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18-07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6例。开胸组实施开胸肺癌根治术,腔镜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人均镇痛剂使用次数均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肺及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但胸腔镜手术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胸腔镜和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4—2018-04间在平舆县人民医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采取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均长(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12个月,2组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及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基本相同。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2例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实验组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观察比较两2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4例接受肺癌根治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32例。分别实施开胸(对照组)和胸腔镜(观察组)手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组间清扫淋巴结数、手术时间,以及术后3 a的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风险小,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对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2组,各40例。传统组患者予以开胸肺癌根治术,微创组患者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VAS评分、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2 a,比较2组患者2 a的生存率。结果 2组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2 a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非小细胞癌患者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疼痛程度轻、并发症风险少,有利于术后康复。而且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2 a生存率无明显减少和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5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膈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三孔法手术,观察组实施单操作孔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恢复时间、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但对设备及胸腔镜医师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8.
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与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2003年1~6月我院36例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胸腔镜组)与30例常规开胸行肺癌根治术(开胸组)手术及生存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114.6±47.4)min与开胸组(123.3±43.9)min无统计学差异(t=-0.768,P=0.449);胸腔镜组住院时间(9.2±1.4)d明显短于开胸组(10.5±1.7)d(t=-3.408,P=0.001);采用log-rank检验法比较胸腔镜组与开胸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χ^2=0.270,P=0.605);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相对危险度3.912,P=0.000)、pTNM分期(相对危险度3.737,P=0.000)及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15.495,P=0.000)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选用何种手术切口与预后无关(P=0.414)。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壁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安全、可靠,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区域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5月~2008年10月31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在全胸腔镜(VATS组,n=14)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组,n=17)下行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转移的阳性淋巴结数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VATS组手术时间(193±92)min与VAMT组(188±101)min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0.143,P=0.887),VATS组术中出血量(592±123)ml与VAMT组(648±120)m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t=-1.297,P=0.211),VAMT组每例清扫淋巴结数(14.6±7.5)枚与VATS组(15.2±4.5)枚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t=0.262,P=0.795),术后1年内复发或转移率VATS组(3/14,21.4%)与VAMT组(2/15,13.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651)。结论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不辅加胸部小切口,在减少创伤的同时可完成标准的肺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作出指导.方法 选取接受食管平滑肌瘤治疗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VAMTS)治疗组,对照组为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和总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疗效都具有创口小、并发症少的特点,但是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胸腔镜组.两种方法 临床疗效均好,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6例。微创组采用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切除肺叶并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总出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持续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辅助微创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98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和对照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生存质量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的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KPS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NSCLC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连续收治的50例并行手术治疗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为小切口电视胸腔镜辅助治疗,对照组为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但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6小时、48小时及7天的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具有比传统开胸术损伤小的优点,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4-01—2015-08间收治的34例Ⅰ~Ⅲa期非小细胞性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 assisted mini thoracotomy,VAMT)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患者术中因胸腔广泛致密粘连,镜下操作困难中转开胸治疗外,余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术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42±21.6)min,术中出血量(212.8±101.6)m L,淋巴结清扫(20.3±2.1)个,术后镇痛时间(66.8±8.7)h,术后置管时间(5.3±1.7)d,术后住院时间(19.5±7.2)d。术后均获随访12~28个月,其中1例(IIIa期)患者术后16个月发生转移死亡。结论采取VAMT治疗非小细胞性肺癌,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电视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系统评价,探讨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OVID、Springer Link、Cochrane Library、CNKI、CBMdisc、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每个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10月。收集有关胸腔镜和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由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独立进行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患者1 529例。其中电视胸腔镜组(VATS)453例,开胸组1 0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手术在淋巴结清扫数目(P=0.41)、手术时间(P=0.09)、术中出血量(P=0.14)、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P=0.53)、手术死亡率(P=0.72)、总体生存率(P=0.3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胸腔引流量(P=0.04)、术后住院时间(P=0.01)、并发症发生率(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顺向式模块化淋巴结清扫在胃癌微创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顺向式模块化D2淋巴结清扫的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6例作为实验组,再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行传统D2淋巴结清扫的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在行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时,采用传统淋巴结清扫方法。实验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行顺向式模块化淋巴结清扫[1]。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95.29±43.56)min,明显短于常规组(224.34±46.83)min(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08.42±57.89)ml,明显少于常规组(156.56±61.47)ml(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总数及患者术后腹腔出血、吻合瘘、肠梗阻、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向式模块化淋巴结清扫能减少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将60例肺大疱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微创组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胸肺大疱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随访12个月,2组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肺大疱,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容效果好,且未明显增加复发率。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腋下小切口实施肺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腋下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外侧标准切口行肺癌根治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开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关胸时间、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3/45),对照组为64.4%(29/4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下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较传统后外侧标准切口对患者创伤小、开胸和关胸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将130例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65例。胸腔镜组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1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s-CRP、IL-6、IL-8、IL-10水平显著高于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创伤小、能促进机体恢复、可显著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的分布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实施肺癌切除术、且生存期大于3年的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患者共68例,采取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术治疗各34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患者一般情况的分层分布与应用情况。结果生存期大于3年的患者中,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Ⅰ期、周围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无主支气管侵犯的分布比例高于传统开胸术。且出血量少(P〈0.01),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早期、周围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无主支气管侵犯的肺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