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次分诊模式对急诊患者候诊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35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就诊预检分诊模式。选取该院急诊科2018年1~2月收治的1 14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二次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质量(候诊不良事件、漏诊率等),调查两组患者的候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候诊环境、人文关怀、候诊服务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二次分诊模式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候诊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诊护理体系中预检分诊系统的建设对脑中风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就诊模式诊治;2018年1~7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21例作为研究组,采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模式诊治。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诊治等待时间、偏瘫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偏瘫发生率较低,研究组患者的等待时间及诊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诊护理体系中预检分诊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大大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及诊治时间,改善脑中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4356例患者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54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急诊停留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物品完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有利于降低风险事故,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基层医院急诊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者300例,以时间为界限分组,本院急诊科于2016年6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将2016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实施后组,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急诊科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院形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5 787例采用传统的急诊分诊方法,以2013年1~1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88 97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护理程序根据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及分区标准进行急诊分诊管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投诉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即分诊护士运用系统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使患者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使急诊有限的人力资源、空间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使用。提高了急诊分诊准确率及工作质量,为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供了保证,进一步优化了急诊分诊流程,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比较两组急救效率,抢救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确诊专职专科或手术治疗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急诊科前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缩短了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第一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随机选取实施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科应用之前的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569例患者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实施分级分区分诊在急诊科应用之后的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科收治的1569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诊断准确率及医护、患者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98.34%vs95.3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医护、患者的影响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中应用分级分区分诊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分诊的准确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确保为患者赢得更充足的急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卒中中心建立后的规范化卒中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卒中中心建立前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卒中中心建立后2016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4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进行规范化卒中急诊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接诊至确诊的时间、确诊至接受专科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 0.001);观察组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规范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接诊至病情确诊时间、病情确诊至接受治疗时间,减少院内延误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静脉溶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收的急诊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护理缺陷情况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缺陷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了风险事件以及投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项目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抢救效率和静脉血标本溶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CQI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抢救效率、静脉血标本溶血率、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时间、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静脉血标本溶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CQI项目,能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抢救效率,降低静脉血标本溶血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急诊分级分区分诊模式联合远程诊疗在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46例胸痛患者的资料,将2017年6—12月收治的131例按照常规方式分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6月收治的115例实施分级分区分诊模式+远程诊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候诊、医师接诊及临床检查时间,分诊护士应急处理情况,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候诊时间、医师接诊时间及临床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应急处理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诊分级分区分诊联合远程诊疗可降低患者候诊、医师接诊和临床检查时间,优化应急处理情况,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主动脉夹层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纳入接诊的首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其中2014年7月~12月6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6月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平均急诊留观时间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提高,平均急诊留观时间显著缩短,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提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急诊主动脉夹层的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能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急诊留观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300例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7年1-9月接诊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转运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1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转运过程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总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导管问题、坠床、仪器设备故障)发生情况、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总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提高了院前急救护理效率和成功率,缩短了抢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PDCA管理模式在急诊分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对护士分诊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由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的12名主管护师组成PDCA管理小组,以2014年7~12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为调查对象,此时间段内的患者按照常规的就诊流程就诊,PDCA管理小组成员对此时间段内相关的急诊、急救护理质量进行现状调查,找出目前急诊科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针对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制定计划、改进措施、实施方案,定时监控、检查,持续质量改进.对经PDCA管理之后的2015年4~9月急诊接诊患者的护理程序再次进行统计调查,比较改善前和改善后对应的指标,包括急诊分诊准确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将改善前和改善后的急诊分诊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改善前和改善后分别为89.1%和95.3%,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改善前和改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别为84.4%和93.4%,两组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护士的分诊能力,提高急诊分诊准确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急诊分诊的管理质量.PDCA管理模式可被用作护理管理层简单可靠的质控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急救护理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首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管道脱落发生率、药物外渗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平均急诊留观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平均急诊留观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常规监护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回顾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急诊科常规监护。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合格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抢救物品完好率、护理合格率及护理质量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78%,对照组为89.0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从而降低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规范服务在提高急诊分诊护士分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11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7月至8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诊就诊服务,观察组实施分诊护士规范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分诊时间、护患纠纷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患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总体服务、环境舒适、流程便捷、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五个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圴P<0.05)。结论分诊护士规范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分诊护理质量,缩短就诊时间,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对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提高预检分诊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法抽取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病情Ⅲ级以上的患者160例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管理方法将2017年1-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80),将2016年1-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80),对2组患者的分诊准确、退换挂号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χ2=6.782,P=0.002)、退换挂号率低于对照组(χ2=3.840,P=0.05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实施能提高预检分诊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40-4042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护理投诉、不良事件、职业伤害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各项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现状及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就诊的急诊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分科诊治预检模式;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诊患儿500例为观察组,采用五级预检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与患儿家长对分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予以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的持续性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和患儿家长对分诊满意度,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