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1—2020-01在长葛市华健医院神经外科行MVD治疗的300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TA)检查均发现责任血管281例,术中采用teflon将责任血管垫离面神经.记录术中所见.术后随访1~4 a,统计...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对42例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患者采用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年以上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7年7月至1999年6月间3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随访1-3年97例,痉挛完全缓解92.7%,明显缓解3.1%,部分缓解2.1%,无改变2.1%;3-5年77例,完全缓解92.2%,明显缓解3.9%,部分缓解1.3%,无改变占2.6%;5-10年121例,完全缓解90.9%,明显缓解4.1%,部分缓解2.5%,无改变2.5%;10年以上34例,痉挛综合缓解91.2%,明显缓解5.9%,无改变2.95。329例中主观满意度≥80%者占82.1%,痉挛复发率5.2%,并发症发生率5.5%,。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尽量减少对脑神经及血管损伤,不遗漏面神经根附近的责任血管,是提高远期疗效养活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椎动脉相关性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经验.方法 2008年10月~2019年10月,对78例椎动脉相关责任血管的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均行MRI 3D-SPACE序列及MRA检查,提示手术区见粗大的血管影,术中证实均为椎动脉相关性责任血管.结果 术中探查明确责任血管为椎动脉7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  相似文献   

5.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已经得到同道的公认。我们认为术中正确判断及处理血管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我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用MVD治疗HFS148例,现主要讨论术中提高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面肌痉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3年,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愈32例(62.7%),显效17例(33.3%),无效2例(3.9%)。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3.9%),迟发性面瘫1例(2.0%)。2例患者术后1年再次复发。结论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治愈率高、远期并发症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病因绝大部分是搏动性责任血管压迫相应颅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所致,临床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笔者在2001年3月至2004年5月,对14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施行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12—2017-10间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6例。对照组注射肉毒素,观察组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比较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 a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Ⅰ-gel喉罩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20~55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Ⅰ、Ⅱ级,Mallampati分级Ⅰ~Ⅲ级,完全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gel喉罩组(Ⅰ组)、Supreme喉罩组(S组)、气管插管组(Q组).记录3组患者喉罩或插管置入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两个喉罩组侧卧位时的气道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记录入室后(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拔管前(T3)、拔管即刻(T4)的生命体征.记录3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与Q组比较,Ⅰ组、S组置入时间缩短[(12±3)、(16±4)s比(30±6)s](P<0.05),且Ⅰ组置入时间少于S组(P<0.05);3组患者置入成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时气道密封压Ⅰ组高于S组[(28±3) cmH2O比(24±4) cmH2O(1 cmH2O=0.098 kPa)](P<0.05).Ⅰ组、S组在T2、T4时点MAP明显低于Q组[(86±10)、(85±9)mmHg(1 mmHg=0.133 kPa)比(105±11)mmHg,(91±11)、(92±12) mmHg比(106±14) mmHg](P<0.05),HR明显慢于Q组[(75±9)、(76±11)次/min比(89±12)次/min,(83±9)、(82±11)次/min比(93±12)次/min] (P<0.05).Ⅰ组、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Q组[(2.5±1.4)、(2.8±1.2) min比(5.1±1.8) min,(3.8±1.1)、(3.7±1.0) min比(6.2±1.5) min] (P<0.05).Ⅰ组、S组呛咳、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Q组[(0、0比33.3%)、(6.7%、16.7%比30.0%)](P<0.05);其他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gel喉罩、Supreme喉罩和气管导管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气道管理,但Ⅰ-gel喉罩易于置入,气道密封性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7例(92.1%),疼痛缓解3例(7.9%)。提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面肌痉挛术后并发症原因及处理。方法对2000年12月~2007年3月我院207例面肌痉挛行MVD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观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无一例死亡,15例(7.2%)在术后1周内出现脑脊液漏皮下积液,给予加压包扎(13例),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并头高脚低位(2例)处理后出院时积液基本消失,48例(23.2%)出现面瘫,20例(9.7%)出现听力下降,12例(5.8%)出现耳鸣。术后随访1~7.3年,(4.2±2.7)年,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面瘫及耳鸣患者全部恢复,10例(4.8%)仍有听力障碍,其中6例(2.9%)为耳聋。