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TB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51例。观察组实施THR,对照组行ATBA。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多于或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发生2例(3.92%)并发症,对照组为8例(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B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但THR术后并发症少,远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01—2014-04间邓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 2组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Harri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范围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76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均有可靠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更高,且能够有效预防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需全面进行评估、积极控制基础病变并规范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FNF)人工全髋置换术(THR)和股骨头置换术(FHA)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12-2018-12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高龄FNF患者,将行THR的34例作为观察组,行FHA的31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总治疗费用均长(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及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HR比较,FHA治疗高龄FNF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总治疗费用少;但THR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可早期负重活动,髋关节功能好。应依据患者的身体条件、经济状况,以及术者的经验,个体化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6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长或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36个月,6个月时2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远期并发症少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而后者手术创伤轻。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自身诉求及骨折类型,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观察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对照组),各40例,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的总有效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有髋部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均为安全有效的术式,需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预期生存时间长、身体条件较好、对术后功能要求高的患者可选择此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按不同术式将2015-02—2018-12间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54例。观察组采取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取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疗效确切,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05—2018-05间桐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8例,行半髋置换术;观察组29例,行全髋置换术。结果 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置换术,术后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中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8.89%)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4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362,P0.01;t=16.5410,P0.01;t=11.2559,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大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均能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但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较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综合分析,选择个体化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依据Harris关节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6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31例)行骨折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Ward三角部位骨密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骨折内固定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9-01间接受半髋关节假体置换术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不同半髋关节假体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观察组采用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结果 2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则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较好。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更短、创伤小,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6-03—2017-06间收治的3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依照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取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和6个月Harris评分、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等指标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可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价值。方法随机将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随访12~24个月,末次随访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发现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虽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髋关节置换术和空心加压螺钉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例)与观察组(n=38例)。对照组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翻修情况。随访6个月,对患者骨折愈合优良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等指标均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大,但远期效果理想;实施空心加压螺钉术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临床应根据患者患者病情与治疗需求合理评估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6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3例。对照组行BHA,观察组实施THA。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优良率高,但BHA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THA,应根据患者自身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外侧小切口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3—2019-01间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总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时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侧小切口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replacement,THR)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共获得74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BFHR组和THR组,BFHR组42例,男7例,女35例,平均年龄77.3岁。THR组32例,男9例,女23例,平均年龄74.8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6.5年(平均3.2年)随访,BFHR组和THR组在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3年及5年髋关节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THR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并发症较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BFHR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及住院费用低等优点,适合于少数身体状况差、伤前活动量小、伴有较多基础病、或受伤前伤肢已有功能障碍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