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对新生儿背部肩胛温与肛温的测量比较,探讨背温能否代替肛温。方法:对353例新生儿同时测量肛温和背温,将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结果:正常组,发热组和暖箱组新生,背温和肛温数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背温能准确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且测背温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等优点,可取代肛温测试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肛温测量的合适时间。方法将310例正常体温患儿根据不同环境温度分为A组、B组、C组,将150例发热患儿设为D组,肛表插入直肠后0.5min、1min、1.5min、2min、2.5min、3min时记录肛温数值,采用不同测量时间对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组患儿肛温测试1min与1.5min、2min、2.5min、3min的体温数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肛温测量1min能可靠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 相似文献
3.
综述新生儿体温测量常见部位、方法、适用范围、使用器械,便于儿科护理工作者结合患儿具体病情和实际情况做出正确、安全、便捷选择.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常用的测量体温方法是腋下测量法,每次测试腋温时都需要解开包被及衣服,易使新生儿受凉;并且新生儿手臂不易固定,夹试体温计时需要护理人员或家属扶托,耗费一定时间及人力[1]。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测温方法,测量60例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测试新生儿体温的部位和时间.方法 对2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观察(患儿住院时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测试其颈温及背部肩胛间温7 min和10min.结果 新生儿测量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的体温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测试新生儿无论在何部位测温均可反映机体的真实温度,因此应根据新生儿的特点而采取方便的部位测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索一种简便而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的新方法,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对体温正常新生儿、发热新生儿和暖箱内新生儿分三组同时进行腋温和间胛间体温的测量,所得数值通过统计处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体温正常组新生儿、发热组新生儿及暖箱内组新生儿肩胛间体温与腋温数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肩胛间体温能准确反应机体的真实体温,此种测量方法简便安全,省时省力,易被新生儿家属接受,减少了临床护士操作中的工作量,可取代测量腋温。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口温与腋温的关系及测量时间的认识尚不统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又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体温,我们对4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测量,并作了简要的数据处理,得到初步的结论,供测量体温时参考。 1 测量环境及对象:为准确起见,我们在室温为20℃早晨6点和室温为25℃下午2点各作一次测量。测量对象均为16~18岁的女学员。 2 测量方法:按常规校正误差在±0.1℃的口温表。经消毒、配对,每个学员口内舌下左右各放一支,左右腋下各放一支。2分钟时取出口内的一支,3分钟时取出另一支,分别读数记录。7分钟时取出腋下的一支,10分钟时取出另一支,分别读数记录。然后列表计算出离均差平方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一种新生儿体温测量简单、有效、安全、易固定的方法。方法:对住院新生儿随机抽取80例,同时进行自身颌下温与背部温测试的观察对照。结果: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背部体温测量较其他常规方法更简便、安全、省力。 相似文献
9.
刘嫣媚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8,(11)
本文将颈温与机体的核心体温(肛温)作对比分析,探讨新生儿颈温测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结果显示,颈温与肛温有高度正相关;新生儿颈温测量的正常值为36.2℃~37.1℃;除在环境温度过高(>30℃)或低体温(肛温<36.5℃)时,颈温测量不能真实反映机体的体温外,新生儿颈温测量是可以准确、可靠地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且操作方便,可作为新生儿体温测量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自制体温带应用于NICU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对128例新生儿采用背部体温测量法进行体温测量,过程中使用自制体温带给予协助固定体温表计。结果:测量过程中,均无体温表松动的情况发生。结论:采用自制体温带无需护理人员在旁协助,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体温测量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常用的体温测量部位为口腔、腋窝及肛门,而对新生来说,此三个部位均有不方便之处,且费时、费力本文通过对1357例出生7天以内的新生儿同时采用腋下温度及颌下颈部温度的方法对照,探索能不只使用安全、简捷的颌下颈部温度测量法代替腋下温度测量法。结果二得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以我们认为颌下颈部温度测量法可以代替腋温测量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消炎痛栓塞肛后体温测定的最佳时间。方法对100例发热患者采用消炎痛栓50mg塞肛,于用药后15min、30min、45min、60min测定体温,并行方差检验和两两q比较。结果消炎痛栓塞肛后,总差异F=12.60,P〈0.01;各时间段体温的两两q比较,用药后15min和30min与用药前相比,P〉0.05,用药后45min和60min与用药前相比,P〈0.01;用药后45min与60min比较,P〉0.05。结论消炎痛栓塞肛后45min为体温测量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新生儿直肠内测温时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为探讨新生儿肛温测试准确时间 ,对 30 9例新生儿在 1min、2min、3min测得的肛温体温数值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肛温测试 1min和 2min、3min所测得的体温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同时还对不同室温下及早产儿肛温测试 1min与 2min、3min的体温数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肛温测试 1min能可靠反应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 ,提示新生儿肛温测试可以 1min为限。对特殊情况可根据需要延长测温时间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新生儿体温测量的3种方法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散热快,易受外界温度影响,体温不稳定,受冷时通过增加氧耗,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所以应及时准确测量体温。作为指导保暖及复温的依据,使新生儿体温稳定在36℃—37℃之间,可降低新生儿硬肿、缺氧、高热惊厥等,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NICU中集体测量患儿体温最佳部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寻NICU中集体测量患儿体温的最佳部位。方法将睡在暖箱中、远红外暖床上、单面光疗箱中、婴儿床里的足月儿和早产儿共210例分别测量颈温、背温、腹温、肛温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暖箱和单面光疗箱中的足月儿、早产儿的背温与肛温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红外暖床上和婴儿床里的足月儿的背温与肛温无显著性差异(P>0.05),远红外暖床上的早产儿的背温与肛温有显著性差异(P<0.05),背温低于肛温。结论除远红外暖床上的早产儿外,其他不同环境下测量患儿背温是N ICU中集体测量体温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