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系统护理体会。方法对接受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强化引流管道管理、积极预防感染等系统护理措施。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置管。置管引流过程中出现2例导管堵塞,经清洗后恢复正常引流。置管时间3~16 d。住院期间,发生颅内再出血1例,经及时抢救后出血停止。1例患者死于大面积脑梗死和上消化道出血。未发生颅内感染、脑疝等其他并发症。随访6个月,痊愈25例,中残7例,重残3例。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期间,实施系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接受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管道管理等措施。结果 32例患者血性脑脊液消失时间4~11 d,平均6.1 d。引流管置管时间为5~13 d,平均7.5 d。引流后头痛、意识障碍等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颅内感染1例(3.1%),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未发生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住院时间9~16 d,平均13.8 d。结论对接受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期间精心实施系统化护理,能提高引流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脓肿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肝脓肿患者给予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围术期精心实施心理、疼痛、管道等系统护理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本组均一次置管成功,置管后疼痛症状缓解,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均恢复到正常范围。置管引流时间(11.6±3.7)d,未发生出血、邻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随访复查超声证实脓腔消失,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显示,患者及家属均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对肝脓肿患者实施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期间,精心做好心理、疼痛等系统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31例痊愈,1例因再次出血导致死亡,术后出现脑血管痉挛2例,经对症治疗后明显好转,均未出现颅内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显著,并发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大池外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膜大池外引流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疗效差异。结果腰大池外引流术后的患者未增加再出血的几率,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下降。结论腰大池外引流具有血液廓清作用好,刺激性小,术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并发症少,易控制流量,脑脊液送检方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廊的诊断、减压及引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23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控制颅内压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程度分别于伤后12~24h行腰蛛网膜下腔和(或)侧脑室置管持续外引流术。结果 2.3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其中治愈19例,轻残3例,中残1例。结论 腰蛛网膜下腔和(或)侧脑室置管持续外引流术,可早期清除蛛网膜下腔、脑室积血,解除和预防脑血管痉挛因素,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放置引流管患者28例,对其进行围术期、心理疏导、管道护理及密切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28例均成功完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期间未出现大出血、医源性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黄疸均有所消退,肝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其中18例患者后期行择期手术。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围手术期期实施心理、管道、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西平县人民医院2016-01—2017-11间手术治疗的3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均给予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观察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1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末次随访依据GOS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积血清除时间为(7. 59±3. 43) d。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迟发性脑出血1例、脑积水2例、脑梗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 51%。末次随访依据GOS标准,本组良好22例、轻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实施腰大池持续引流,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5例心包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术期间,认真完善术前准备及心理疏导,熟练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引流管护理等干预。结果 25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引流通畅。导管留置时间4~12 d,其间1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未发生感染、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心包填塞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心包积液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术期间,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为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发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行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发生间隔的长短对患者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9收治的17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据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距出血的时间分为24小时以内(A组56例)、24~72小时(B组79例)、超出72小时(C组43例)三组,分析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距出血时间的长短对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三组中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为:A组5例(8.9%)、B组8例(10.1%)、C组12例(27.9%)。三组间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许越早行持续腰大池引流于预防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11年3月对1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应用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从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于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结果切口引流时间2~8d,平均4d;腰大池置管时间3~10d,平均6d。15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脑脊液复发、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术后脑脊液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以减少TSAH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8例TSAH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操作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TSAH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和精心护理,患者85%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及护理配合,能有效降低TSAH患者的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对缓解头痛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包积液超声引导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期间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8例心包积液患者在接受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术期间,实施术前准备,术中医护间配合,加强术后病情监测、体位、导管引流、心理及康复指导等围术期系统护理措施。结果 18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00%,术后管道引流过程通畅。引流管留置时间5~18 d,平均12.26 d。心包填塞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改善,无感染、计划外管道脱出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心包积液患者实施心包积液超声引导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围术期做好系统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终池闭式引流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深静脉导管终池置入进行闭式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结果 置管时间为4~8d,无1例发生继发性颅内感染及脑疝等并发症.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其中1例因再出血病情加重死亡,总有效率86.7%.提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中准确传递所需用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和置换速度,做好引流管护理,可促进颅内积血消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综合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围术期的应用体会。方法对48例LC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疏导、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2例皮下气肿,给予改变体位等干预后缓解或自行缓解。未发生出血、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5 d,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率100%。结论对实施LC患者精心做好围术期心理、病情监护、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顺利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以及实验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后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评估.结果 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癫痫)低于对照组,但治疗组继发颅内感染高于对照组,其疗效、预后(死亡、植物生存、重残、轻残、良好)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行腰大池引流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但也面临继发性颅内感染的危险,应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7.
终池闭式引流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深静脉导管终池置入进行闭式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结果置管时间为4~8d,无1例发生继发性颅内感染及脑疝等并发症。治愈20例,好转6例,无效4例,其中1例因再出血病情加重死亡,总有效率86.7%。提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术中准确传递所需用物,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脑脊液引流速度和置换速度,做好引流管护理,可促进颅内积血消散,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双侧侧脑室引流联合腰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9例侧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腰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同时交替行脑室内尿激酶灌注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39例,存活34例,死亡5例。结论双侧侧脑室引流加腰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疗效显著,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颈椎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骨肿瘤科2013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接受颈椎肿瘤手术的264例患者资料(术后转至上海开元骨科医院继续治疗),其中颈椎肿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并行持续腰大池引流的患者47例。24例患者因积极一般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3例伤口渗液明显、2例疑似合并颅内感染、8例2周的一般治疗后引流量仍较大而分别选择行腰大池引流。记录置管时间及引流时间,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后均获痊愈。持续引流7~43 d,平均13.8 d,腰大池置管时间为1~19 d,平均7.1 d。随访中有2例出现脑脊液囊肿,给予患者局部穿刺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后治愈,其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肿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不适症状,有助于伤口愈合,可预防和治疗颅内感染等,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植物生存率、残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良好率及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