经济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科学的康复科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风险指标体系,为预防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制定出康复科鼻饲患者UEX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稿,并应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问卷回收有效率分别为100%、94.1%,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4、0.91,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558和0.534(均P<0.001),最终形成康复科鼻饲患者UEX风险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60项。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的康复科鼻饲患者UEX风险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指引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住院病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头脑风暴法获得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风险因素,邀请18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2轮咨询,形成住院病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结果]专家积极性为100%,权威程度系数为0. 788,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形成了"病人因素""导管因素""管理因素"3个一级指标、34个(使用镇静剂的病人)/39个(未使用镇静剂的病人)二级指标的住院病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变异系数为0~19. 77%,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 313和0. 374(P0. 001)。[结论]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的住院病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对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管道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目前,国内外有关成人非计划性拔管的研究较多,认为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可能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  相似文献   

11.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防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方法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深静脉导管、动脉导管、胃管、导尿管及各种引流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现状、原因进行分析,确立目标,制定流程并实施,评价结果.结果 气管切开套管和各种引流管的非计划划性拔管,改进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导管改进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防止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减少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机械通气在治疗危重症患者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机械通气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气管导管的非计划性拔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UEE)是指尚未达到气管拔管指征而将人工气道意外拔除,包括非人为因素的气管导管拔除。UEE可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天数;UEE还可导致循环、呼吸和内分泌系统紊乱,对生命构成巨大威胁。无论手术室、ICU、  相似文献   

13.
应用非计划性拔管危险因素评估表对211例神经科置管患者进行评估,早期发现拔管危险人群,根据高、中、低危险性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或避免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判断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 方法 110例患者,60例为回顾性分组,50例为护理干预组。比较既往患者资料与护理干预组,观察并分析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 结果 护理干预组与回顾性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行PICC置管患者154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1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行PICC置管患者157例设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神经外科PICC导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性拔管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ICU老年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通过观察330例次ICU老年置管患,发现计划外拔管发生于夜间36例次,占10.90%,白天8例次,占2.42%。分析拔管的原因有:导管固定欠稳妥,未及时、适当给患使用镇静剂,未及时有效地约束虱双上肢,夜间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等。护理对策;妥善固定管道,根据病情需要及时使用镇静剂,及时约束患双上肢,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护士夜间护理操作稳妥,增加巡视次数。结果气管插管和胃管脱管率由22.5%和25%,降至9.8%和11.5%,有效减轻了患的不适和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总结1810例曾接受中心静脉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在此人群中出现的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 共有37例(2.04%)患者分别因中心静脉导管堵塞、脱落、感染和患者自行拔管等原因而导致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其中导管堵塞是最主要的原因(56.76%).结论 导致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出的原因是可防可治的,只要加强护理干预就能最大程度避免此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品管圈对减少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确定以“降低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全体圈员按计划按程序各尽其责开展活动。结果高危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10.5%降低到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3.8%。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眼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并进行初步验证,为眼科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眼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工具。 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眼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指标条目。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月—8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41名眼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眼科医护人员满意度问卷对构建量表的应用效果进行初步验证。 结果 共对22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0.85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4、0.225 (均P<0.001) 。最终构建的眼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包括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眼科医护人员对于眼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的制订较满意,满意度得分为 (22.02±3.47) 分,高于对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的满意度得分 (P<0.001) 。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眼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眼科工作者准确、有效地评估眼科住院患者跌倒风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各种留置导管的非计划性拔管,提高住院患者的安全性.将2011年1~6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41起,运用根因分析方法进行近端原因、根本原因分析,制订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和医护间合作.2011年7~12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非计划性拔管由2011年1~6月的17.75%下降为2011年7~12月的7.36%,有效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