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优化胰岛素注射技术在糖尿病自我管理应用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内分泌科就诊初次使用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108例,实验组(54例)实施优化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及随访。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进行胰岛素注射技术学习。采用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得分,两组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正确率较低项目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实验组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正确率较低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注射风险存在操作各环节中,找出关键行为,制定关键环节的优化胰岛素注射技术流程,体验式的教育,可提高注射效果和质量,保证了患者注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采取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的类型、剂量的选择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我科在临床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胰岛素注射定位卡(包括腹部、腿部两种)以来,大大减少了因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导致皮下硬结的现象,保证了胰岛素的吸收率和吸收速度。现将制作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总分总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且接受胰岛素注射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住于双号病室者48例设为对照组,将入住于单号病室者48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胰岛素注射技术常规教育,观察组接受总分总教育模式干预,比较2组胰岛素注射技术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3.270,P<0.001),对胰岛素注射教育的满意度总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11.179,P<0.001)。结论 采用总分总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水平,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杨正兄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3,(22):72-73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DM)患病率正迅猛增加。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数已经接近1亿大关。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引。很多报道表明,为了提高胰岛素的吸收率、减少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居家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传统的门诊随诊胰岛素注射教育,干预组患者通过门诊电话随访,采用PDCA循环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比较3个月后两组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术掌握情况、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对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术掌握情况、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优于常规组。结论 PDCA循环可提高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使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更规范,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顺应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属强化教育在出院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4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及家属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强化教育。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糖尿病饮食原则、运动护理、自我监测、低血糖反应预防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糖尿病饮食原则、运动护理、自我监测、低血糖反应预防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家属实施强化教育,能提高出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糖尿病患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据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2017年末老年人口达到240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3%~([1])。2013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比例为20.9%~([2])。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注射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3])。国内文献~([4])报道,应用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占16.8%。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几率高达65%~([5])。张艳丽等~([6])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调查中 相似文献
11.
指导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注射胰岛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胰岛素自我注射法是我科近年来糖尿病治疗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护士讲课及实际操作使住院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学会自我注射胰岛素,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家属和社会的负担。采取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下述考虑:糖尿病是慢性病(伴随终身),患者住院时间是短暂的,许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如果完全依赖护士或患者家属来注射,不仅给患者及家属生活上带来极大不便,使生命质量降低,而且在客观条件出现困难对有可能停止胰岛素治疗,对于更好的控制疾病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极为不利的。医生、护士在病人住院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首次注射胰岛素遇到的问题。方法 对178例糖尿痛首次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采用德国布莱梅港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的“注射胰岛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25个问题中,63.4%的患者认为注射胰岛素意味病情加重;61.2%的患者害怕出现注射剂量出错;48.9%的患者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注射胰岛素;48.3%的患者对注射表示恐惧。年龄越大,问题越多;文化程度越高,病程越长,问题越少。女性比男性遇到的问题多。结论 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是影响注射胰岛素知识的知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针注射器在胰岛素注射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科室2019年1月—12月胰岛素注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笔注射;观察组采用无针注射器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水平、疼痛体验、局部皮肤不良反应、胰岛素注射疼痛程度及注射费用均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注射提示卡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崔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1634-163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提示卡在临床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将100例初次学习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述及示范的传统教育方法,指导其注射胰岛素,观察组除口述和示范教育外,发放胰岛素注射提示卡以强化指导。5d后,进行结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获得胰岛素注射技术和相关知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注射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提示卡,为病房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可行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有效掌握注射技术,并且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为有效的药物,要让胰岛素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采取正确的方法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的类型、剂量的选择一样,对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我科在临床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胰岛素注射定位卡(包括腹部、腿部两种)以来,大大减少了因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导致皮下硬结的现象,保证了胰岛素的吸收率和吸收速度.现将制作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定时器在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 1年2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需注射胰岛素患者设为对照组,注射后由护士告诉其进餐时间并在时间到时来到患者床旁提醒其进餐;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需注射胰岛素患者设为观察组,注射后将定时器定好时间后放在患者床头,告诉其铃响立刻进餐,时间到时护士也会来到患者床旁进行提醒.比较两组患者进餐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提前进餐率、延后进餐分别为1,1例,均低于对照组的8,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09,10.41;P <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的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0,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94%,高于对照组8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38,P<0.05).结论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后使用定时器进行进餐时间提醒,可提高患者按时进餐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方法有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
总结了一次性胰岛素注射针头在临床治疗中重复使用的现状。随着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患者的增多,因患者的经济状况、自认为未出现不良反应而疏忽、不知道重复使用针头的危害性等原因,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头的现象十分普遍。认为护理人员应通过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让患者充分认识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头的危害,指导其正确使用,减少重复使用频次,从而降低因重复使用造成的各种损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