结论脑脊液漏、皮下积液、面瘫、耳鸣、听力下降是MVD的主要并发症,脑脊液漏、皮下积液、面瘫、耳鸣可逆转,听力障碍是远期主要的并发症,术中注重操作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顽固性面部疼痛,自从Dandy率先提出TN的神经血管压迫理论以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已成为治疗TN最为有效的方法。自1995年至2003年,我科采用MVD治疗TN共22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结合神经内镜技术及锁孔技术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对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26.5%),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6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0例,椎动脉压迫3例,基底动脉压迫2例,静脉压迫者8例.32例患者随访2年,2例失访,术后20例(58.8%)抽搐症状立即消失,术后1个月内抽搐逐渐停止者10例(29.4%),1例术后1年左右抽搐才逐渐停止(2.9%),1例患者随访2年仍有间断抽搐发作需继续服用药物,1例有轻度同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症状均有效控制,无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非常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微创的理念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部和远端进行全程探查和有效减压,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后组脑神经间隙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从2008年5月到2011年12月所施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病例,对其中责任血管压迫位于桥延沟的34例,将其涉及的神经间隙进行分型,总结不同的分型进行的术中操作,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 34例中,后组脑神经分型:致密型16例(47.1%),疏松型13例(38.2%),孤立型5例(14.7%).术后效果优良30例(88.2%),效果良好2例(5.9%),无效2例(5.9%).术后仅1例出现患侧听力下降,其余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 利用不同神经间隙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操作,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术后并发症体会。方法对561例面肌痉挛患者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1例患者中治愈治愈488例,好转22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90.90%(510/561)。平均随访32个月,复发15例(2.67%)。术后出现面瘫42例(7.46%),其中13例(2.31%)为迟发性面瘫。15例(3.39%)听力下降,3例(0.53%)吞咽困难,5例(0.89)皮下积液,3例(0.53%)出现颅内感染,均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无脑脊液漏及死亡病例。结论面肌痉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以面瘫,听神经受损多见,少见吞咽困难,及时采用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微血管减压(MVD)治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对症处理.结果例面及痉挛患者中63位痉挛症状消失,1例缓解,1例复发;4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1~2天止痛,1例一周后止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镇痛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副作用.方法 将62例MVD术后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32)和芬太尼组(F组,n=30),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术后PCA.记录术后1、6、12、24、48和72 h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副作用以及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 术后12 h时安静痛VAS及48 h时需求按压及有效按压次数S组少于F组(P<0.05);两组效果均较满意,S组非常满意率高于F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PCA用于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镇痛时安全有效;等效剂量舒芬太尼镇痛、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8.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无效的原因。方法 对23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的面肌痉挛患者行再次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判断失误致主要压迫血管遗漏7例;减压棉片插入位置不当,血管襻未离开面神经根部9例;减压材料选择及操作方法错误5例;责任血管粗大弯曲,而减压棉片过小致血管复位2例。结果 经第2次手术后21例患者症状立即消失,2例面部仍抽搐者分别在术后2周和6周后消失。第2次术后所有患者经1.0~6.0年随访(平均3.4年),无一例症状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正确减压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微血管减压术的78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前开展心理支持和完善各项准备;术后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做好体位、饮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及出院教育。结果 78患者中52例患者面肌痉挛立即停止,14例患者术后2~4周面肌痉挛停止,10例患者偶有阵发性痉挛,经过治疗,3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2例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面瘫,4例听力下降,分别经针灸、药物等治疗后痊愈。未发生脑脊液鼻漏、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实施围术期系统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8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观察组,n=66)和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对照组,n=72)。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5%VS 83.3%),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VS 19.4%、3.0%VS 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访1年以上,观察组术后2例轻度面瘫患者在随访期间均康复;对照组术后5例面瘫患者,随访期间有3例明显恢复,3例听力障碍患者1例明显恢复。两组术后出现头晕头痛、皮下积液以及颅内感染在出院前均治愈,均未发生后组颅神经损伤以及颅内血肿。结论应用神经内镜行微血管减压术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